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模式體現了學科教學的共性,是我們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必不可少的基本條件。普通高級中學《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政治課教學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要堅持知識性與思想性結合的教育原則,要堅持啟發(fā)式教學原則。根據上述原則,結合教學教研實踐,筆者對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基本模式提出了一點粗淺的看法。
思想政治課教學模式可以概括為:以材料為依據,以媒體為手段,以學生為主體,以知識為基礎,以能力為重點,以方法為核心。
一、以材料為依據
材料進課堂,是政治課教學理論聯系實際的一種形式。在課堂教學中巧妙地運用材料,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理解,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選擇的材料要廣泛、典型,同時還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的認識水平和理解能力。材料的運用不能只滿足于對概念和理論的解釋,更要考慮如何通過對材料的分析引出理論觀點,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和推理能力;如何通過對材料的分析揭示知識點之間和理論之間的內在聯系,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多層次思考問題的能力;如何把理論內容和實際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讓學生模擬不同的角色,根據具體的情況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等等。
二、以媒體為手段
教學媒體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有效手段。教學內容與教學媒體是一種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恰當的教學形式有利于理解教學內容,常常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為了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教學手段的選用是應著重考慮的。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廣大教師創(chuàng)造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教學媒體,如實物性直觀教具,形象性直觀教具,象征性直觀教具,電化教學手段,等等。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發(fā)展,計算機多媒體將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更廣泛的運用。這種教學媒體能實現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聲音等各種信息交互傳遞,并適度運用色彩來增加感染力,音響和動畫結合增加逼真效果,使課堂教學更直觀、更生動、更形象,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因此,教師應根據學校的實際、教學內容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有目的地運用各種教學媒體。同時,教師還應根據教學實踐,努力創(chuàng)造新的教學媒體,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以學生為主體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是教學過程的能動參與者。這一思想已被大多數教師所接受。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往往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師。教師相對于學生來說有兩大優(yōu)勢,一是教師聞道在先,形成知識優(yōu)勢;二是師道尊嚴,形成心理優(yōu)勢。這兩大優(yōu)勢造成的一個負面影響就是課堂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居高不能臨下。有些教師過分地相信自己的傳授能力,習慣于“滿堂灌”和“一言堂”,習慣于讓學生跟著自己的思維轉,不愿、不敢或無法啟迪學生的思維,發(fā)揮學生的潛在能力。因此,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首先就要轉變教師的觀念,真正樹立起學生是教學主體的思想。其次要改革教學方法,克服傳統教學中學生處于被動接受地位的狀況,深入研究和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方法,使學生主動、積極有效地參與教學。再次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學生主體作用發(fā)揮的知識基礎是對教材的理解和問題的發(fā)現,這一切沒有一定的學習能力是無法完成的。教師要進一步研究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覺、自主地學習;如何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和習慣;如何培養(yǎng)學生理解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和習慣;如何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習慣,等等。
四、以知識為基礎
掌握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方法論是思想政治課入門的途徑,也是學科能力的載體。沒有一定的學科知識,學生就失去了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理論依據和科學的思維方法,也就很難對復雜的現實問題作出理性的判斷和正確的分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一要講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方法論的基本內容,尤其要把握其精神實質,講清相關、相似、相近的概念,以及理論和方法之間的相互關系。二要挖掘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并建立相應的知識體系。三要講清理論和方法的具體適用范圍,任何理論和方法都有其具體的適用范圍,隨意地擴大或縮小其適用范圍都容易使人作出錯誤的判斷。
五、以能力為重點
根據《課程標準》,政治學科能力可概括為依次提高的知識能力、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政治課教學中注重能力培養(yǎng)既符合政治學科的內在特點,又適應高考命題發(fā)展的趨勢。因此,如何有效地培養(yǎng)學科能力,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通過對課堂教學情況的分析,我認為,在政治學科能力培養(yǎng)的問題上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正確處理知識與能力的關系。知識與能力是辯證統一的,知識是能力的基礎,從某種意義上說,能力無非是對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深刻理解和靈活運用,沒有知識基礎,能力就成了空中樓閣。(二)能力培養(yǎng)要循序漸進,不能靠臨時突擊。(三)政治學科的能力要求是各個方面有機組成的一個系統整體,把它們分割開來培養(yǎng)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四)課堂教學中要選擇不同的材料,設計不同的問題,設置不同的情境,模擬不同的角色,進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努力提高學生的理解、判斷、分析和綜合運用的能力。
六、以分析方法為核心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說明學習方法和思維的培養(yǎng)比單純的知識傳授更重要。教師教給學生的知識畢竟是有限的,更多的知識要靠學生自己去獲取,大量的社會生活等方面的現象、在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都要靠學生自己觀察、分析和解決。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加強學生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學會在陌生的領域獲取知識,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幫助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最基本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幫助學生學會在復雜的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下把握自己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取向。根據高中階段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思維特點,除要求學生掌握教材中涉及的一些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外,還要幫助學生掌握概括法、比較法、系統法、分析法、綜合法、歸納法、演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