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新聞:央視女記者為落戶被騙財色 騙子自稱“國情局長”
央視某編導王小姐,認識自稱是“國情局局長兼《國情內參》總編輯”的程某后,委托對方幫自己把戶口辦到北京,結果不但向騙子拱手送上一筆辦事費,還在被聘為“特工”之后,毫不猶豫地“為國家利益獻出肉體”(5月24日《京華時報》)。
而假冒的“國情局長”能夠得逞,靠的不全是個人的能力,大約還有現(xiàn)實“國情”的幫助。
其一,要獲得一個北京戶口,通常是要花大代價的。王小姐雖已當上央視編導,卻還解決不了自己的戶口問題,就是一個最現(xiàn)實的證明。然而。北京戶口也并非完全高不可攀,“能人”可以弄到指標在黑市上賣高價。媒體曾報道,北京市人事局的一位司機。就利用工作便利,為他人辦了上百個北京戶口。王小姐托“局長”幫自己辦戶口。送上一筆辦事費的心態(tài),實在太正常了。
其二,大量的公共社會資源,有權者可以隨意分配。自稱“國情局局長兼《國情內參》總編輯”的騙子,幫王小姐辦北京戶口指標、聘王小姐做《國情內參》兼職編輯、開介紹信讓王小姐公費去震區(qū)采訪,盡管都是假的,但如果他真是局長,想辦成這些事情,雖說不是易如反掌,至少也不會有多難。只要權力控制著資源。就會不斷有人找官員解決戶口、工作……不斷給騙子提供行騙空間。
其三,女性用身體換資源,已成為一種“潛規(guī)則”。報道中的王小姐被騙色,固然有輕信“特工組織”規(guī)定的成分,但筆者相信,即使騙子不冒充“國情局長”,他也能騙得有求于已的士性上床。在現(xiàn)實生活中,官員以權換色,包括女性主動向官員進行“性賄賂”的事情,難道發(fā)生得還少嗎?王小姐以為自己是“為國家利益奉獻內體”。其實,她何嘗不是為個人利益主動獻身呢?
每年的六一國際兒童節(jié),是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刻,他們歡欣鼓舞,或參加演出活動,或和小朋友嬉戲玩樂,或偎依在父母懷抱里撒嬌,溫馨而幸福,他們以各種形式慶祝屬于自己的節(jié)日:
而在我們的周圍有這樣一群兒童,一個5800萬的群體: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外出打工.用勤勞和智慧獲取家庭收入,為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作出了貢獻,但這些孩子卻留在了農村家里.與父母相伴的時間微乎其微,成為兒童中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問題是近年來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隨著我國社會政治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入城市,在廣大農村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農村留守兒童、,留守的少年兒童正處于成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fā)展的異常,一些人甚至會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根據權威調查,中國農村目前“留守兒童”數量超過了5800萬人,57.2%的留守兒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兒童是父母同時外出。留守兒童中的79.7%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yǎng),13%的孩子被托付給親戚、朋友,7.3%為不確定或無人監(jiān)護。
調查還顯示,父母外出打工后,與留守兒童聚少離多,溝通少.遠遠達不到其作為監(jiān)護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絕大多數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諸多不盡人意處,這種狀況容易導致留守兒童“親情饑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現(xiàn)偏差,學習受到影響。由于親情缺失,其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陰影,很大一部分表現(xiàn)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為孤僻、缺乏愛心和交流的主動性,還有的脾氣暴躁、沖動易怒,常常將無端小事升級為打架斗毆,為社會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因此,關注留守兒童。尤其是關注偏遠地區(qū)農村的留守兒童,是有關部門和全社會每一個人的責任,需要社會各界共同的努力。關心他們的生活,呵護他們孤寂的d靈,讓他們和城市里的孩子一樣快樂地生活,茁壯成長,擁有一個幸??鞓返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