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程
中國古代帝王有許多異想天開的行為,其中就包括熱衷于追求長生不死之藥。而漢武帝是追求長生不死的帝王隊伍中最出類拔萃的一位?!妒酚洝の涞郾炯o》中有一半的篇幅在講他終其一生如何寵信方士,如何勞師動眾追求仙藥,漢武帝的可愛與執(zhí)著讀來令人感嘆。
漢武帝即位不久,就從長安大老遠跑到泰山去登頂,試圖與神仙親密接觸,但他真正大規(guī)模接觸道士方術是在寵妃李夫人死后。李夫人的死,讓年紀尚輕的漢武帝意識到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原來死亡這么可怕。
就在漢武帝日夜思念李夫人,感嘆陰陽相隔、人鬼殊途的時候,方士少翁適時地出現(xiàn)了。他宣稱能夠在夜里以方術讓李夫人現(xiàn)身,漢武帝可以在帷中與她相會。這場人鬼相見的戲最終因為漢武帝心急走出了帷帳而沒有圓滿結束,但他畢竟看到了李夫人楚楚動人的影子(極可能是方士用的煙幕等道具,加上自身思念過度讓漢武帝產生的幻覺)。少翁能夠使人鬼相見的本領,讓漢武帝看到了打破生死界限的一線希望,于是就封少翁為“文成將軍”。后來,少翁寫了一封稱贊漢武帝的帛書塞到一頭牛的肚子里,宣稱“此牛腹中有奇書”,想再次博得漢武帝的賞識。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漢武帝認出所謂的“天書”出自少翁的手跡。于是,少翁的腦袋搬家了。
少翁雖然陣亡了,但漢武帝對打破生死界限的渴望依然濃烈。此時,另一個方士欒大找到漢武帝,很“謙虛”地說自己是神仙(古代仙人安期、羨門)的學生,現(xiàn)在學成歸來,別的本事沒有,但充當皇上和神仙之間的信使是綽綽有余的。找到神仙有什么用呢?欒大說有三大好處:“黃金可成,而河決可塞,不死之藥可得。”當時漢武帝正在為治理全國各地的水患東堵西疏,手頭又缺錢,頭疼得很,能夠讓神仙撥一些黃金,同時協(xié)助治理河流,當然好了。但真正吸引漢武帝的還是第三點——神仙他老人家有不死之藥!
見漢武帝動心后,欒大又說,神仙他老人家不見一般人,皇上如果要派人去找神仙就要“貴其使者令為親屬”,這樣才有可能入神仙的法眼。漢武帝很爽快地拜欒大為“五利將軍”,封為樂通侯,還把自己的長公主嫁給他。如此一來,自稱沒什么本事的欒大富貴得發(fā)紫,開始人海找他的神仙師傅去了。欒大在東海轉了一圈,又去泰山爬了一圈,沒找到神仙,編了個理由就回來了。
欒大和少翁一樣,都低估了漢武帝的智商?;实畚心阖撠熐笙桑趺纯赡懿辉谀闵磉叞膊逡恍┒磕?果然,那些耳目將欒大在東海和泰山公費旅游的情況反映給漢武帝,一下子就戳穿了欒大的謊話。雖然這位五利將軍是自己的女婿,但漢武帝照樣讓他腦袋搬家。
經歷了兩次騙局,做了許多無用功后,按說漢武帝會理性對待那些術士的說辭,思考長生不老的問題了。可惜,他選擇了在求仙、求長生不老這一條道上走到底。
西漢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山西汾陰挖出了一只古鼎。這原本是一件普通的考古挖掘事件,可一個叫公孫卿的山東人跑來對漢武帝說:“從前黃帝采首山之銅,鑄鼎于荊山之下。鼎成,龍來迎黃帝。黃帝騎龍升天,群臣及后宮隨之上天者七十余人?!睗h武帝一聽,大喜。原來這鼎還有如此作用,不僅能召喚神龍,而且能讓帝王升天。于是,漢武帝忘乎所以地說:“嗟乎!吾誠得如黃帝,吾視去妻子如脫展耳?!闭f完,他任命公孫卿為郎官,負責去嵩山太室山等候迎接自己升天的神仙下降。
公孫卿走了,漢武帝開始做長生不老、升天做神仙的白日夢。
