摘 要: 金融專業(yè)開展雙語教學勢在必行,新設的地方高校師資缺乏、學生素質良莠不齊等障礙突出,解決這些問題應借鑒其它院校的實踐經(jīng)驗,選擇適合的教學模式循序漸進地推進。
關鍵詞: 地方高校 金融專業(yè) 雙語教學模式
地方高校實施金融專業(yè)雙語教學時為了少走彎路,借鑒國內其他高校的經(jīng)驗是十分必要的,但一味照搬盲目推行顯然效果將適得其反。因此金融雙語教學在地方高校的開設應持謹慎態(tài)度,選擇適用模式,因地制宜地開展。
一、國內其他高校金融專業(yè)雙語教學的實踐
西南交通大學2006年使用問卷和訪談的方法對雙語教學效果進行的調查表明:69%的學生接受雙語教學是希望外語學習在專業(yè)學習中得到鞏固;67%的學生認為學習障礙來自外語水平;55%的學生在語言疏通上花的精力最多;學生普遍認為國內教師表達不夠流利導致語言重復多,課堂效率較低,外籍教師囿于專業(yè)背景及對國情了解有限講授無法深入。
湖南大學認為科學的雙語教學模式應該是根據(jù)本科生的英語水平分班授課。該?!秶H金融》系列雙語課程為2007年度國家雙語教學示范課程,其包含兩個子課程:《國際結算》和《國際金融函電》,子課程教材的選擇面對缺少原版教材的困難,但這類課程培養(yǎng)的恰恰是地方高校培養(yǎng)應用型金融人才所重視的、所欠缺的實務操作能力。
中國人民大學的雙語教學僅限于國內尚未發(fā)展起來的而國外已經(jīng)成熟的方法性、技術性較強的《公司財務》、《金融衍生工具》、《保險精算》等課程,而對于教學已成熟已符合國情教材的《金融學》、《保險學》等基礎課程則堅持中文教學。該校認為雙語教學的問題在于:雙語教師的講授忽略了對中國實際的闡述;課件中專業(yè)詞匯使用英文縮寫形式致使部分學生難以理解;學生特定題材的寫作能力不足,影響了英語命題的作業(yè)及考試等。
西南財經(jīng)大學的金融學是國家級重點學科,該校特別開設了金融學雙語教學實驗班,其專業(yè)基礎課、專業(yè)主干課全部采用雙語教學。這種非普遍開設的雙語實驗班在招生時在英語水平方面對生源有一定的準入門檻,也一定程度地解決了推行雙語教學時所面對的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的難題。
二、雙語教學的普遍經(jīng)驗
結合其他高校的經(jīng)驗,可以看到公認的難點在于:雙語教學效果極大受制于師生外語水平,共同堅持的原則是:雙語教學的推行不應該以犧牲專業(yè)教學質量為代價。地方高校推進金融雙語教學時受到的師生外語水平的制約更甚,若要尋求捷徑就可借鑒以下經(jīng)驗。
1.教學過程組織。可考慮初期雙語課程同時開設雙語班及母語班,根據(jù)英語程度及接受雙語教學的興趣不同,對學生進行選拔后分班施教。根據(jù)師資條件、學生外語程度,課程分階段逐步由半標準型跨入標準型雙語教學模式。
2.雙語教師隊伍的建設。“海歸”教師在學生中較有信服力,是實施雙語教學的首選,但此類人才按地方高校待遇水平往往難以引進,學校早期師資不足可考慮外聘同時內部選拔專門培訓,以點帶面,通過自我提高形成雙語教師梯隊。此外,還應建立激勵機制,肯定雙語教學的工作量,建設教師隊伍。
3.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某些地方高校雙語教學是由老師指導學生將教材翻譯成中文,降低了難度卻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應首先讓學生認識到提高英語水平不是雙語教學的首要目的,其次教師可使用強制性的培養(yǎng)方法,如鼓勵學生用英語發(fā)言,用英文布置練習、出試卷,要求學生用英語答題,促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形成英文表述習慣。此外,教師還應強調預習與提問,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通過留學生間的交流,開展英語演講等活動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
