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參與是個性的發(fā)揮。這決定了老師在教學中一定要精心設計教學思路,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讓其在自主發(fā)現(xiàn)、自主參與中,收獲知識,感受識字的快樂。
關鍵詞: 識字教學 自主發(fā)現(xiàn) 自主比較 尊重個性 自主積累
《標準》頒布以來,進一步明確了識字是小語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1—2學段的教學重點。既為重點,又是兒童初學語文的重點,就決定了識字教學在整個兒童語文學習過程中的奠基作用。怎樣才能讓這些低年級的學生對那些比較枯燥的漢字感興趣,認得清,記得牢,而且能正確運用,打好學習語文的基礎呢?在這方面,我進行了一定的探索。在識字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自悟方法;自主比較,自悟規(guī)律;尊重個性,鼓勵求異;生活遷移,自主積累。不僅激發(fā)了學生識字的興趣,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得以充分發(fā)揮,還達到了觸類旁通、事半功倍的效果,突破了難點,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識字能力,使其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一、自主發(fā)現(xiàn),自悟方法,事半功倍。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狈椒ㄗ鳛橐?guī)律性的知識,具有廣泛的可遷移性和重大的實踐價值。學生掌握了識字方法,就可以利用這些“拐杖”自主識字,識字興趣、能力就會顯著提高,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主發(fā)現(xiàn),自悟方法”對教師而言,應當結合教學,引導學生自我發(fā)現(xiàn)、總結;對學生而言,方法的掌握應經(jīng)歷自己領悟的過程。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的開放性環(huán)節(jié):在學生學習了基本字、基本筆畫、筆順和常用的偏旁部首之后,上課時首先解決生字的讀音,先出示實物或課件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讓他們產(chǎn)生識字的欲望,在反復朗讀中掌握生字讀音、認識字形。接著我讓學生自己動腦筋想出最佳的記憶方法,比一比看誰最聰明?先在小組說一說,然后讓學生自選生字在全班匯報:說出自己學會了什么字;用什么辦法記住這個字。鼓勵學生用不同方法記憶,最后引導學生自己歸納、總結這些方法,教師只要加以指導點撥即可。這樣做,學生興趣盎然,積極開動腦筋尋找答案;學習的自主權大了,利于自我表現(xiàn),在參與中體驗成功。
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自悟的識字方法主要有:“加一加,減一減”(熟字加部首法、添、減筆畫法);“換一換,去一去”(換、去部首法);“拆一拆,比一比”(拆字法、形近字對比)等。如學習“天”字,學生有的說“大”字加一橫就是天;有的說“人”字加兩橫就是天;有的說“夫”字不出頭就是天。學習“園”字時,有的學生說是在“元”字外面加上圍墻“囗”就是“園”,從而明白“校園、公園”是有圍墻的,以區(qū)別“元、園”的用法。熟字減換偏旁識字,如學習“揚”“脫”時學生把它們與舊字“場”“說”比較,“場”字的提土旁換成提手旁為“揚”,“說”字的言字旁換成月字旁為“脫”,運用換偏旁的方法加強記憶。學習“斤”“元”這類字,學生用熟字“近”“遠”減去一部分的方法記憶。學習“香、星、早”等合體字時,學生用部件相加法來識記字形:“禾加日是香”,“日加生是星”,“日加十是早”。學習“愛”字,學生把它拆成“爫、冖、友”,我配上兒歌“爪字頭,禿寶蓋,小朋友,真可愛”。這樣學生很快就記住了生字。對形近的字,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比較,也可以加深學生對漢字形義的理解。如,“日”和“目”,“日”就是太陽,太陽只有一個,所以口的中間只有一橫;“目”是眼睛,每個人都有兩只眼睛,所以口的中間有兩橫。識字的方法很多,在教學中我不滿足于讓學生掌握一種方法,而是結合所學生字的特點,引導學生靈活使用多種方法,以便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培養(yǎng)其發(fā)散思維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在識記字形的實踐中,老師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歸納、總結出記憶字形的方法。學生經(jīng)歷了艱辛的腦力創(chuàng)新過程,品嘗到了成功的快樂,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識字的主人。他們會在以后學習生字中,自己選擇喜歡或合適的方法,學習生字也就變得輕松自如。
