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尤其是作文教學應該是最受學生歡迎的,因為它最富有創(chuàng)造性。然而,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很呆板,老師先對一個既定的寫作命題進行解釋,講析如何寫作,教給方法,強調技巧,然后出示一篇或多篇范文,接下來讓學生“照葫蘆畫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機械地教,學生被動地學。這樣做的結果是,學生的作文千人一面,模式化,臉譜化,缺乏生氣,缺乏個性,學生離開了老師就不會寫作,很多學生因而厭惡作文。我認為,作文教學一定要改變,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要激發(fā)學生的熱情,展示學生的智慧,要讓作文教學詩意飛揚,這樣,才會受到學生的歡迎。
一、教師要用詩一樣的語言點燃學生智慧的火炬
詩意不一定是詩歌所特有的,學生在課堂上所表現(xiàn)出的本質的、內在的、閃光的“火花”也是詩意。教師以自己的知識積淀和人生經驗為基礎,發(fā)現(xiàn)、開掘并創(chuàng)造出這一詩意。對于教師而言,這需要機變,需要技巧,需要創(chuàng)新,需要靈感。
有一年冬天,下第一場雪。已經上課了,還有很多學生的眼睛仍在專注地望著窗外的雪花,我觸景生情,說:“今天飄了今年的第一片雪花,一片雪花包含多少故事,一片雪花包含多少詩情,只有我們花季少年最了解?!蹦谴?,我把原計劃的閱讀課改上作文課,就以“雪”為題,學生很樂意寫,出現(xiàn)了不少佳作。
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能注意課堂上的偶然現(xiàn)象,包括環(huán)境的變化,學生的動作、口語表達、師生交流乃至學生表現(xiàn)出的某種形象,等等,抓住它并同你頭腦中想著的教學問題聯(lián)系起來,不斷地進行理性的邏輯的比較、溝通、類推,那么就可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請看一段課堂實錄:
(這是一節(jié)作文指導課,要求學生以“家”為話題寫作文)
師:同學們,你們看“家”是什么結構?
生:上下結構。
師:上面的寶蓋頭表示什么?下面的“豕”是什么意思?
生:上面的寶蓋頭表示房子,下面的“豕”意思是豬。
師:很好。那么請大家想象,我們的祖先在造這個字的時候有什么含義呢?
生1:家的意思,就是一個房子里住了一頭豬(大家笑)。
生2:不是,應該是養(yǎng)了一頭豬。
師:光是有豬就能稱為家了嗎?
生3:是一座房子里住了幾個人?
師:那為什么下面是豬呢?
生3:因為他們像豬一樣幸福(哄堂大笑)。
學生對家這個字分析當然不夠準確,但從課堂效果來看,同學們在歡笑中領悟到“家是幸福的”這個意思,這樣的作文課誰還會覺得枯燥無味呢?
二、要在學生的作文中發(fā)現(xiàn)詩意、發(fā)展詩意
詩意是一種藝術,可以是結構方面的騰挪跌宕,也可以是文采方面的縱橫飛揚,同時也可以是表達方面的運用自如。
余秋雨先生對中學生作文提出過這樣的建議:“好文章一定要從我們的生命出發(fā),青春生命是一去不復返的,你要逮住它的誘人魅力,你的青春,你的苦惱,你的彷徨,你的激動,這些都是非常非常珍貴的……”少年情懷總是詩。學生的作文,盡管有時很稚嫩,但是只要我們留意,便會發(fā)現(xiàn)他們的作文中其實不乏詩意。
我們不妨看幾段學生的作文:
不經意地一抬頭。門口的“初二(2)”已經換成了“初三(2)”了?!蹲哌M初三》
我背著滿滿的一包書回到家,用秤一稱,乖乖,28斤!——《走進初三》
登上江堤,只見滾滾的長江一瀉千里,江水沖刷著岸邊柳樹的老根,發(fā)出“嘩嘩”的聲響。用手摘下一片柳葉,輕輕地揉了揉,靠近鼻尖,我聞到了童年的歡樂?!稙?*而陶醉》
雪把整個城市都染白了。——《為**而陶醉》
媽媽屬雞我屬狗,只要我倆在家,肯定雞犬不寧。——《瞧這一家子》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媽媽終于買到了衣服,付款的時候,媽媽發(fā)現(xiàn)我也抱著一件。
“怎么,你也要買唐裝?”媽媽驚奇地看著我。
“只許媽媽放火,不許兒子電燈嗎?”我笑著說?!肚七@一家子》
為了收集卡片,我每天都吃方便面,后來一聞到方便面的味道我就作嘔。但我終于集齊了全套的“三國人物”?!段业牧硪黄斓亍?/p>
上面只是學生在作文中偶然出現(xiàn)的智慧的火花,我在批閱作文的時候抓住了它們,把它們記錄下來,評講作文的時候,我把它們介紹給大家,讓同學們品味、領悟,學生在以后的作文中就自覺或不自覺地開始“咬文嚼字”了。
三、讓評語富有詩意
記得有個學生寫文章喜歡一逗到底,他的老師——一位富有經驗的老教師在文后這樣寫道:“句號瞪著圓圓的眼睛,引號挑起了眉毛,感嘆號哭著鼻子:我的主人,你怎么忽視了我們在文章中應有的位置?”像這樣的評語,學生怎么會忘記呢?如果僅在后面批上一句“注意正確使用標點符號”,一定不會有這樣的效果吧。
請看下面幾則評語:
少年情懷總是詩。讀你的文章,我看到一顆金子般閃亮的心?!o一位助人為樂的“小英雄”。
你的作文,讓我感受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概?!o一位立意較高的作文“高手”。
用此一字,以一目盡傳精神?!o一個“煉字迷”。
這個比喻新穎別致,看得出你費了一番心思?!绻闶亲髡?,一定會覺得遇到“知音”了!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蹦愕奈恼碌么苏嫖?。——不用說,這位同學的作文肯定構思很巧妙。
你的作文底子并不厚實。但是一路走來,你讓我看到了你的進步。只要你克服詳略不當?shù)拿?,你也會躋身“高手”的行列?!o一位曾經寫作吃力卻鍥而不舍的學生。
寫文章要有自己的“專利”。而你的文章總讓我有似曾相識的感覺。——這位同學的文章一定和別人雷同了。
古人云:“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痹u語也是如此,枯燥無味,僵硬刻板,學生一般不喜歡看,也就起不到導向作用。我們要讓評語富有詩意,既生動活潑,又耐人尋味,具有獨特的魅力,能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一種文學的熏陶、一種精神的愉悅,令學生銘記不忘。如果能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老師也是一個文章高手,那么就一定能獲得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靖江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