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意象”,是指客觀物象經(jīng)過創(chuàng)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在中國古代詩文中,作者所寫的“景”、所詠的“物”,即為客觀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即為主觀之“意”;“象”與“意”的完美結合,就是“意象”。在中國文學漫長的歷史中,逐漸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或者說是約定俗成的意象群,解讀這些意象群,無疑對鑒賞古代詩文、準確捕捉古人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情感類的就有:哀怨、激憤、向往、離愁別恨、懷鄉(xiāng)思親、追古傷今等。要深入了解這些情感,就要透過詩歌的語言外殼,發(fā)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尋擷到詩中的情感載體。而解讀古詩文中的情感載體——意象,就成了古詩文鑒賞的突破口。試舉例解讀如下:
1 樹木類:
松:傲霜斗雪,象征堅貞高潔、生命力頑強。例①:“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晉·左恩)例②:“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例③:“君不見拂云百丈青松柯,縱使秋風無奈何?!?唐·岑參《感遇》)
竹:喻氣節(jié),寓“積極向上”之義。例①:“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林深入不知,明月來相照?!?唐·王維《竹里館》)例②:“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北宋·蘇軾《于潛僧綠筠軒》)
柳:“柳”是“留”的諧音,折柳是相留之意,喻惜別。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因此,“柳”寓有惜別懷遠之意。例①:“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宋·柳永《雨霖鈴》)例②:“秦樓月,年年柳色,霸陵傷別?!?唐·李白《憶秦娥》)例③:“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jīng)》)
梧桐:是凄涼、凄苦、悲傷的象征。例①:“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宋·李清照《聲聲慢》)例②:“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唐·溫庭筠《更漏子》)
2 花草類:
花開:象征希望,青春,人生的燦爛。“東風隨春歸,發(fā)我枝上花”。(唐·李白《落日憶山中》)
花落(落紅、殘紅):多傳達青春易逝、人生無常的喟嘆和哀愁。例①:“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宋·晏殊《浣溪沙》)例②:“滿地殘紅點綠苔。”(南宋·陸游《落花》)
桃花:象征美人。“若將人面比桃花,面自桃紅花自美?!?唐·杜甫《絕句漫興》)
蘭:喻高沽?!疤m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長。堅貞還自抱,何事斗群芳?”(清·鄭燮《題蘭》)
牡丹:喻富貴、美好?!巴デ吧炙幯裏o格,池上芙蕖凈少情。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唐·劉禹錫《賞牡丹》)
草:喻生命力頑強,生生不息;身份、地位的卑微?!半x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薄短啤ぐ拙右住顿x得古原草送別》)
紅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愛情的信物,比喻男女愛情或朋友情誼?!凹t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勸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唐·王維《相思》)
菊花:寓意隱逸,堅貞高潔,脫俗。作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有人稱贊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zhì)。例①:“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離騷》)詩人以飲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純潔。例②:“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唐·元稹《菊花》)表達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這里的菊花無疑已成為詩人的一種人格寫照。例③:“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唐·白居易《詠菊》)
