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良芳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轉為全球經濟衰退。全球金融風暴宣告華爾街輝煌年代已經終結!宣告美元獨霸的世界貨幣體系必須要進行改革!2008年12月9日,世界銀行披露的《2009年全球經濟展望》的預測顯示,2008年全球GDP增長率為2.5%,2009年則進一步回落至0.9%,均大大低于2007年3.7%的增速。其中,歐元區(qū)、日本和美國2008年的增長速度僅分別為1.1%、0.5%和1.4%,明顯低于去年的2.6%、2.1%和2.0%,而2009年三大經濟體將分別出現0.6%、0.1%和0.5%的負增長。報告預計發(fā)展中國家今明兩年的增長率分別是6.3%和4.5%,也低于2007年7.9%的增速。按照低于3%的增長被視為全球衰退,則2008年全球經濟發(fā)展已進入低迷衰退期。此外報告預計2009年世界貿易額將下降2.1%,為1982年以來首次出現下降,這對許多依靠出口驅動的發(fā)展中國家來說將是沉重打擊。
■ 危機之中矛盾重重
2008年全球經濟金融陷入嚴重危機和衰退之中,此次史無前例的世界性危機尚未看到盡頭,對經濟造成損失慘重,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以及難以解決的矛盾。
國際金融危機動蕩加劇尚無緩和的跡象,危機尚未看到盡頭。IMF警告全球金融危機將繼續(xù)惡化,“最糟糕的時刻尚未到來”。2008年11月22日,IMF首席經濟學家奧利維爾·布蘭查德警告說,全球金融危機還將惡化,在2010年之前情況都不會好轉。目前美國金融機構減記的資產,僅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的總虧空的一部分,其中還不知道埋藏著多少“定時炸彈”。不少經濟學家認為,風暴僅僅是開始,目前市場流動性仍未完全恢復,一旦未來引發(fā)更多的銀行等金融機構倒閉,甚至是國家破產,現有的救援計劃只是杯水車薪。
這次美國次貸危機的根源是房產泡沫的破滅,發(fā)達國家房產泡沫高達20萬億美元。經合組織計算顯示:西班牙的房價背離正常價格的比率高達98%,加拿大、澳大利亞和英國分別以90%、77%和72%緊隨其后,美國的背離率也達28%。據統(tǒng)計,14個發(fā)達國家的家庭住房資產總額按時價計算為60萬億美元,相當于這些國家GDP總額的2.2倍,全球GDP總額的1.1倍。如按經合組織計算的背離率算,其中20萬億美元都屬于被高估的價值。即是說,如果房價回歸理性,即有高達20萬億美元的家庭財富隨之蒸發(fā)。
次貸危機這場金融風暴重創(chuàng)了美國銀行體系,粉碎了這個“世界最完備體系”的神話。次貸危機影響房價下跌,然后波及房貸和金融機構紛紛陷入經營困境和倒閉。從2008年年初到8月底,美國已有10家州際中型銀行和眾多對沖基金倒閉,陷入困境的銀行有117家。美國名聲顯赫的五大投行三家已倒閉、兩家被迫轉為商業(yè)銀行。由于雷曼的破產,對金融體系造成了系統(tǒng)性破壞,華爾街金融危機一發(fā)不可收拾。房利美和房地美兩家住房抵押機構自身所有權益只有800多億美元,而“兩房”直接發(fā)行和提供擔保的債券高達5.2萬億美元,大大低于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權益資本要求。次貸危機中,“兩房”陷入倒閉困境,讓世界投資者驚出一身冷汗。幸好2008年9月7日,美國政府宣布正式接管“兩房”機構。11月17日,美國政府宣布向21家銀行提供注資335.6億美元資金救助。
由于資產泡沫的全球化,泡沫破滅狂潮不可避免的影響全球經濟下滑。目前,美國消費者的需求已連續(xù)兩個季度下滑;美國房地產投資已經縮減,而在房地產市場與股票市場價格交替下挫的負向財富效應的拖累下,美國居民消費日益疲軟,影響實體經濟衰退。美國三大汽車巨頭因汽車銷量猛降瀕臨破產困境,要求美國政府提供340美元的救助。世界經濟衰退情況在歐洲、日本及發(fā)展中國家均已出現。國際勞工組織總干事2008年10月20日在索馬維亞新聞發(fā)布會上說,國際勞工組織預計全世界失業(yè)人數將從2007年的1.9億上升到2009年底的2.1億。鑒于危機對實體經濟的沖擊,這個數字可能還會更大。這種局面將是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的。