二、自主比較,自悟規(guī)律,觸類旁通。
漢字的構成有規(guī)律可循,在識字教學中我注意教學生在自學中掌握漢字的構字規(guī)律。漢字中最常見的字是形聲字,形聲字的特點:聲旁表音,形旁表義。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自主比較,自悟規(guī)律,把握這個特點,久而久之,學生就能舉一反三,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比如課文《荷葉圓圓》中帶“青”字的形聲字較多,我在學生學完生字后讓學生在本課中找出帶“青”字的字,再引導學生比較這些字在讀音與字形上的異同,然后結合各字的意義思考“睛、晴、蜻、青”等字讀音相近,意義卻不同,這與偏旁有什么聯(lián)系。學生在討論合作中發(fā)現(xiàn)了規(guī)律,并有所領悟。最后我出示學習歌:“學習形聲字,辨認要仔細。聲旁多標音,形旁多表義。掌握規(guī)律性,困難變?nèi)菀住保寣W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在此基礎上,更趁熱打鐵,啟發(fā)學生回顧以前學過的內(nèi)容,找一找哪些字也可以用這個方法來區(qū)分音形義。學以致用,觸類旁通,久而久之,學生對學習形聲字方法的掌握也就水到渠成了。
象形字的教學也可利用規(guī)律法。如教象形字“山”、“田”時,利用字形和實物的相似點學習字形。我先在黑板上畫了一幅田園山水圖,接著讓學生說說都看到了什么,按照學生的敘述,我分別把田地演變成“田”,把小山演變成“山”,最后按筆順分析筆畫,識記字形。無聲中向學生展示了象形字的構字規(guī)律,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使后面的“日”、“月”、“火”、“木”、“禾”、“竹”等字的教學變得容易了。
三、尊重個性,鼓勵求異,激發(fā)興趣。
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發(fā)現(xiàn)者、創(chuàng)新者,他們喜歡用自己獨有的方式去認識事物,得到肯定后往往會獲得心靈上的滿足,并會用更積極的方式去探索新的知識。當學生們出現(xiàn)不同的說法時,教師應給予肯定和鼓勵,尊重個性,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例如:我在教學生字“樹”時,先讓學生們認真觀察,然后啟發(fā)學生思考:“你們用什么方法認識并記住這個字?”話音剛落,學生們紛紛舉手并說出自己的方法:有的說把樹分成“木——又——寸”來記;有的說把樹分成“木——對”;有的說把樹分成“權——寸”;有的說“又在村中”??粗浑p雙舉起的小手,聽著異彩紛呈的答案,我欣慰地笑了。我對學生的見解給予了肯定,并表揚他們認真觀察、勤于思考、善于發(fā)現(xiàn)、敢于挑戰(zhàn)創(chuàng)新的精神。學生們聽到我的表揚后,高興極了,學習更加主動了。對有一定識字基礎、表現(xiàn)欲強的孩子,我讓他當小老師,教大家識字;有的孩子性格內(nèi)向,我讓他選要好的伙伴一起識字,在交流中提高識字能力。
四、自主積累,生活遷移,鞏固成果。
新課標強調(diào):“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利用教科書以外的學習資源、課堂以外的學習渠道,使學生嘗到識字的樂趣,更加主動地識字。
生活為學生的識字提供了豐富的資源,當學生掌握了識字方法后,我就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閱讀漢字、認識積累漢字。主要利用家庭、學校、社會這三種識字環(huán)境,讓學生平時留心觀察,隨時隨地識字。如:在家中,通過看電視、讀書報,識物品、食品的包裝,積累漢字;在社會環(huán)境中,看標語、讀店名、觀察商店招牌積累漢字。在學校,讓學生輪流發(fā)作業(yè)本,從而認識同學的名字;教室中的物品貼上標簽讓學生認字,利用板報、畫廊、班級的學習園地的布置、黑板每日一換的識字角,讓學生交流課外學到的新字和識字的方法。這樣他們嘗到了發(fā)現(xiàn)的喜悅、識字的快樂,感到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處處是課堂。
總之,學生掌握了漢字規(guī)律和識字方法,就等于找到了自主識字的金鑰匙,鼓勵學生用多種好方法識記漢字,就會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及創(chuàng)新能力。在自主發(fā)現(xiàn)、自主比較、自主積累的教學方式中認識漢字,在豐富多彩的方法中識記漢字,學生深深地感受到了學習漢字的樂趣,感受到了祖國語言文字的無限魅力,會越來越喜歡漢字,并能逐步養(yǎng)成自主識字的習慣,進而提高了獨立識字的能力,為以后的語言文字知識、能力的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新課程理念下教學設計.
[2]語文新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