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高中生的思想道德問題日益凸顯。增強高中生道德判斷能力、規(guī)范道德行為,成為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的任務。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者,可以利用班會引導學生提升道德水平。
德育方法是德育中關鍵的要素,直接決定德育的效果。以往的強制灌輸、單純說教等方法已經(jīng)很難對高中生產(chǎn)生效果。我們必須遵循學生思想發(fā)展的規(guī)律,結(jié)合實際問題,找到更為合理的德育方法??茽柌竦牡赖陆逃碚搩蓚€重要方法——“道德兩難問題”和“公正團體法”給我不少啟示?!暗赖聝呻y問題”討論法主張教師做一個質(zhì)疑者,促進學生的道德推理,而不必向?qū)W生灌輸?shù)赖聝?nèi)容;“公正團體法”傾向于運用集體的道德氛圍來促進學生的道德發(fā)展,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們的團體意識。筆者在實踐中將兩者有機融合起來,應用于班會課,獲得較好的效果。
一、提升團體意識,縮小個體道德意識差距
班主任剛接手一個新班級,需要盡快了解學生各方面情況,特別是思想道德方面。因此,班主任必須盡快掌握第一手材料,盡快提升學生道德素養(yǎng)。運用“道德兩難問題”可以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因此在開學初的班會課上應圍繞團體利益的實際的“道德兩難問題”,如針對上課紀律、班級環(huán)境等實施教育。這些問題早已有了相應結(jié)論,學生也知道違反紀律會受到處罰,但有些學生依然會違反。究其原因主要是一方面這些學生早已習慣了懲戒、不以為恥;另一方面就是他們認為這是自己的權利,對教師的約束充滿敵意。
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者,要注意引導學生綜合地思考問題。針對上述問題可以分別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上課遇到問題馬上和同學討論會對其他同學的利益造成傷害嗎?”“上課睡覺會損害團體利益嗎?”等。這些問題可以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個人利益與團體利益之間的聯(lián)系。先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展開討論,然后教師指出學生觀點的矛盾之處,提醒學生理解團體利益與個人利益密不可分,從而使學生對自己以前的道德判斷產(chǎn)生懷疑,引發(fā)自身道德認識的沖突,推動道德水平的發(fā)展,同時也能使班主任對學生的思想有所了解,使依此制定的班規(guī)能得到學生們的認可和落實。
二、“公正團體法”為主導,提升學生道德水平
“公正團體法”傾向于運用集體的道德氛圍來促進學生的道德發(fā)展,利用集體的力量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品德進行影響,這使德育不僅僅局限于班會課。
要想更好地發(fā)揮“公正團體法”的作用,提高班級的整體道德水平就成了班主任的首要任務。在班會課上,主要針對學生實際遇到的“道德兩難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探討。比如:早戀問題、同學間攀比現(xiàn)象等。這些問題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緊密,能激起學生的興趣。為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看待問題,班主任可以把下次班會課的主題提前告訴學生,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各組成員收集相關資料,一方面證實自己的觀點,另一方面在收集資料的同時,也獲取相關知識。在班會課上,班主任再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各組將自己收集的材料呈現(xiàn)出來,闡述觀點,展開討論。班主任在學生討論完畢后,指出學生矛盾的觀點,展示自己的觀點,對學生進行引導。
三、利用抽象、復雜的“道德兩難問題”,促進學生樹立正面的價值觀、人生觀
提升個體的道德水平,可以促進團體道德水平。德育較高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在這個階段的班會課上,班主任可向?qū)W生展示社會熱點,引導學生討論,引起學生的道德沖突,從而促進學生的道德發(fā)展。如:盲目追星現(xiàn)象、青少年自殺現(xiàn)象等一些熱點新聞,都是很好的素材,可以延伸出一些復雜的“道德兩難問題”。如:“向你喜愛的明星學習什么?”“自殺是懦弱還是勇敢的行為?”通過這些問題的討論,讓學生學會理性地看待問題,培養(yǎng)自己的受挫能力,明辨大是大非,提升愛國熱情,樹立遠大志向等,從而促使學生樹立正面的價值觀、人生觀。
在道德教育的過程中,不可操之過急,要循序漸進。在實際操作中,要靈活控制以上各個階段的時間長短、內(nèi)容深度、廣度。這個過程,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是關鍵,教師主要充當促進者的角色。在道德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將這兩個方法有機融合起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參與性,才有利于培養(yǎng)出公正和民主的學生。
責任編輯李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