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曉穎
摘要: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是指研究教育現(xiàn)象及其規(guī)律所采用的方法,目前在“科研興?!钡臒岢毕?,中小學教師的科研的必要性被前所未有地擺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可中小學教師的科研成果卻以經(jīng)驗性居多,面臨著科研能力提升的瓶頸,教育敘事的出現(xiàn)從某種程度上緩解了這種矛盾。
關鍵詞:中小學教師;研究方法;教育敘事
中圖分類號:G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843(2009)01-0036-03
“長期以來我國教師教育研究處于一種淺表的狀態(tài)。培養(yǎng)教師教育研究必須充分考慮到教師的實踐智慧。深化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的關聯(lián),營造教師教育研究的人文和科學氛圍。教育敘事可以為教師參與教育研究提供豐富的研究素材,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深化教師教育研究的方式,從而為培養(yǎng)教師教育研究提供契機。”。結合目前中小學教師科研的現(xiàn)狀,我們可以很清楚的把握這一點,從中小學教師學會做研究方面來講,教育敘事的出現(xiàn)的確是個不小的驚喜。
一、目前中小學科學研究的現(xiàn)狀
源于世紀之交的科研興校的大潮在課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時期,很多人都不避諱教育科研的重要之處,處于義務教育的中小學階段的教師也親身感受到了來自科研的誘惑,一方面,中小學教師能敏銳的感覺到科學研究能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輔助作用,還能促進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和專業(yè)成長;但另一方面,中小學教師又想對教育科學研究說“想說愛你不容易”,教育科研的固有的方法和步驟又有著一套不易把握的邏輯,令每天擔負諸多教學任務的中小學教師望而卻步。
(一)中小學教師科研能力現(xiàn)狀
目前存在于中小學科研中的問題很多,概括出來主要是:“首先,科研積極性不高。其次,科研范圍狹窄。再次,科研選題不當。最后,科研方法不科學和科學成果表述水平不夠準確”?!坝醒芯空邔颖笔≈行W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情況進行了實證研究。主要通過抽樣調查的方式,運用SPSS for window統(tǒng)計分析軟件包對調查結果進行統(tǒng)計,最后運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綜合性研究,得出相應結論調查結果顯示:沒有發(fā)表過教育科研論文的農(nóng)村教師占被調查人數(shù)的71%,城市教師占被調查人數(shù)的43.3%”。在當前晉級、評優(yōu)和評職稱都把發(fā)表科研論文作為一個很重要條件的情況下,中小學教師的教育科研還是以上這種狀況,這充分說明中小學教師的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還很低。
(二)科研能力現(xiàn)狀原因分析
究其主要原因還是兩條,一方面,中小學教師不知道教育科研方法為何物者大有人在,教育科研方法是一門專業(yè)性比較強的科學,作為一線的教師沒有接受過正規(guī)的系統(tǒng)的科研方法的訓練,還沒有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具體操作規(guī)則,往往是“愛你在心口難開”。另一方面,中小學教師教學任務繁重。特別是在應試教育模式下,有的年級還面臨著升學擇校的壓力,促使中小學教師不敢放松管理,騰不出手來搞科研,致使教師科研能力停滯不前。
其實目前的中小學教師的科研的積極性還是可以調動起來的,一方面是教師成為研究者的吸引。20世紀80年代以來,教師成為研究者(即教師專業(yè)化)觀念廣為流傳,并影響了我國中小學教師,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象李吉林、李鎮(zhèn)西式的研究者。實踐證明,教師有義務也有能力對自己的教育行為加以反思、研究,構建知識和改進他們的實踐。許多研究表明,教師從事研究能增強其專業(yè)性,使其工作獲得生命力與尊嚴。因此,中小學“科研興校”成為改變教師職業(yè)形象,使教師從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走向研究者的必要形式,受到廣大中小學教師的歡迎。另一方面,中小學教師也的確品嘗到了教育科研給他們帶來的甜頭,使他們自己專業(yè)成長更為迅速。同時也改善了課堂環(huán)境,給昔日傳統(tǒng)的課堂注入了生機與活力。
