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教師的情感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直接的影響。教師對學生的愛、期望和鼓勵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的動力。這一效應就是“皮克馬利翁效應”。
關(guān)鍵詞: 英語教學 皮克馬利翁效應 教師情感 學習效果
有這樣一則故事:塞浦路斯一位王子皮克馬利翁用象牙雕刻了一位美女。雕刻時他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感情。雕成后又每天捧在手中,用深情的目光注視著她。時間久了,忽然有一天這個美女竟然有了生命。受這個故事的啟發(fā),1968年,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羅森塔爾進行了一項著名的實驗,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效應。他們把這種效應稱為“皮克馬利翁效應”。羅森塔爾的實驗表明: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智慧成就的預言,會決定另一個人的智慧成就。
“皮克馬利翁效應”在英語教學中是如何應用的呢?
首先,激發(fā)積極的情感、消除或抑制消極的情感。
1.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yǎng)學生豁達樂觀的性格,使其樹立明確的學習目的。當今學生思想活躍、進取心強。他們有自己的理想、抱負、人生觀、價值觀,但由于他們的年齡特點及人生閱歷的限制,不一定符合社會的需要和自身的特點。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使他們認識雖然到人生的美好,但卻充滿著艱難與曲折,斗爭與矛盾,人就是要在這些矛盾的斗爭中磨煉自己,使自己日趨成熟,只要有堅強的決心、堅韌不拔的毅力,就能嘗到勝利的喜悅。要注意培養(yǎng)他們的心理素質(zhì),使其正確對待失敗與挫折,善于從失敗中鍛煉自己。
2.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生的興趣不僅能轉(zhuǎn)化為學習的動力,而且能促進學生智能的發(fā)展。如開英語聯(lián)歡會、開展日常英語對話、舉行英語班會、歌唱英文歌曲、訂閱簡易英文雜志書報、講英語故事等。學生會在這些活動中不再感到學英語是個包袱,而是有聲有色、有滋有味的。
3.加強課堂教學,不斷變換教學形式。再好吃的美味佳肴,如反復食用也會讓人胃口全無。同樣,一個很好的教學模式如果反復使用也會使學生厭煩。中學生正處在活潑好動、喜歡變換的時期,所以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好奇、好動、好玩、好勝的特點,在教學手段上不斷標新立異,采用多種形式進行教學,如:放幻燈、聽錄音、看錄像、進行有趣的比賽、表演戲劇等。
常言道,學無止境,教無定法,只要教師潛心鉆研,一定能想出許多令學生喜聞樂見而又利于教學的方法。只要教師對學生充滿愛心、耐心與誠心,再加上堅實的業(yè)務基礎、嫻熟的教學技巧,就一定會在教學上取得成功,學生也一定會以優(yōu)異的成績回報老師。
其次,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欣賞的融洽師生關(guān)系。
教師的情感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直接的影響。教師的品德或威信甚至能決定學生學與不學、喜歡與討厭某一學科,這是一種感情遷移現(xiàn)象。教師對學生的愛、期望和鼓勵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的動力,使學生更有效地學好英語,也為英語教學取得成功打下良好基礎?!坝H其師而信其道”。因此,溝通師生情感、達成師生間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欣賞的融洽關(guān)系十分重要。這些事例不勝枚舉。
正在成長發(fā)育中的中學生,心理尚不成熟,感情也十分脆弱,如果教師能關(guān)懷、愛護、尊重自己的學生,使他們?nèi)崛醯男睦矶寄艿玫綈鄣淖虧?,學生怎能不報之以出色的表現(xiàn)、優(yōu)異的成績呢?
再次,要以欣賞的目光對待學生,不可用語言打擊他們。
任何學生見到老師都有一種莫名的膽怯。如果教師不和他們接觸,不用欣賞的目光和他們交流,他們就不會消除害羞、怕錯、無自信的心理。所以,教師應多鼓勵他們,多以欣賞的目光對待學生,使其消除害羞、怕錯、無自信的心理障礙,培養(yǎng)自信心。
任何人都有犯錯誤的時候,當學生犯了錯誤,教師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把錯誤原因找出來,切忌用語言諷刺他們。在英語學習中錯誤是不可避免的。母語干擾和使用英語不當是英語學習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錯誤。針對母語干擾,教師應多介紹英美等西方國家的文化背景、文化常識,使母語負遷移的錯誤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而逐漸得到糾正。學習英語的目的是運用語言,若是出現(xiàn)語言結(jié)構(gòu)形式上的錯誤,只要不妨礙表意,就不必深糾。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進行聽、說、讀、寫的英語實踐活動,使他們能勇于從錯誤中求進步。
最后,當學生取得成績時要及時加以鼓勵。
當學生取得成績時,教師要加以肯定,及時地表揚。這樣,學生就有一種成就感,一種滿足感,他們的信心就會倍增。
綜上所述,教師對待學生要以平常心、理解心、同情心。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要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天長日久,學生就會有所成就。
參考文獻:
[1]Roseberyetal著.程可拉等譯.人是如何學習的.2002.
[2]胡春洞.英語學習論.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3]盧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1,第2版.
[4]吳本虎.英語學習策略.安徽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5]戴曼純.情感因素及其界定.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