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訪是我國學校教育的傳統(tǒng)方法。家訪的目的是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學習環(huán)境。以便有針對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健康成長。家訪也是提高教師對自己職業(yè)的認識,尋找適合學生的正確有效的教學方法。學校要求老師家訪率必須達到100%。
在家訪交流會上,老師們感觸很深。二年級的班主任吳建艷老師春節(jié)期間走訪了8名同學,其中只有兩位同學和父母在一起生活,其他的都是與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一起生活。父母為了生活都在外奔波。正月十六中午,她來到一同學家,孩子的父親生病,母親在外打工,只靠爺爺奶奶老兩口種的二畝地維持生活。爺爺奶奶根本就沒有輔導孩子學習的能力。吳老師說著流下了眼淚。她說有時因為這個孩子不完成作業(yè)或寫得不認真,還批評過他,現(xiàn)在想起來真是太不應該了,孩子能夠安心地坐在課堂讀書就已經(jīng)不容易啦。面對這些家長。我們還能期望他們做些什么呢?為了孩子,教師多付出一些又有什么呢?吳老師家訪,贏得了家長的信賴。一天,有人敲響了吳老師家門。原來是一個學生的家長。她焦急地說,孩子病了,想去醫(yī)院,家里又沒有錢,就想起了吳老師。吳老師借給家長200元錢,并叮囑家長不要著急,至今家長也無力償還。五年級董維丹老師的家訪更讓人震驚:有個學生本來沒有父親,在填表格時竟寫父母雙全,因為孩子怕同學看不起。不進行家訪,老師就不知道這個情況,就不會有針對性地教育幫助這個學生。
在家訪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一個難題,那就是如何解決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問題。雖然這不是學校和老師的職責,但是如果我們不解決這一問題,那么關心教育下一代就有可能成為一句空話。于是經(jīng)過學校領導班子、校務委員會、全校教師大會多次討論,最終達成一致意見:實施留守兒童保姆式管理。這無疑會給學校教育和管理帶來極大的困難,我們知道上級沒有要求我們這樣去做,但我們?nèi)愿械郊缟县熑纬恋榈榈?。于是全??倓訂T,改造食堂,修建宿舍。我們克服了重重困難,生活區(qū)井然有序,溫馨宜人,孩子們所有了家的感覺。幾個學年的實踐下來,家長們放心了,孩子學習也都進步了,孩子們在學校溫暖幸福地生活著。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青墩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