美國自身的貪婪導致的金融危機,竟讓全球為其買單。全球紅極一時的美國五大投行,為了貪婪地謀取暴利,把巨額次貸包裝成資產證券化,讓全球投資者上當受騙遭受巨額損失。IMF的研究顯示,各國持有的美國機構債券損失非常嚴重,最保守的估計,國際債權人的損失也達到4500億美元。魯比尼(因成功預測次貸危機而聲名鵲起的紐約大學教授)預測最終次貸相關損失將達3萬億美元。IMF預測損失是1.4萬億美元。
■ 應對危機 改革世界貨幣體系
這次美國次貸危機充分暴露出當今以美元獨霸的世界貨幣體系是金融危機的根源,現行的世界貨幣體系必須進行改革。布雷頓森林體制破滅后,1971年確定美元和黃金脫鉤,使美元可任意行使世界貨幣的權力。以美元為核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存在著致命的缺陷,美國巨額財政赤字(2008年累計赤字總額達5萬億美元)和巨額的外貿赤字(1973—2007年累計貿易赤字為7.5萬億美元)使美國可通過超經濟發(fā)行大量美元來彌補,即是說美國可利用美元這個世界貨幣的權力向全世界借貸來維持它的無限的超前借債消費。這也導致目前美國發(fā)生金融危機,資產縮水,全球各國要為其買單的咄咄怪事。胡錦濤主席在《20國集團領導人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峰會》上所作的《通力合作 共度時艱》的講話中明確提出:“改善國際貨幣體系,穩(wěn)步推進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的主張是十分正確和及時的。只有重建全球多元化的貨幣體系,對美元獨霸、操縱世界貨幣體系的地位給予改變和約束,才有可能避免發(fā)生類似的新危機。
如何推進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大體有以下三種主張:一種是對現行貨幣體系進行漸進式改革,力爭取消美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的一票否決權,增強發(fā)展中國家的話語權,并擴大區(qū)域貨幣的作用。另一種是改造特別提款權(SDR),使其真正成為支付貨幣,從而以某種為世界各國普遍接受的“一籃子貨幣”取代現有以美元為主的貨幣體系。再一種主張是依據如今世界經濟貿易的多元、多極化要求建立多元、多極化的國際金融體系,應著力構建沒有貨幣霸權的國際貨幣體系??梢钥紤]在美元的基礎上加入歐元、英鎊、日元、人民幣、港元等。在此基礎上,最終產生一體化的、作為各國支付、儲備、投資的統(tǒng)一的世界貨幣。世界貨幣可以由聯(lián)合國或世界銀行等組織發(fā)起發(fā)行。
要力爭避免“美國救市 中國買單”。美國政府天文數字的救市計劃,必將要靠增發(fā)國債和增發(fā)美元來實現。目前美國的財政赤字正從1萬億美元向1.5萬億美元進發(fā)。從2008年9月份金融危機全面爆發(fā)以來,美聯(lián)儲已累計增發(fā)1萬億美元的貨幣。美國增發(fā)國債和增發(fā)貨幣,又會使包括中國在內的外國投資者和老百姓為其“買單”。中國擁有近萬億美元國債,面臨著三大風險:第一個風險是美元貶值,自2005年匯改至今,人民幣累計升值15.8%,美元貶值導致中國損失數以千億美元。第二個風險是通貨膨脹。第三個風險是流動性風險。對此,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沈明高建議我國政府,需要通過政府或者通過一些機構,跟美國有一個協(xié)商,也就是說,中國冒了這個風險,希望得到相對比較高的回報。“如果這個投資回報沒有合理地補償這些風險的話,那么形同美國救市,中國買單”。筆者則認為,如果不能得到合理的回報,中國可不購買美國的國債。
吸取美國次貸危機的教訓,要防止金融危機必須還要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監(jiān)管。要堅持對金融機構資本充足率的監(jiān)管,堅持適度的杠桿率監(jiān)管,堅持建立風險隔離墻,堅持金融創(chuàng)新要服務于實體經濟發(fā)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