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為宰相,實行變法。蘇軾雖與王安石私交頗厚,但政見不合,他寫了很多詩抨擊新法。熙寧四年(1071)他兩次上萬言書,非議新法。王安石念其私交,從來加以報復(fù)。王安石罷相后,變法派中的呂惠卿、舒蠱、李定等人攻擊蘇軾。元豐二年(1079)七月,他們以訕謗新政的罪名逮捕蘇軾,將其關(guān)入御史臺監(jiān)獄。這件事史稱“鳥臺詩案”,原來欲判死罪,蘇轍上書皇帝,愿意效法漢代的緹縈以身贖父罪的故事,愿以一切在身官爵,替兄長贖罪。宋神宗也憐惜蘇軾之才,將其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蘇軾到黃州,黃州太守陳軾十分敬佩,特批五十畝官田給他耕種,官田地處城東,蘇軾取號東坡居士,四年后調(diào)到汝州,與退居金陵的王安石聚會。
哲宗即位,太皇太后高氏執(zhí)政,她親自聆聽過宋仁宗對蘇軾、蘇轍兄弟的贊譽,于是將蘇軾召回京城,授以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的重任。高氏起用舊派人物司馬光、文彥博等人,蘇軾對舊派人物全盤否定新法不滿,遭到舊派排擠,加上黨爭激烈,他請求重任地方官。元祜六年(109I)春,蘇轍升尚書右丞,聽說哥哥蘇軾除翰林承旨乞外任,便上書皇帝:“兄軾才高行備,過臣遠甚,若使兄軾安處侍從,論思講讀,正其所長,未必?zé)o補于圣德也。故臣認為陛下只可使弟避兄,不可使兄避弟;只可使不肖避賢,不可使賢避不肖?!币馑际钦f哥哥蘇軾才學(xué)高品行端,大大超過我,應(yīng)該讓他留在皇帝身邊,參與政務(wù),發(fā)揮所長,我寧可把官職讓給他,自己去放外任。所以《宋史·蘇轍傳》評價蘇轍“與兄進退出處,無不相同,患難之中,友愛彌篤,無少怨尤,近古罕見。”烏臺詩案,蘇轍曾遭株連,被貶為監(jiān)筠州鹽酒稅,但他毫無怨言。
元祜八年(1093)太皇太后去世,哲宗親政,用新黨章悸、呂惠卿,恢復(fù)新法,蘇軾叉遭打擊,被貶惠州,四年后又被貶謫儋州(海南島),元符三年(1100)徽宗即位,將蘇軾赦免,第二年七月病逝于常州。
蘇轍中年,也經(jīng)歷過幾次宦海沉浮。高氏執(zhí)政時他升為門下侍郎(副宰相),哲宗親政時他被謫貶汝州、雷州,徽宗即位時他為大中大夫,筑室于許州。蘇軾病逝后,兩個兒子蘇邁、蘇迨隨叔父歸許州,兩房大小近百口聚居一處,雖生活有些艱難,但蘇轍對哥哥家屬總是傾力相助。蘇轍在《東坡先生墓志銘》中說:“扶我則史,誨我則師”。當(dāng)年蘇軾每到一地,都有詩文寄給弟弟蘇轍,《示子由》、《別子由》就有104首。人們評價他們:“手足之愛。平生一人”。蘇軾葬河南郟縣小峨眉山,蘇轍命子刊在百年之后將其遺骨葬兄長旁。于是才有“二蘇墳”。
[作者單位:河北省樂亭縣蔡莊初級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