梅:傲霜斗雪,象征堅強、不怕挫折,不屈不撓。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后引出爛漫百花的芳香,因此梅花與菊花一樣。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贊頌。例①:“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香。”(宋·陳亮《梅花》)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zhì),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例②:“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北宋·王安石《梅花》)詩句既寫出了梅香的因風布遠,又含蓄地表現(xiàn)了梅花的純凈潔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效果。例③:“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南宋·陸游《詠梅》)詩人借梅花來比喻自己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例④:“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元·王冕《墨梅》)也是以冰清玉潔的梅花表現(xiàn)了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質(zhì),言淺而意深。
蓮:常用來表達愛情。由于“蓮”與“憐”同音,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借以表達愛情。例①:“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南朝樂府《西洲曲》)“蓮子”即“憐子”,“青”即“情”。這里是實寫也是虛寫,語意雙關,采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例②:“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晉·《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霧氣露珠隱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蓮葉可見但不甚分明,這也是利用諧音雙關的方法,寫出一個女子隱約地感到男方愛戀著自己。
3 動物類:
鴉、杜鵑、猿猴:喻哀傷、衰亡、凄楚、哀婉。例①:“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南宋·辛棄疾《永遇樂》)例②:“此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唐·白居易《琵琶行》)例③:“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唐·李白《早發(fā)白帝城》)
鴻鵠:喻遠大理想,志存高遠。例①:“慕鴻鵠以高翔”(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例②:“嗟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沙鷗:喻飄零、傷感。如“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唐·杜甫《旅夜書懷》)
鳥:象征自由。例①:“白發(fā)悲花落,青云羨鳥飛。”(唐·岑參《寄左省杜拾遺》)例②:“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唐·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雙鯉:代指書信。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詩云:“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焙髞砑匆噪p鯉借代遠方來信。
(孤)雁:比喻孤獨,思鄉(xiāng)、音信、消息。
鴻雁: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引起游子思鄉(xiāng)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例①:“人歸落雁后,思發(fā)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恩歸》)早在花開之前,就起了歸家的念頭;但等到雁已北歸,人還沒有歸家。詩人在北朝做官時,出使南朝陳,寫下了思歸的詩句,含蓄而婉轉(zhuǎn)。例②:“夜聞歸雁生相思,病人新年感物華。”(北宋·歐陽修《戲答元稹》)例③:“殘星數(shù)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唐·趙嘏《長安秋望》)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如例④:“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唐·杜甫《天末懷李白》)例⑤:“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唐·李商隱《離思》)
鷓鴣鳥:鷓鴣的形象在古詩文里也有特定的內(nèi)蘊。鷓鴣的鳴聲讓人聽起來像“行不得也哥哥”,極容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lián)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例①:“落照蒼茫秋草明,鷓鴣啼處遠人行?!?唐·李群玉《九子坡聞鷓鴣》)例②:“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南宋·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寒蟬:秋后的蟬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蟬兒便剩下幾聲若斷若續(xù)的哀鳴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蟬就成為悲涼的同義詞。例①:“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唐·駱賓王《詠蟬》)例②:“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宋·柳永《雨霖鈴》)