與此相對的一個不和諧的音符是目前的教育科研大多數(shù)脫離教學實際,未能有效地指導實踐?!皩τ诮逃茖W研究的可能性、必要性,的確已經(jīng)得到合法、合理的承認與接受;但不無遺憾的是,對于教育科學研究的操作性、價值性,似乎仍然還處于某種“失語”狀況,甚至帶有一系列根源性的認識偏差。”目前在中小學科研教師的科研隊伍中還不排除拿科研成果充當教師評職的可能性。雖然目前山東青島等地就已經(jīng)明文規(guī)定取消論文作為評職稱的硬性指標,但是在更大范圍內,教師定職論文還是一個硬性的任務。所以,寫論文也是部分教師應付任務的,動機不純帶來的必然是后果的不堪,部分教師論文質量低下,無科研含量可言。
二、教育敘事研究的出現(xiàn)
教育敘事研究的出現(xiàn)不是偶然的?!皬?7世紀起,教育研究就在科學化的道路上蹣跚前進,試圖去尋求客觀的、普遍的和中立的標準,主張采用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用數(shù)學工具來分析世界,以精確化的語言來描述教育事實。目的在于確立事物間的因果關系,并把教育科學理論演變成為一套技術原則與操作規(guī)程。但是,這種片面追求科學化的研究范式在教育實踐中陷入了困境人們開始發(fā)現(xiàn)這種研究范式的消極意義,這種追求科學化的研究方法因忽略了人的感情而缺少人文性?!?0世紀80年代,教育研究發(fā)生了范式的轉換,開始由科學化的研究轉化為關注人的視角的情境性研究,這種研究方法較之前的方法更關注人的體驗和感受,人們開始意識到,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區(qū)別于自然界,它有固定的規(guī)律,它研究的不是無生命的自然界,而是具有無限發(fā)展?jié)摿突盍Φ娜恕?。這種研究方法的出現(xiàn)為教育研究方法注入了新鮮的生命和活力,這種研究方法就叫作教育敘事研究。
(一)教育敘事研究的特點
教育敘事研究的基本特征是“研究者以敘事、講故事的方式表達對教育的理解和解釋。它不直接定義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規(guī)定教育應該怎么做,而只是給讀者講一個或多個教育故事,讓讀者從故事中體驗教育是什么或應該怎么做”。簡單的說就是要教育者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表達科研成果。教育者以常態(tài)中的教學中的具體案例來分析和表述艱澀難懂的教學規(guī)律和教學現(xiàn)象,一樣能達到科研的目的。
“教育敘事研究就是通過對有意義的教學事件、教育生活事件的描述與分析,發(fā)掘或揭示內隱于這些事件背后的教育意義、教育思想或教育信念,從而彰顯教育的本質、規(guī)律和價值意義的研究?!本唧w說來,就是教師以講故事的形式。記錄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發(fā)生的各種真實鮮活的教育事件和發(fā)人深省的動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實踐中的親身經(jīng)歷、內心體驗和對教育的理解感悟。“敘事研究正是在分析豐富的教師經(jīng)驗和獨特的生活故事方面為教育引進了有益的視角。在教師作為“研究者”的呼聲愈加強烈的背景下,“敘事研究”也許是教師成長非常重要的途徑”。
(二)將教育敘事引入中小學教育科研的必要性
對于中小學教師開展科研的必要性已經(jīng)無需贅述,但是新的問題又出現(xiàn)了,到底終日忙于常態(tài)教學的他們如何開展教育科研呢?“在某種程度上說,類似的一堆撲朔迷
離的認識和相關的一些美侖美奐的措辭導致人們總是不加批判地贊揚教育研究,結果“研究什么”依然是中小學教師的困惑,“怎樣研究”同樣讓中小學教師倍感迷茫?!笨茖W研究是個相對專業(yè)的系統(tǒng),它有一套自己的體系,對如何開展研究,研究什么以及研究成果的如何表達都有明確的表述,對于絕大多數(shù)沒有接受過專業(yè)的科學研究訓練的教師來說,開展正規(guī)的科研無疑是可望不可即的“海市蜃樓”,這也是中小學教師開展科研步履維艱的原因之一。而對于這些擁有豐富教學經(jīng)驗,掌握大量一線教學信息教學案例的他們來說,把這些平時課堂上的發(fā)生的小故事記述下來并不是個難題。教育敘事正好可以滿足這方面的需求,這也是教育敘事和中小學教師耦合之處。
其實對于專門的科研人員,如專家和教授們。對他們來說可能做一個專業(yè)的研究并不成問題,但是他們的問題是他們有他們的職業(yè),沒有中小學教師那樣深入常態(tài)中小學一線課堂的先天優(yōu)勢,故而也捕捉不到一線最新的教學案例和信息,做出來的所謂科研成果,中小學一線教師也不一定領情,這也是長時間以來專家的理論和一線教師的教學走平行線的原因之一了。
教育敘事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矛盾,雖然教育敘事也有自己的規(guī)則和套路,但相對于其他種類的科研,還是易于中小學教師把握的。
三、中小學教師開展教育敘事研究的方法和途徑
教師講故事的過程就是教育敘事研究的過程,那么如何講故事才能更好的體現(xiàn)研究者的研究觀點呢?