這個夢一直做到冬天,公孫卿沒帶來神仙,只是說在河南的緱氏(今河南偃師)城墻上見到了“仙人跡”(即神仙腳印)。漢武帝大失所望,親自跑到緱氏城墻上查看,果然有幾個大腳印。他半信半疑地威脅公孫卿:“難道你想效法少翁、欒大嗎?”公孫卿撒起謊來臉不紅心不跳,說:“皇上,現(xiàn)在不是神仙有求于您,急著來見您,而是您有求于神仙。您也看到了,神仙的腳印這么大,但是凡間的道路這么小,神仙根本就落不下腳啊,還怎么來呢?”漢武帝覺得這話有道理,大筆一揮,下令全國郡縣都修整道路,繕治宮觀及名山祠所,迎接神仙的到來。
三年后的元封元年,漢武帝東巡海上,繼續(xù)求仙訪神。他一到山東,就被山東各地數(shù)以萬計言神怪奇方的上書給淹沒了。漢武帝很快招募了龐大的求仙隊伍,派出數(shù)千人乘船出海尋找蓬萊神人。除了在東萊山(今山東煙臺)候神的公孫卿聲稱夜里見到“大人”外,其他人一無所獲。公孫卿“見”到的神仙身長數(shù)丈,一旦靠近就消失不見,只留下類似禽獸腳印的大腳印。漢武帝接到報告后不相信,大臣們看到漢武帝皺著眉頭的樣子,怕他繼續(xù)沒完沒了地尋仙求仙,于是集體撒謊說:“我們看見一個老人牽著一條狗,說他見到了身材巨大的神仙?!睗h武帝忙問:“那他人呢?”大臣們說:“老人說完就忽然不見了?!睗h武帝這才相信神仙真的出現(xiàn)過,大喜,留宿海上一宿后返回,因情緒高昂又爬上泰山封了禪,并大赦天下,向神仙表達自己的誠意。此后,方士求仙一事成了一件半制度化的工作,朝廷供給數(shù)以千計的江湖郎中在東海繼續(xù)這項很有“前途”的科研工作。
僅僅6個月后的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正月,漢武帝再次跑去東萊,住了幾個月還是沒見到神仙。他剛回去,公孫卿聲稱發(fā)現(xiàn)了神仙,漢武帝又匆匆趕到東萊,住了幾天,雖然見到的還只是大腳印,但他仍高興地封公孫卿為中大夫。此后,漢武帝多次來往于長安和東海之間,派船隊下海尋仙,催問下落。公孫卿勸漢武帝說,不必跑來跑去,俗話說心誠則靈,只要皇上心中有神仙,神仙自然會在恰當?shù)臅r候出現(xiàn)?;噬闲枰龅木褪嵌嘟▽m觀樓臺,等候神仙降臨。漢武帝覺得有道理,開始在全國各地大建宮觀祠壇,多次去名山大川進行祭神活動,還就近在長安修造了規(guī)模宏大的建章官,并在長安北部開鑿大池,取名太液池,在池中設蓬萊、方丈、瀛洲等傳說中的海上仙山的小島。
遺憾的是,除了給長安留下“政績工程”,在全國各地留下許多文物古跡外,神靈并沒有下凡來給漢武帝長生不老的仙藥。
漢武帝的一生,登高封禪做了,出海求仙做了,亭臺、宮觀更是勒緊褲腰帶造了,可除了看到幾個可疑的大腳印外,連神仙的影子也沒見著,著實做了冤大頭,得不償失。但漢武帝卻樂此不疲。
從心理上說,每個人都希望長生不老,永遠活在世上,對于貴有四海、享盡人間歡樂的皇帝來說,“萬壽無疆”四個字不僅僅是臣工們的頌詞,更是他們切實的追求?;实垡彩侨耍袡嗬哺心芰ψ非箝L生不老的夢想。因此,任何人都不能批判皇帝追求長生不老。而漢武帝更是個“成功男性”,人長得帥,智商又高,把政治對手打得落荒而逃,把匈奴鐵騎打得哭爹喊娘,環(huán)顧宇內,唯他獨尊。他什么都有了,希望再上一層樓,還想再活五百年也是可以理解的。問題在于,這樣勞民傷財,驅使整個國家和天下的百姓來為自己尋找神仙、建造樓宇、采摘草藥,弄得天下不得安寧、怨聲載道,對國家發(fā)展大大有
害,就是皇帝的不對了。