鴛鴦:指恩愛的夫婦,如“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唐·盧照鄰《長安古意》)。
燕子:燕子屬候鳥,隨季節(jié)變化而遷徙,喜歡成雙成對,出入在人家屋內(nèi)或屋檐下。因此為古人所青睞,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古詩文中,或惜春傷秋,或渲染離愁,或寄托相思,或感傷時事,意象之盛,表情之豐,非其他物類所能及。
(1)表現(xiàn)春光的美好。傳達惜春之情。相傳燕子于春天社日北來,秋天社日南歸,故很多詩人都把它當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頌。例①:“冥冥花正開,飚飚燕新乳?!?唐·韋應物《長安遇馮著》)例②:“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宋·晏殊《破陣子》)例③:“鶯鶯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豐豐韻韻。”(元-喬吉《天凈沙·即事》)例④:“鳥啼芳樹丫,燕銜黃柳花。”(元·張可久《憑欄人·暮春即事》)南宋詞人史達祖更是以燕為詞,在《雙雙燕·詠燕》中寫道:“還相雕梁藻井,又軟語商量不定。飄然快拂花梢,翠尾分開紅影。”極妍盡態(tài),形神俱似。春天明媚燦爛,燕子嬌小可愛,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詩人自會傷感無限,故歐陽修有“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采桑子》)的慨嘆,喬吉有“燕藏春銜向誰家,鶯老羞尋伴,風寒懶報衙,啼煞饑鴉”(《水仙子》)的凄惶。
(2)表現(xiàn)愛情的美好。傳達思念情人之心。燕子素以雌雄頡頏,飛則相隨,以此而成為愛情的象征。例如:“思為雙飛燕,銜泥巢君屋”,“燕爾新婚,如兄如弟”(《詩經(jīng)·谷風》),“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于野”(《詩經(jīng)·燕燕》)。正是因為燕子的這種成雙成對,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雙飛的思念,才有了“暗牖懸蛛網(wǎng),空梁落燕泥”(隋·薛道衡《昔昔鹽》)的空閨寂寞,有了“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北宋·晏幾道《臨江仙》)的惆悵嫉妒,有了“羅幔輕寒,燕子雙飛去”(宋·晏殊《破陣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兒初上鵝黃柳,燕子先歸翡翠樓”(元·周德清《喜春來》)的失意冷落,有了“花開望遠行,玉減傷春事,東風草堂飛燕子”(元·張可久《清江引》)的留戀企盼。
(3)表現(xiàn)時事變遷。抒發(fā)昔盛今衰、人事代謝、亡國破家的感慨和悲憤。燕子秋去春回,不忘舊巢,文人們抓住此特點,盡情宣泄心中的感慨。例①:“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唐·劉禹錫《烏衣巷》)例②:“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宋·晏殊《浣溪沙》例③:“燕子歸來銜繡幕,舊巢無覓處?!?李好古《謁金門·懷故居》,例④:“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云去。數(shù)峰清苦,商略黃昏雨。”(姜夔《點絳唇》,例⑤:“當年燕子知何處,但苔深韋曲,草暗斜川。”(張炎《高陽臺》)例⑥:“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滿地蘆花伴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宋·文天祥《金陵驛》)。燕子無心,卻見證了時事的變遷,承受了國破家亡的苦難,表現(xiàn)了詩人的“黍離之悲”,負載可謂重矣。
(4)代人傳書,幽訴離情之苦。唐代郭紹蘭于燕足系詩傳給其夫任宗。任宗離家行賈湖中,數(shù)年不歸,紹蘭作詩系于燕足。時任宗在荊州,燕忽泊其肩,見足系書,解視之,乃妻所寄,感泣而歸。其《寄夫》詩云:“我婿去重湖,臨窗泣血書,殷勤憑燕翼,寄于薄情夫?!闭l說“梁間燕子太無情”(曹雪芹《紅樓夢》),正是因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轉(zhuǎn)意。夫妻相會。郭紹蘭是幸運的,一些不幸的婦人借燕傳書,卻是石沉大海,音信皆無,如“傷心燕足留紅線,惱人鸞影閑團扇”(張可久《塞鴻秋,春情》),“淚眼倚樓頻獨語,雙燕來時,陌上相逢否”(五代·馮延巳《蝶戀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讓人為之動容。
(5)表現(xiàn)羈旅情愁。狀寫漂泊流浪之苦。燕子的棲息不定留給了詩人豐富的想象空間?;蚱戳骼?,“年年如新燕,漂流瀚海,來寄修椽”(北宋·周邦彥《滿庭芳》);或身世浮沉,“望長安,前程渺渺鬢斑斑,南來北往隨征燕,行路艱難”(《張可久《殿前歡》);或相見又別,“有如社燕與飛鴻,相逢未穩(wěn)還相送”(蘇軾《送陳睦知潭州》);或時時相隔,“磁石上飛,云母來水,土龍致雨,燕雁代飛”(漢·劉安《淮南子》)。燕子不僅僅是一種鳥,它已經(jīng)成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血液中。
4 自然景觀類:
海:喻遼闊,有力量,深邃,有氣勢。例①:“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唐·杜甫《旅夜書懷》)例②:“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三國·曹操《觀滄?!?