4.教學計劃。雙語教學由于使用兩種語言教學進度較慢是現(xiàn)實問題,除了適當增加課時外,多媒體既可以節(jié)省大量的課堂板書時間,又可以將枯燥的專業(yè)內容生動表達,是解決雙語教學時間矛盾的有效方法。另外,在設計雙語課程體系時形成子課程的綜合體系可以減少課程內容上的重復,也是解決途徑。
5.加強教輔資料的建設。教材可首選國內其他院校使用過的反應較好的以保證適用性;其次選擇引進版教材可降低學生負擔;特別要加強教輔資料的建設,國外教材案例豐富卻遠離中國實際,任課教師應收集整理大量英文金融案例以供討論和考試之用,此外還可編寫習題集,指定中文參考書作為教材的補充。
三、對地方高校金融專業(yè)實施雙語教學的若干建議
雙語教學推行之初,很多地方高校受教學資源制約力不從心,我院作為新設立的地方財經(jīng)本科院校開設雙語課程的困難尤甚。為此,筆者有如下建議:
1.對雙語教學骨干教師的系統(tǒng)培訓。首先引進“海歸”人才,其次選拔英語基礎較好,教學效課顯著的專業(yè)教師專門研修,同時選擇有意轉學金融的外語教師作為教師儲備;聘請外校雙語教師舉辦觀摩課,進行雙語教學全程指導;定期組織本院雙語教師研討會,創(chuàng)造一個交流與資源共享的平臺。
2.雙語教學改革的開展。按照我院實際金融專業(yè)建設3-4門雙語課程是比較適宜的,初期同一專業(yè)、年級每學期雙語教學的課程門數(shù)以1門為宜;二年級起提前對金融專業(yè)學生進行英語強化訓練,三年級開始嘗試根據(jù)自愿及英語成績篩選組成雙語試點班級,對其他學生另外組織母語授課班級,同時加強后續(xù)金融英語學習補充,四年級所開雙語課程可在學生中全面展開。
3.雙語課程體系的建設。將《國際金融》主干課打造成包括《國際結算》、《國際金融函電》、《外匯交易》等子課程,結合案例課程及實踐課程的立體化體系。從教學組織來看,主課程偏重宏觀內容,子課程偏重微觀內容,既增加了雙語課程比例,又緩解了《國際金融》雙語課時不足的壓力。從學生接受程度來看,也可考慮先上《國際金融》中文課程,然后用雙語上《國際金融案例》,有利于緩解學生理解與表達的壓力。由于雙語子課程適合選擇應用性課程,該類課程強調實務操作,往往也適合打造實驗課程,可以結合實踐教學形成雙語教學眼動、口動、手動特色。但此類實務課程在國外缺少專門教材,因此需要借鑒國外的輔導資料、銀行及企業(yè)的操作規(guī)范等編寫適合本科教學的教材、教輔及實訓指導資料。
4.其它雙語后續(xù)課程的選擇。國外發(fā)展比較成熟的《金融市場》、《金融工程》等課程,我國還處于模仿借鑒階段,其中的涉及較多技術性較強的計量內容,反而可以轉移學生語言方面的壓力,適合作為其它雙語課程開設。
地方高校金融專業(yè)雙語教學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國金融業(yè)全面開放特別是北部灣廣西經(jīng)濟區(qū)的發(fā)展形勢迫使教師必須迎難而上,高質量地開展雙語教學工作。為廣西打造區(qū)域金融中心輸送合格人才,教師必須找到培養(yǎng)雙語金融人才的捷徑,因為適合的教學模式才是首選捷徑。
參考文獻:
[1]范香梅.科林.貝克教學模式在金融本科雙語教學中的運用.中國成人教育,2007.1.
[2]陳思本.大學生對雙語教學的反應——對一所理工院校的調查.高教探索,2007,(3).
[3]李曉娣.新加坡雙語教育對我國高校雙語教學的啟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網(wǎng),2007.4.5.
[4]陳有真.高等院校開展雙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5.
本文為廣西財經(jīng)學院2008年教改工程項目(序號12)《地方高校金融專業(yè)雙語教學適行模式》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