之前,秦始皇辛苦締造的王朝就是因此被百姓推翻的。秦始皇是第一個皇帝,也是第一個熱衷長生不老的皇帝。漢武帝做的事情,秦始皇都做過,只不過國力所限,沒有漢武帝做的規(guī)模那么大。漢武帝沒做的,秦始皇也做了,如派術士徐福率領童男童女去海外求仙。漢武帝之后,皇帝們對長生不老的追求永不止步。道教出現(xiàn)后,皇帝們在秦始皇和漢武帝的做法上又增加了一條——煉丹,如唐太宗李世民晚年就追求永生,癡迷丹藥。
說起寵信道教,追求長生不老,唐朝的皇帝都比不上宋徽宗趙佶和明嘉靖帝朱厚熜。趙估崇拜仙道,自封為道宗皇帝,放下國家不管不問;朱厚熄到處搜尋靈丹妙藥,甚至摧殘宮女來煉丹,最后差點被宮女給勒死。嘉靖皇帝的孫子萬歷皇帝朱翊鈞更絕,干脆幾十年躲在宮中煉丹求仙,大臣們壓根兒沒見過皇帝長什么樣,見過的都是被召進去寫道教青詞的,誰寫得好誰就升官,嚴嵩就是因為寫了一手好青詞,做宰輔幾十年。
可見,中國帝王有著悠久的追求長生不老的傳統(tǒng),歷代百姓深受其害。
但有哪個皇帝長生不老了嗎?沒有。當皇帝最長的乾隆也沒活到一百歲。人總是要死的,這個世界從來就沒有救世主,也不可能有長生不老的仙藥,智商不低的皇帝們難道不知道嗎?如果說他們一開始相信人能長生不老,那么多次受騙,付出了幾十年的無謂勞動之后,為什么還要執(zhí)迷不悟呢?
只有一個解釋:皇帝們是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漢武帝的智商很高,他能識破江湖郎中們的騙局,更應該及時省悟才對,可他卻自愿在追求長生不老的道路上漸行漸遠。漢武帝怒殺少翁后隱瞞了真相,放出話說:“文成將軍吃馬肝中毒死了。”之后又有騙子來,漢武帝怕他們知道少翁被殺的事情,解釋說少翁的死與自己無關。為什么?因為他還需要術士們繼續(xù)幫助自己實現(xiàn)長生不老的夢想。
當為夢想付出的成本越來越多,期望的日子就也越來越長,皇帝們對長生不老的神話就是“為了相信而相信”了。整個國家都被動員起來追求長生不老,就好像一部巨大的機器一旦開動就不能停止。漢武帝把太好的光陰都花在追求永生上面了,拜了神,花了錢、殺了人,甚至連閨女也嫁了,怎么就沒有結果呢?不會的,也許成功就在最后的五分鐘堅持。
我們在歷史和現(xiàn)實中也能發(fā)現(xiàn)許多類似的例子,如美國心理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美國越戰(zhàn)老兵群體對越南戰(zhàn)爭的評價最高,而且贊同戰(zhàn)爭的比例高得離譜。越戰(zhàn)老兵親歷了戰(zhàn)爭的殘酷,目睹了美國的巨額無效付出,怎么還會稱贊越戰(zhàn)呢?心理學家認為,老兵們把最旺盛的精力、最美好的時光和若干甜蜜的記憶留在了越戰(zhàn)之中,他們真正為越南戰(zhàn)爭付出了青春、汗水、鮮血和戰(zhàn)友的生命,因此內心不由自主地認同戰(zhàn)爭。
我們時常明知許多事情不可為而為之,也時常深陷某段情緒難以自拔。說這種心理是“賭徒心理”也好,說他們偏執(zhí)也好,總之全力追求永生的古代帝王們也受到這種心理的左右,巨大的付出讓他們產生了偏執(zhí)心理。漢武帝為什么深陷方士欺詐而不愿脫身,這就是一種合理的心理解釋。
漢武帝在生命即將結束的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正月,最后一次來到東萊。面對波濤洶涌的大海,年邁的他選擇了班師回朝,三月,聽從大臣田千秋的勸諫,停止求仙活動,罷黜全部方士。他的懺悔,可以看作是對古代帝王追求永生偏執(zhí)癥的一個極好總結:“昔時愚惑,為方士所欺,天下哪有仙人?盡妖妄耳!節(jié)食服藥,差可少病而已。”
編輯蔡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