風雨:①寫景寓情?!罢匆掠麧裉一ㄓ辏得娌缓畻盍L?!?唐·僧志南《絕句》)②喻指政治昏暗。“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詩經(jīng)·鄭風·風雨)
春風:喻曠達,歡愉,希望。例①:“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唐·孟郊《登科后》)例②:“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東風:指代春天,美好。“一年兩度錦城游,前值東風后值秋?!?唐·羅隱《綿谷回寄蔡氏昆仲》)
西風:寓意落寞,惆悵,衰??;游子思歸。例①:“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北宋·晏殊《蝶戀花》)例②:“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陰》)
霜:比喻人生易老,社會環(huán)境的惡劣,惡勢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例①:“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唐·張繼《楓橋夜泊》)例②:“梅花欲動夢魂狂,橙子閑搓指爪香。莫怪草堂清到骨,一梳殘月伴新霜。”(宋·陸游《霜夜》)
雪:喻純潔、美好;也比喻環(huán)境的惡劣,惡勢力的猖狂。例①:“雪消門外千山綠,花發(fā)江邊二月晴。”(宋·歐陽修《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例②:“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唐·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露:喻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三國·曹操《短歌行》)
白衣蒼狗:亦叫白云蒼狗,比喻世事變幻無常。出自杜甫詩《可嘆》:“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須改變?nèi)缟n狗。古往今來共一時,人生萬事無不有。”人事變化,猶如浮云,一會兒像白云,一會兒像灰狗。
浮生:表示短暫虛幻的人生?!敖K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舍,偷得浮生半日閑?!?唐-李涉《題鶴林寺僧舍》)
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李白《送友人》)
煙:喻惆悵、凄苦、蒼涼。“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宋·柳永《雨霖鈴》)
“水”的意象:
(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類雖具體可感卻難以把握的事物。
如:“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椗??!?唐·杜牧《秋夕》)
(2)因水的剪切不斷,綿軟不絕,常以水喻愁。如“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謝胱樓餞別校書叔云》)抒發(fā)了詩人因現(xiàn)實與理想的矛盾不可調(diào)和而產(chǎn)生的煩憂和愁苦。
(3)傳達人生苦短、命運無常的感傷與哀愁。例①:“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浪淘沙》)例②:“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
斜陽(夕陽、落日):多傳達凄涼失落、蒼茫沉郁、懷古幽情。例①:“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唐·李商隱《登樂游原》)例②:“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例③:“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
月(殘月、明月、新月、孤月、冰鏡、蟾兔、玉盤、嫦娥、嬋娟、玉鉤、玉輪、明鏡等):在詩人筆下是思鄉(xiāng)、念親的標志,多傳達離愁別恨、寂寞思歸之情。例①:“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唐·王昌齡《出塞》)例②:“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例③:“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唐·張九齡《望月懷遠》)例④“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月亮:在我國古代詩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筆法。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xiāng)的代名詞。例①:“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靜夜思》)這首詩表現(xiàn)了李白的思鄉(xiāng)之情。例②:“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唐·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詩句以委婉的疑問點出了這月圓之夜人間普遍的懷人心緒,含蓄地表現(xiàn)了詩人對故鄉(xiāng)朋友的深切思念。
此外“月”還有以下意象:
(1)明月蘊涵邊人的悲愁。
例①:“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唐·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表現(xiàn)“悲亢幽怨”;例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唐·王昌齡《出塞》),表現(xiàn)“悲壯雄渾”。
