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新課程中,美育應滲透在語文教學中以期更好地發(fā)揮語文的育人作用,達到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就好似細雨浣花,則天下一片胭脂紅。
關鍵詞: 新課程 語文教學 美育 高素質(zhì)人才
漢代劉向曾說:“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寶珠不飾,何也?質(zhì)有余者,不受飾也?!边@里面包含了古代人們的一個重要審美觀念,即重視人的素質(zhì)的美。王國維也曾說:“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備真善美之三德,欲達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亦分三部,智育德育美育是也?!备咧姓Z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fā)展?!毙抡n程教改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yǎng)高素質(zhì)的人才,既然如此,我們又該如何在教學中進行美育教育呢?
一、美育離不開語文教學
梁啟超曾談到文學對人們的精神影響是如云煙中而為其所烘,如近墨朱處而為其所染,又說:“人之讀小說也,不知不覺間,而眼識為之迷漾而腦筋為之搖揚,而神經(jīng)為之營注;今日變一二焉,明日變一二焉,剎那剎那,相斷相續(xù);久之而此小說之境界,遂入其靈臺而據(jù)之?!笨梢姡谡Z文教學中潛移默化地進行美育教育,則感情為之陶冶情操為之培養(yǎng)。于是才會出現(xiàn)“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的局面,而老子所說的:“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就不再是一種夢想了。
語文教學和美育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它不僅僅是美育的一根紐帶;更確切地說二者是相輔相成的,更好地進行美育,對進行語文教學又有推動的作用,使學者載情入文,則語文教學就會成為教師帶領學生感悟美的階梯。
二、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進行美育
語文教學講的是聽、說、讀、寫,通過對一些優(yōu)美散文、詩歌、小說、雜文等的欣賞,深入課文之境,感知、感悟、分析運用美,將美育融入德育、智育之內(nèi),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美育,受到熏陶教育,陶冶感染。
1.廣泛閱讀感知美
美有其直接性的特點,通過廣泛閱讀,多接觸一些富有美感的文學作品,對美有一個直接感知,魯迅曾講:“功用由理性而被認識,但美則憑直感的能力而被認識,享樂著美的時候雖然幾乎并不想到功用,但可由科學的分析而被發(fā)現(xiàn),所以美的享樂的特殊性,即在那直接性然而美的愉快根底里,倘不伏著功用,那事物也就不見得美了。并非人為美而存在,乃是美為人而存在的?!?/p>
例如,郭熙在《山水訓》中寫道:“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絮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边@種視覺的美感一下就會讓讀者感知這種優(yōu)美的意境。再如“紅杏枝頭春意鬧”,“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是春天的優(yōu)美景象;“山中一夜雨,樹梢百重泉”,“幽林一夜雨,洗出萬山青”是雨后清新景色的形象;“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是邊塞的崇高形象。這些優(yōu)美的詩句給人以精神上的愉悅,更不要說,去讀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了。
2.深入閱讀感悟美
傳說古代伯牙彈琴,鐘子期聽琴后贊嘆道:“美哉,善哉,巍巍乎若高山,美哉,善哉,蕩蕩乎若流水?!睆那僖袈?lián)想到高山,聯(lián)想到流水,這說明美是在聯(lián)想與想象中感悟到的。因而,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在進行美育時,最重要的有以下兩點:
一是聯(lián)想與想象是感悟美的重要途徑。
伯牙和鐘子期的琴聲似乎傳到了晚清,乃至更久遠,難怪《老殘游記》中描述白小玉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不禁暗暗叫絕,哪知她于極高的地方,尚能回環(huán)轉(zhuǎn)折;幾轉(zhuǎn)之后,又高一層,接連有三四疊,節(jié)節(jié)高起,猶如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見南天門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險,愈翻愈奇。本段文字運用通感,將歌聲寫得似乎讓人可以看到,可以觸摸得到,只有通過聯(lián)想與想象才能夠?qū)懗鲞@段文字,也只有運用聯(lián)想與想象才可以感悟到文字之美。
中國詩詞更是如此,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以“春蠶”、“蠟炬”作比喻,在想象中賦予它以人的性格和思想,帶上了感情色彩,情與景水乳交融在一起,是一種擬人現(xiàn)象。這些都是賦予它的,于是才有了人的情感、思想色彩和情調(diào)。
在語文教學中只有引導學生聯(lián)想與想象才能感悟美,才能更好地對學生進行美育。
二是體會文章內(nèi)涵才能感悟美。
我國明代祝允明曾講過:“事事形有美惡,而后吾之情有愛憎?!崩畎椎脑姟对绨l(fā)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斌w現(xiàn)了詩的意境的美,這首詩是李白在流放途中所做,他突然遇赦,心情歡快,振奮,急切盼望與家人重聚,作者的感情都融化在景色中。所以王國維曾說:“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p>
例如:方志敏烈士在獄中給友人的信曾寫道:“如果我不能生存——死了,我流血的地方,或許會長出一朵可愛的花朵,這朵花,我們可視作我精誠寄托吧!在微風吹拂中,如果那朵花上下點頭,那可是我為中華民族解放奮斗的愛國志士致以革命的敬禮!如果那朵花左右搖擺,那就是我在提勁唱著革命之歌,鼓勵戰(zhàn)士們前進啦!”這段話同樣體現(xiàn)了一個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戰(zhàn)士的美的理想,也是烈士心靈美的精華。
充分理解文字的內(nèi)涵,對感悟美起著本質(zhì)的作用。
三、分析運用美
語文講求的是聽、說、讀、寫,作為半壁江山的作文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分析運用美,以情動文,載情入文。梁斌在談到創(chuàng)作《紅旗譜》過程時說:“當我寫這本書時,為了悼念我的朋友及戰(zhàn)友們,曾經(jīng)無數(shù)次地掉下眼淚,是流著淚寫完這本書的。”明代大戲劇家湯顯祖創(chuàng)作《牡丹亭》時運思獨苦一日忽然失蹤,遍索之,乃臥庭中薪上掩袂痛哭,驚問之,則因填曲至“賞春香還是你舊羅裙句不覺傷心”。正像《文心雕龍》中所說:“繁采寡情,味之必厭?!闭驗檫@些藝術家能夠以情動人,分析運用美,從而創(chuàng)作出了各種流傳千古的文藝作品。
近些年來,語文中的美學思想要求,越來越明顯,高考作文要求也明顯有美學思想要求,從高考作文來看,小作者們無形中都顯露著美學的思想。
總之,在新課程的大環(huán)境中語文教學應講求美育,只有如此,才能學好語文,提高自身素質(zhì),正如細雨浣花,則天下一片胭脂紅。
參考文獻:
[1]梅寶樹.面向新世紀的美育與素質(zhì)教育.人民出版社,2004.4.
[2]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2006.1.10.
[3]梁佐政主編.中學語文美育與創(chuàng)新.
[4]四川省創(chuàng)造學會美育專業(yè)委員會.2001.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