(一)多方面的搜集一手資料。
寫教育敘事離不開大量的鮮活的資料,有了資料我們才能從中遴選出有價值的材料來支持研究者的觀點。這些材料的來源主要有:首先,研究者平時授課之余的日志或者周記。這是最重要的一手資料,因為促使我們記下來的肯定是當時打動我們自己的事件,這其中有我們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有一定的科研價值,抑或是解決不了的疑問。寫日志是一種很好的教師專業(yè)成長的路子。“袁振國認為,最有效的方法是記教育日記,也可以是周記、月記,但主要是要有記錄,把想到的問題記錄下來,這就是科研的正式起點,然后找到自己記日記的特點?!蹦壳拔覈@方面的經(jīng)驗很多,當下著名的教育實踐家諸如魏書生、李鎮(zhèn)西、于永正等都著述過日志對于教師介入科研的重要性。記日志是一個很好的過渡。其次。多方面搜集一手資料還包括與其他教育同仁的討論,同事的反饋。一線教師要做個有心人,時刻關注教育類的雜志和身邊的教育動態(tài),甚至是身邊同事對某一教育現(xiàn)象的抱怨,都可能成為我們資料的一部分。
(二)把握事件的主線。
有了事件,在敘述的過程中,特別是有幾個故事表達一個主題時,一定要注意時刻把握事件的主線,這樣才能使事件的敘述不偏離主題。
(三)故事的敘述方式
故事的敘述方式主要是使用描述的方法對故事進行表達,應盡量使用客觀的語言,故事的描述過程中,盡量少的加入研究者的個人情緒?!敖逃龜⑹聢蟾婕扔袑适录氈氯胛⒌拿枋觯钟卸聪そ逃录纳羁剃U釋;既要把日常的教育現(xiàn)象詳盡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為讀者創(chuàng)設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又要解析隱藏在教育現(xiàn)象背后的教育本質,使平凡的教育故事蘊藏不平凡的教育智慧”。通過上面幾點教育敘事研究的使用方法的介紹,不難看出,這幾個步驟作為我們中小學教師還是不難把握的,這就使得中小學一線教師使用和掌握教育敘事研究方法在理論上有了基礎,在實踐中當然需要中小學教師多思考和不斷演練,二者結合,才會使中小學教師成為研究者成為可能。
四、從中小學教師科研的困境看教育敘事研究
如上所述,教育研究方法是一種新型的科研思路,我們知道講故事并不難,關鍵要講好也是要花費很多心思的,從這方面來講,這倒是為中小學教師的科研點撥了一條新的出路,最起碼在信心上給了中小學教師很大的保障,使得他們覺得做科研離他們不再遙遠,當然,在這個過程當中,一線的中小學教師還是要勤讀教育理論,關注教育問題,再結合自己課堂上的情境,思考發(fā)生在身邊的教育問題,這樣自己思考的問題才會有深度的理論支撐。除此之外,還要積極參與學校課題研究,不放過每一個自身專業(yè)成長的機會,逐步地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更好的為我們的教育實踐保駕護航。
教育敘事的出現(xiàn)為迷茫中的中小學一線教師參與教育科學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小學教師從事科研的矛盾,但是我們應該看到教育敘事研究只是教育科研方法的一種,還有文獻法、歷史研究法、比較法、實驗法等,要看研究具體適合那種方法而定,不能盲目使用。
莎士比亞告訴我們“世界就是一個舞臺”。在教育這個舞臺上發(fā)生著許許多多平凡的和不平凡的故事,這些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所發(fā)生、出現(xiàn)、遭遇、處理過的各種事件,不是瞬間即逝、無足輕重、淡無痕跡的,它會長久地影響學生和教師的教育教學和生活。從這些事件中,我們能夠學到很多東西,得到很多啟發(fā),甚至會產(chǎn)生心靈的震撼。因此,對真實的教育世界進行敘事研究,無論對學生、教師、教育研究者來說,還是對社會來說,都具有深刻的意義。這也正是教育敘事研究的意義所在。從這個角度來說,教育敘事研究值得我們一線的中小學教師正視。
責任編輯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