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永春
【摘 要】《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和剛要》系列訪談提出了轉變教育理念才能解決教育的“瓶頸”,改革創(chuàng)新首先是綜合的,最重要的在教學方法上有所創(chuàng)新,不是灌輸式的,而是如何發(fā)展啟發(fā)式的,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更多地讓學生主動參與的方法,如何去引導學生去尋找學習的方法,我認為這是一個關鍵。
【關鍵詞】培養(yǎng) 激發(fā) 興趣 教給方法 養(yǎng)成習慣 主動參與
自學能力是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獨立地進行學習的一種能力。大綱指出:“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要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聽說讀寫的實踐,重視在實踐中學習語言,理解語言,運用語言。要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鼓勵他們采用適合自己的方法,主動地進行學習?!鸩脚囵B(yǎng)學生的自學習慣?!睘榱碎_發(fā)學生的智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發(fā)揮其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我們必須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一、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1.以疑激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疑問時,教師因勢利導,激起他們自學的欲望和興趣,所以,在指導學生自學課文是,我強調學生要一邊讀一邊想,尤其在“想”字下工夫,學會設疑,釋疑。如教《一分試驗田》一文,讓學生根據(jù)題目來設疑:“誰種一分試驗田?為什么要種一分試驗田?一分試驗田有多大?怎樣種?種的結果怎樣?”由于抓住主要的問題來設問,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學生學習情緒極佳,很快便弄清課文的大概意思,并把握整篇文章的脈絡。
2.以境引趣:教師帶領學生進入課文所講的境界中,引起他們自學的興趣。
如對《梅雨潭》《桂林山水》《可愛的草塘》等文章,在教學時,充分利用掛圖,幻燈片,再現(xiàn)書中所寫的情境,播放配樂課文錄音,視聽結合。讓學生從具體、鮮明的畫面和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中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高了。3.以讀生趣: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以讀激情,使他們產生濃厚的興趣去自學課文。如教《再見了,親人》一文,我采用了“以讀激情,語音傳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學方法,并配合采用“導語撥動情思”、“范讀誘發(fā)情思”、“多讀激發(fā)情思”等方法,激發(fā)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和情感,使他們帶著最佳的自學心境,進行品詞品句,理解課文內容,收到了
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樹立自學的信心
要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想方設法讓學生擺脫“你講我聽”
的思想束縛,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學。我要求學生查字典,解決字、詞、句、篇的一些誤問題,閱讀相關的課外書,補充一些必要的知識。還讓他們自己去分析課文,理解課文,提出問題,再從反復的讀書中回答自己提出問題,讓學生主動地、自覺地看書,積極動腦思考,在課堂上,對可講可不講而學生通過自學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要適當加以引導,扶一扶,讓其通過自學解決。要讓每個學生都有均等的學習機會,人人動手、動口、動目、動腦。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不同程度學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對在學習上取得成功的學生,及時加以肯定、表揚,讓他們把成功的喜悅變成自學的動力,牢固地確立起自學的信心。
三、教給自學的方法
為了提高學生的自學的能力,教師必須在閱讀教學中適時地把“鑰匙”——自學的方法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手執(zhí)鑰匙,去打開語文的知識大門,讀懂各類文章。
有的課文各段內容的寫作方法相似,就精講一段,啟發(fā)學生用學到的方法去自學其它各段,這樣做,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如對《蛇與莊稼》一文的教學,先精講第一段,讓學生了解蛇與莊稼的關系,接著讓學生運用分析“蛇與莊稼”的關系的方法自學第二段,老師適當加以點撥,讓學生弄清楚貓與苜蓿之間的復雜關系,最后放手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獨立自學第三段,弄明白隨地吐痰與人生病的復雜關系。在引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課外閱讀得到的知識,舉了不少例子。可見,學生對某些事物相互聯(lián)系的規(guī)律已初步掌握,但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樣指導學生讀書,他們的自學能力又有了提高。除了教會學生對不同的課文采用不同的學習方法外,還教學生通過對重點詞或重點段落的理解來理解文章內容,還教會學生通過對重點詞句或重點段落的理解來理解文章內容,還教會學生給文章分段,概括段意,歸納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等。方法是能力核心因素,要把學習方法轉化學習能力,就需要引導學生反復實踐,所以我常常選擇不同類型的短文,讓學生運用所學到的方法,去自學,讀
懂短文,在班里還積極開展課外閱讀,定期交流學習經驗,使同學們能互相學習,通過長期反復實踐,使學生逐步形成較強的自學能力。
四、培養(yǎng)自學的習慣
大綱指出:“教師要按照各個年級的教學要求,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習慣。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認真讀書、認真思考的習慣,預習和復習的習慣,獨立完成作業(yè)和檢查作業(yè)的習慣,看書報和聽廣播的習慣,勤動筆的習慣。因此,我常跟學生講培養(yǎng)良好的自學習慣的好處,讓他們明確要培養(yǎng)哪此好的自學習慣,把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習慣納入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中,貫穿于平時聽說讀寫訓練之中,對學生進行嚴格訓練,細心培養(yǎng)并持之以恒,直到學生養(yǎng)成好的自學習慣。如為了培養(yǎng)學生認真讀書,認真思考的習慣,我要求學生讀書時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其中,“心到”是指集中注意力,邊讀邊想。“手到”則要求學生勤查工具書,邊讀書邊圈圈點點,寫寫劃劃,作摘抄或做筆記等。在教學過程中,我著力指導學生去認真讀書,邊讀邊想。教《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一文時,突出抓好描寫“我”的內心及邱少云的外表這兩個重點片段的教學。在學習“我”的內心這一片段時,讓學邊讀邊思考:敵人采用“火力警戒”后,我聞到什么?看見什么?我想了些什么?為什么會這樣想?學生通過看圖,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句,議論、回答問題,深入到課文中,與作者想在一起,逐步體會到“我”當時的內心的焦急、矛盾、難受、痛苦。從“我的這一系列的內心活動中了解到邱少云的處境的危險。然后讓學生細讀課文后回答:在這生死關頭,只有21歲的年輕的邱少云的表現(xiàn)怎樣?為什么他能這樣呢?讓學生各抒己見,從邱少云的外表去了解其內心活動——他當時想的只是戰(zhàn)友,戰(zhàn)斗的全局,為了戰(zhàn)斗的勝利,他寧可犧牲自己。通過教學,邱少云的光輝形象在學生中深深扎了下了根,不僅使學生受到教育,受到感染,而且使學生學到了讀寫人記的事文章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讀書方法——一邊讀,一邊想,通過人物的外表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任何的習慣的形成,都必須經過持久的強化訓練。所以,我堅持引導學生在語文園地里反復實踐,使學生逐步做到習慣成自然。此外,還經常表揚有良好自學習慣的同學,讓他們介紹自己的做法,使同學的學有榜樣,趕有對象,從而促進同學們良好自學習慣的形成。
參考文獻:
[1]瞄準世界發(fā)展改革前沿.《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剛要》系列訪談第三期.
[2]中國教育報,2009.
(作者單位: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商都縣小海子鎮(zhèn)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