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籃球運動技能的形成是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并有其建立、形成、鞏固和發(fā)展的階段性變化和生理規(guī)律。本文對籃球運球技能的形成過程加以分析。
關鍵詞: 籃球運動 運球技能 形成過程
籃球運動是一項綜合性強的項目,它對學生的身體綜合素質方面的要求比較高。學生在學習運球的每個技能時,都應由簡單到復雜,并遵循階段性變化和生理規(guī)律,從而保證對運球技能的掌握和完善。下面對運球技能的形成過程進行分析。
一、泛化過程
在學生學習運球的初期,教師要先講解和示范,雖然學生對運球技能的內在規(guī)律并不完全理解,但是要先讓學生獲得一種感性認識。由于學生初次進行運球,神經(jīng)過程處于泛化階段,內抑制過程尚未精確建立起來,表現(xiàn)出手僵硬,動作不協(xié)調,眼睛不能離開球,完成動作很費力,而且有舊知識對運球技能掌握的干擾。在這一階段,教師應抓住動作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手臂主動迎送接球)和學生掌握動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例如:身體姿勢、上肢動作、下肢配合)進行教學,不應過多強調動作細節(jié),示范講解不宜太快,特別是復雜動作更應緩慢些,使學生盡可能將注意指向動作的主要特點上,掌握局部的動作。
二、分化過程
在不斷的練習過程中,學生對運球技能的內在規(guī)律有了初步的理解,一些不協(xié)調和多余的動作也逐漸消除。這時學生的神經(jīng)過程逐漸形成了分化性抑制,練習過程中的大部分錯誤動作得到糾正,能比較順利地、連貫地完成完整動作技術。學生初步建立了動力定型,但定型尚不鞏固,遇到新異刺激(如:有同學干擾或觀察),多余動作和錯誤動作就會重新出現(xiàn)。在這一階段,教師應特別注意錯誤動作的糾正,讓學生體會動作的細節(jié),引導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動作個別要素上,使學生把個別要素概括為整體動作系統(tǒng),以促進分化抑制的發(fā)展,使動作日趨準確,初步掌握完整動作。
三、鞏固過程
通過反復練習運球,學生掌握的一系列動作已經(jīng)形成了有機系統(tǒng),達到建立鞏固的動力定型階段,大腦皮質的興奮和抑制在時間和空間上更加集中和精確。此時,不僅動作準確、干凈漂亮,而且手臂主動迎送球出現(xiàn)自動化,不必有意識去控制球就能完成動作。當環(huán)境條件變化時(如:有同伴故意干擾等),動作技術也不易受破壞,且完成時也感到省力和輕松自如。形成運動技能的三個過程是相互聯(lián)系的,各過程之間并沒有明顯的界限。身體素質好的學生在學習掌握新動作時,泛化過程短,對動作的精細分化能力強,形成運動技能快;身體素質差的學生在學習新動作時,泛化過程較長,分化能力較差,掌握動作較慢,動作越復雜,泛化過程就越明顯,分化的難度也就越大,形成運動技能所需要的時間就越長。但是,運球動作定型不是一成不變的。一方面,要在繼續(xù)練習鞏固的情況下精益求精,不斷提高動作質量,使運球動作定型更加完善和鞏固。另一方面,如果不再進行練習,運球動作定型就會消退,技術愈復雜,難度愈大,消退得也愈快。在此過程中,應對學生提出進一步要求,并指導學生進行運球技術理論學習,以利于動作定型的鞏固和動作質量的提高,促使動作達到自動化程度。
四、動作自動化
動作自動化,就是練習某一套動作時,可以在無意識的條件下完成。其特征是,對整個動作或者是對動作的某些環(huán)節(jié),暫時變?yōu)闊o意識的,例如:學生在比賽時熟練的運球等動作往往是自動化的動作,學生在運球時可以談話,眼睛離開球觀察比賽上的變化,隨時為下一個動作做好準備,而不必有意識地看球在什么地方,想如何控制球的走向等。要想運球技術得以提高,并在此基礎上學習運球轉身、背后運球、胯下運球等高難度動作,就必須使運球動作達到自動化程度,而且要不斷檢查動作質量,達到精益求精,為高難度動作做好準備。運球技能的形成表現(xiàn)為一系列的個別動作聯(lián)合(身體姿勢、上肢動作和下肢配合)為完整動作系統(tǒng)(運球),原來的動作之間相互干擾現(xiàn)象和多余動作逐漸消失,完成動作的速度加快和質量準確、協(xié)調提高,先前的依靠眼睛來控制球慢慢轉變?yōu)橐揽渴指衼砜刂魄?,從而對運球技能熟練掌握。
參考文獻:
[1]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審定.運動心理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
[2]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審定.籃球運動高級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3]田麥久等.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4]王瑞元等.運動生理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