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彥 張懷勤
[關(guān)鍵詞]牙槽嵴;吸收;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4-8650(2009)10-093-02
單頜或上下頜天然牙全部缺失我們稱之為牙列缺失或無牙頜,無牙頜的義齒修復也就是咬合重建。剩余牙槽嵴吸收程度可分為 4 級,Ⅰ級或Ⅱ級者,牙槽嵴黏膜厚度平均為 1.5-2mm,義齒固位較好。剩余牙槽嵴吸收達到Ⅲ級或Ⅳ級,牙槽嵴低平,齦溝平,基托與黏膜之間的接觸面積過小,義齒固位效果差。
1 臨床資料
口腔門診無牙頜患者8例,男5例,女3例,剩余牙槽嵴吸收達到Ⅲ級或Ⅳ級,牙槽嵴低平,齦溝平,下頜前伸,面下1/3變短,面容衰老。采用二次印模法制取無牙頜印模,肌肉功能修整 [1]。適當降低垂直距離,選擇牙尖高度低的人工牙以減小側(cè)向力,檢查正中咬合時上下牙齒有無早接觸點。1個月后復診,7例患者愉快地接受義齒,義齒固位良好,能正常行使咀嚼功能。1例患者義齒固位欠佳,未能正常行使咀嚼功能。3個月后此例患者義齒固位仍然欠佳,但咀嚼功能有所改善。
2 護理
2.1 治療前護理
我們在臨床上應與患者講清義齒與本人的天然牙在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老年面容改變的客觀規(guī)律,使患者愉快地接受義齒。無牙頜患者因失去天然牙的支持,肌張力平衡遭到破壞,肌肉失去正常的張力和彈性,唇頰部向內(nèi)凹陷,上唇豐滿度喪失,面部皺褶增加,鼻唇溝加深,口角下陷,面下1/3距離變短,面容呈衰老狀。修復治療前應該仔細觀察笑線位置的高低,注意靜止、微笑時的口裂大小,頜面部左右是否對稱,比例是否協(xié)調(diào),有無畸形,是否有頜骨前突或后縮的情況,口唇的松弛程度。
2.2 治療中護理
在臨床上我們應盡可能地給予老年人優(yōu)先治療,為他們排憂解難。通過信任感的產(chǎn)生,樹立起對義齒的信心。為無牙頜患者確定頜位關(guān)系時,常見的錯誤是下頜前伸或偏側(cè)咬合。發(fā)生錯誤的原因有:缺牙時間過長未及時修復;舊義齒戴用時間過長;患者過度緊張;引導不當;取咬合 關(guān)系后,未做認真檢查,沒有發(fā)現(xiàn)存在問題。因此,在確定頜位關(guān)系時要注意以下幾點:通過與患者交談,消除患者緊張情緒;對患者講清動作要領;讓患者吞咽同時做咬合運動;對偏側(cè)咀嚼患者要先訓練下頜的正確位置,再確定頜位關(guān)系。
2.3 治療后護理
因失去天然牙,肌張力平衡遭到破壞,唇頰部向內(nèi)凹陷,舌體變大 [2]。初戴義齒時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異物感,有人甚至出現(xiàn)不會吞咽口水、惡心嘔吐、發(fā)音不清等現(xiàn)象,這時需要建立信心、克服困難練習使用。對義齒所能達到的修復效果作好思想準備。由于口內(nèi)長期缺牙,失去了上下牙間的正常咬合關(guān)系,尤其少數(shù)患者由于戴過不合適的全口義齒而造成咬合關(guān)系異常,如下頜習慣性前伸、偏側(cè)咀嚼等,戴用新義齒后仍出現(xiàn)上下牙常常咬合不到正常關(guān)系位上,影響了義齒的固位和穩(wěn)定,使義齒易產(chǎn)生脫位而咀嚼功能得不到正常發(fā)揮。此時患者應反復練習,做吞咽動作的同時上下牙咬合。進食問題,一般不宜急于戴義齒吃東西,可以先做咬合和發(fā)音練習,待感覺基本合適且逐漸適應后,再從吃小塊軟食開始,咀嚼動作要慢,避免大張口和過大的側(cè)向咬合[3]。患者試戴義齒時還應進一步做咬合檢查,只有上下頜運動無障礙,義齒才能發(fā)揮良好的咀嚼功能[4]。義齒每天至少用牙膏徹底清潔一次。飯后取下義齒漱口,清洗要盡量避免落地摔壞,睡覺時將義齒洗凈后浸泡于冷水中。
患者缺牙后應及時修復,否則易導致咬合不穩(wěn)定。同樣義齒不可使用過久,否則會導致人工牙過度磨損,久而久之下頜習慣性前伸,咀嚼效率下降,并且給再修復確定頜位帶來很大困難,因此,我們建議患者定期更換義齒,減緩牙槽骨吸收[5]。
參考文獻:
[1] Sofou AM,Diakoyianni-Mordohai I,Pissiotis AL,et al.Fabrication of a custom-made impression tray for making preliminary impressions of edentulous mandibles[J]. Quintessence Int, 1998, 29:513-516.
[2] 余占海.口腔修復學理論與實踐[M].北京:軍事醫(yī)學科學出版社,2004:278-280.
[3] 馬軒祥.口腔修復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363.
[4] Polyzois GL,WKarkazis HC,Zissis AJ.Remounting procedures for complete dentures:a study of occlusal contacts by the photocclusion technique[J]. Quintessence Int,1991,22:811-815.
[5] Xie Q,N?rhi TO,Nevalainen JM,et al.Oral status and prosthetic factors related to residual ridge resorption in elderly subjects[J].Acta Odontol Scand,1997, 55:306-313.
(收稿日期2009-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