(2)明月蘊涵情感的無奈。
例①:“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南朝宋·謝莊《月賦》),表現(xiàn)“祈禱和祝?!?;“例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唐·張九齡《望月懷遠》),表現(xiàn)“希冀和渴盼”。
(3)明月蘊涵時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唐,李白《把酒問月》),把時間對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時間面前的無奈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5 器物類:
玉:比喻高潔,脫俗?!爸t謙君子,溫潤如玉?!?《尚書》)
珍珠:喻美麗無瑕?!翱蓱z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
搗衣砧:指婦女對丈夫的思念?!伴L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子夜吳歌》之三)
絲竹:指音樂?!彪m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東晉·王羲之《蘭亭集序》)
汗青:指史冊?!叭松怨耪l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吳鉤:泛指寶刀、利劍。例如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蓖ㄟ^看吳鉤,拍欄桿,表達了自己渴望報效祖國,建功立業(yè),而又報國無門的失意情懷。
昆山玉:比喻杰m的人才。語出李斯《諫逐客書》:“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指隨侯珠與和氏璧),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吳國名劍),乘纖離(駿馬名)之馬,建翠風之旗,樹靈鼈(tu6,揚子鱷之類的動物,皮可制鼓)之鼓……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焙髞砭鸵浴袄ド接瘛北扔鲀?yōu)秀的人才。
船:(1)表漂泊之意。例①:“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杜甫《旅夜書懷》)例②:“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杜甫《登岳陽樓》)
杜甫經(jīng)歷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巨大轉(zhuǎn)變,晚年在四川、湖南一帶漂泊達11年之久,最后病死于自己潭州赴岳州的一條小船上。船是他晚年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也成為他最終的歸宿。他在詩中反復寫到“船”的意象,“危檣獨夜舟”“老病有孤舟”,船是詩人漂泊身世的象征和寫照。
(2)表示“自由”。這種思想的淵源可以追溯到莊子,他說“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邀游,泛若不系之舟?!彼乃枷腚m然消極,但是對中國文人來說,“泛不系之舟”,卻成為頗具吸引力的人生理想。例①:“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唐·李白《宣州謝胱樓餞別校書叔云》)例②:“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唐·韋應物《滁州西澗》)韋詩描寫春花、春草、春樹、春鳥、春潮、春雨等明麗的景象,用一系列繁密景物烘托出“野渡無人舟自橫”的意象,既是寫實化描寫,又是詩人心態(tài)的形象化表現(xiàn)。
6 顏色類:
白:純潔,無瑕?!鞍酌【G水,紅掌撥清波?!?唐·駱賓王《詠鵝》)
紅:熱情奔放,青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綠:希望,活力?!按猴L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藍:賞心悅?cè)?、高雅。“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唐·白居易《憶江南》)
黃:溫暖,平和?!耙荒旰镁熬氂?,最是橙黃橘綠時?!?北宋·蘇軾《贈劉景文》)
紫:高貴,神秘?!白掀G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唐·趙嘏《長安秋望》)
黑:黑暗,絕望,莊重,神秘,命運的多舛。例①:“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唐·杜甫《春夜喜雨》)例②:“憐君城外遙相憶,冒雨沖泥黑地來。”(唐·元稹《擬醉》)
7 關于人的品質(zhì)、行為活動的:
英雄:追慕;自愧自嘆。例①:“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唐·杜甫《蜀相》)例②:“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南宋·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撻。例①:“小人之交甘若醴。”(《詩經(jīng)》)例②:“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
擊楫:立志報效國家,收復失地?!皳糸闹辛鳌?。(典出祖逖中流擊楫。)
娥眉(蛾眉):美女?!岸昝荚腥硕?。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南宋·辛棄疾《摸魚兒》)
青青子矜:喻有才能的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三國·曹操《短歌行》)
