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語文教學的領(lǐng)軍人物韓軍老師在教學《大堰河——我的保姆》時,一上課就在低婉的音樂聲中深情朗誦起全詩,他讀得抑揚頓挫、如泣如訴。聲情并茂的朗讀,感染了在場的老師,深深地印在了學生的心里。不僅韓軍老師,其他著名語文大家也都非常重視朗讀教學。特級教師余映潮在教《馬說》時,把整個教學分為“朗讀”和“積累”兩部分,通過朗讀指導和訓練,學生不僅掌握了《馬說》這篇課文的朗讀要領(lǐng),而且觸類旁通地掌握了所有文言文的朗讀方法。著名語文教育家于漪在她的《往事依依》中曾用一大段文字回憶了她的國文老師的朗讀教學對她產(chǎn)生的深遠影響。
如此眾多的語文大家都非常重視朗讀教學,這不令我們這些普通的語文老師深思和借鑒嗎?朗讀教學有什么好處呢?我們在教學中如何實施朗讀教學呢?下面筆者談一點自己的淺見:
一、朗讀教學的好處
朗讀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認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閱讀,首先要認識所讀文字的音、形、義,能將上下旬、上下段連貫起來,整體感知全篇內(nèi)容,這是認知能力,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開始。朗讀訓練可以幫助學生做到不錯字、不增字、不漏字,從而提高閱讀的質(zhì)量。
學習語言,首先要培養(yǎng)語感,只有讓學生認真反復地讀才能使課文語言內(nèi)化,達到“其意皆若出于吾心,其言皆若出于吾口”的境地,從而形成良好的語感。
老師的范讀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這對學生的引導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朗讀可以加深理解,提高學生的聯(lián)想、想象能力;朗讀能激發(fā)學生的生活體驗,能讓學生從感性上、直覺上、整體上去認識、體驗語文材料,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如教學《岳陽樓記》時,當讀到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時,可以通過比較朗讀使學生認識范仲淹的崇高思想境界。一種為兩小句語調(diào)相同;一種為第一句高亢,第二句聲音較低;第三種為第一句聲音較低,第二句較為高亢。很快學生認為第二種讀法最合理,因為這種讀法強調(diào)的是“憂”而不是“樂”,這完全符合范仲淹的人生理想。范仲淹一生剛正不阿,直言強調(diào),屢遭貶謫而九死不悔。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是“萬家憂樂在心頭”。他的崇高精神境界在讀中顯現(xiàn)了出來。
適當?shù)睦首x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還可以讓學生浮想聯(lián)翩,產(chǎn)生聯(lián)想和想象,使他們更深刻、更有創(chuàng)意地領(lǐng)會文章之內(nèi)涵,以至沉浸到作者所創(chuàng)設(shè)的意境中,達到與作者心靈相通的共鳴境界。且不說感情強烈、語言精練的詩歌,也不說細膩生動的散文,更不說引人入勝的小說,就是語言平實的說明文,文字犀利的議論文,都能在讀的基礎(chǔ)上讓人產(chǎn)生無限遐想。“人到了這種星星上面休想站得起來,因為它的引力是那樣大,人的骨骼早已就被自己的體重壓碎了?!?《宇宙里有些什么》)。朗讀時抓住關(guān)鍵詞,配以適當?shù)恼Z氣語調(diào),學生不難想象人到了這種星星上面的情景,從而對這種星星密度大到的程度有了更深的理解。
朗讀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美感,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美育素材,它可以跨越時間,跨越空間,跨越學科的界限,最大限度地向?qū)W生展示自然和社會中那些極具藝術(shù)特質(zhì)的美的東西。我們可以通過朗讀,使學生由文本世界進入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融入作者的審美境界,從而使學生的心靈得到凈化,情操得到陶冶,審美情趣得到提高。
著名語文教師楊舜山在教學《安塞腰鼓》時,以朗讀作為教學的重心,讓學生在朗讀中不僅領(lǐng)悟到安塞腰鼓那旺盛的生命力和磅礴的力量,而且領(lǐng)悟到了文章的節(jié)奏美、音韻美和氣勢美。
二、朗讀教學的實施
《語文課程標準》初中階段教學目標對朗讀、默讀、速讀等閱讀方式都作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筆者認為在初中三年的閱讀訓練中,語文教師應(yīng)將其作為三級訓練:初一階段應(yīng)以朗讀訓練為重點;初二階段以默讀訓練為主,但要默讀朗讀兼顧;初三階段以速讀為主,但朗讀訓練作為教學輔助手段也必不少,語文教師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掌握。
在實施朗讀教學的過程中,朗讀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老師的范讀,學生的齊讀、輪讀、反復讀、誦讀、賞讀、比較朗讀,課后的積累誦讀、演課本劇等。下面筆者就感觸較深的范讀和課后積累誦讀作一個介紹。
范讀要求語文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吃透教材,準確地把握文中一字一句傳達出來的意義、情感等各利,信息,再把它們轉(zhuǎn)化為有聲語言,“把文章中神情理趣,在聲調(diào)里曲曲折折傳達出來”,“設(shè)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葉圣陶語),讓教師、學生與作者耳與心謀,不僅了解作者說些什么,還要與作者心靈相通。情美、意美、聲美,“合而讀之,音節(jié)見矣,歌而詠之,神氣出矣”。如若個人條件不夠好,那么可以借助音像、磁帶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彌補這一缺憾。
課后的積累誦讀,可以使課堂教學上升到一個新的境界。如在教學《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之后,我們可以加上這樣聲情并茂的獨白:“一輪明月見證了多少纏綿悱惻的故事,一輪明月勾起了多少激情飛揚的情思。讓我們一起在詩的王國里暢游這條月亮河,一起誦讀,一起欣賞詩人們?yōu)槲覀兞粝碌奈幕鍖?。”然后引導學生朗讀20句古代、近現(xiàn)代的著名的詠月詩句,這不僅加深學生對該詩的理解,積累了知識,還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新浦區(qū)寧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