巴歌:亦稱巴唱、巴謳、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謙詞。多和“陽春白雪”比照著來寫,表達自己的微不足道。“巴歌掩白雪,鮑肆埋蘭芳?!?唐·李群玉《自灃浦東游江表途出巴秋投員外從公虞》)
碧血:借指為正義事業(yè)所流的血。后來也用“萇弘化碧”比喻蒙冤而死或忠心不泯。例如《竇娥冤》:“不是我竇娥罰下這等無頭愿,委實的冤情不淺……這就是咱萇弘化碧,望帝啼鵑。”
折桂:比喻科舉及第?!肮鹫垡恢ο仍S我,楊穿三葉盡驚人?!?唐·白居易《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懷》)
懷桔:指孝順雙親?!跋埋R入門懷桔拜,身今卻在白云邊?!?南宋·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祠養(yǎng)親》)
采薇:借指隱居生活。《史記·伯夷列傳》記載:“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闭f的是伯夷、叔齊隱居山野,義不事周的故事。后來也表現(xiàn)堅守節(jié)操。
山林和宮闕:詩人常常用詩歌里的“山林”和“宮闕”的形象,來表現(xiàn)詩人的理想和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與沖突。所謂“宮闕”,是朝廷的代稱,也是詩人受到當?shù)乐赜玫南笳鳌K^“山林”則是指詩人在政治理想破滅或者是懷才不遇、報國無門時,心生怨憤而轉(zhuǎn)向歸隱山林息影革澤的形象的代稱。
哀鴻:比喻哀傷苦痛、流離失所的人?!傍櫻阌陲w,哀鳴嗷嗷。”(《詩經(jīng),,J、雅·鴻雁》)
詠絮:渭女子詠雪。指女子工于吟詠,有非凡的才華。后來“詠絮”即指詠雪,“詠絮才”即非凡才華。(“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薄都t樓夢》中用來說林黛玉的詩才。)
南冠:指囚犯。典故出自《左傳·成公九年》一楚人鐘儀因于晉,仍然戴南冠。彈奏南國音樂,范文子稱贊這是君子之行。后來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懷有節(jié)操的囚徒生活。例①:“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南明·夏完淳《別云間》)例②:“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唐·駱賓王《在獄詠蟬》)
8 地點類:
古跡:懷舊明志,(國家)昔盛今衰;衰敗,蕭條(古跡一般和古人密切相連)?!叭荷饺f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薄笆裰鞲Q吳幸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薄爸T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唐·杜甫《詠懷古跡五首》)
鄉(xiāng)村:喻思歸,厭俗。田園風光、生活氣息、純樸美好、安逸寧靜。例①:“南鄰更可念,布破冬未贖?!?南宋·陸游《十月二十八日風雨大作》)例②:“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唐·杜甫《江村》)
草原:喻遼闊,人生境界,人的胸襟。“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南北朝民歌《敕勒歌》)
南山:指代隱居的地方。“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晉·陶淵明《飲酒》)
細柳營:漢代周亞夫屯軍之地。唐·王維《觀獵》“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p>
9 其他:
(1)人造物象類:舟、湖、長亭、灞陵(橋)、鏡、燈(燭、蠟、炬)等。多傳達離愁別緒、思鄉(xiāng)懷遠、孤寂落魄和愁苦之情。例①:“蜀麻吳鹽自古通,萬斛之舟心若風?!?唐·杜甫《夔州歌》)例②:“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例③:“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宋·柳永《雨霖鈴》)例④:“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元·馬致遠《天凈沙·秋思》)例⑤:“皎皎青銅鏡,斑斑白絲鬢?!?白居易《照鏡》)例⑥:“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唐·杜牧《贈別》)
(2)行為類:
登樓、憑欄:多傳達相思之情、報國之志和壯志難酬的悲傷與激情。例①:“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唐·杜甫《登高》)例②:“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南宋·岳飛《滿江紅》)
吹笛、吹簫、吹笙:多傳達離別之苦、相思之情和內(nèi)心的孤寂。例①:“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唐·王之渙《涼州詞》)例②:“嘯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唐·李白《憶秦娥》)例③:“且莫思歸去,須盡笙歌此夕歡?!?五代·馮延巳《拋球樂》)
飲酒:多傳達豪情、悲愁、苦悶和郁郁不得志。例①:“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謝胱樓餞別校書叔云》)例②:“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宋·李清照《醉花陰》)
折柳:多傳達惜別懷遠、思鄉(xiāng)之情。如:“含煙一株柳,拂地搖風久。佳人不忍折,悵望回纖手?!?唐·杜牧《獨柳》)
搗衣:表現(xiàn)征人離婦、遠別故鄉(xiāng)的惆悵情緒。如:“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唐·李白《子夜吳歌》)
[作者單位:甘肅省康縣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