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忠
摘要: 分析了大豐市旱直播粳稻黑條矮縮病重發(fā)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以期對蘇北沿海地區(qū)水稻黑條矮縮病的防治提供指導。
關鍵詞:水稻旱直播;黑條矮縮病;重發(fā)原因;綜合防治技術;江蘇大豐
中圖分類號:S435.111.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 :1007-5739(2009)20-0197-01
大豐地處蘇北沿海地區(qū),常年種植水稻2.2萬公頃,近年來旱直播稻發(fā)展速度較快,2009年已發(fā)展到1.5萬公頃。黑條矮縮病也呈逐年加重趨勢,表現(xiàn)出如下特點:①發(fā)病高峰明顯,7月中旬進入第1發(fā)病高峰,8月上旬進入第2發(fā)病高峰;②發(fā)病普遍,據2009年7月10日調查,發(fā)病面積占種植面積的35.36%;③栽培方式不同,發(fā)病程度不同,早播田重于遲播田,大麥茬重于小麥茬;④品種之間差異顯著。據2009年7月12日全市普查,淮稻5號病株率為2.36%,揚輻粳8號病株率0~0.47%,平均0.11%,武育粳3號病株率0~5.5%,平均1.37%,糯稻病株率平均0.89%。
1重發(fā)原因
1.1旱直播面積逐年提高
2009年旱直播粳稻種植面積占水稻總面積90%以上。
1.2灰飛虱
(1)越冬基數(shù)高。2006~2009年3月下旬系統(tǒng)調查,加權平均蟲量分別為2.07萬頭/hm2、8 136頭/hm2、1.85萬頭/hm2、6.49萬頭/hm2。
(2)麥田灰飛虱發(fā)生量大且逐年提高。2006~2009年5月下旬系統(tǒng)調查,麥田平均殘留蟲量分別為763.65萬頭/hm2、693.15萬頭/hm2、933萬頭/hm2、1 103.4萬頭/hm2。
(3)高峰明顯。6月5日前后進入遷飛盛期,6月10日前,后一代灰飛虱進入遷飛高峰。
(4)防治藥種單一,灰飛虱抗藥性繼續(xù)上升。目前防治灰飛虱以毒死蜱、吡蟲啉、吡蚜酮、異丙威、敵敵畏、氟蟲腈等及其復配劑為主,由于灰飛虱傳毒時間短,并可經卵傳毒,為“切斷毒源”,防治條紋葉枯病,在秧池及大田前期防治頻率高,2009年平均12.86次,導致灰飛虱抗性繼續(xù)上升。
(5)田外蟲源基數(shù)大。越冬代雜草為灰飛虱的田外寄主,2005年調查32塊田,平均3.86萬頭/hm2;2006年調查28塊田,平均蟲量13.11萬頭/hm2;2007年調查34塊田,平均蟲量38.17頭/hm2;2008年調查19塊田,平均蟲量27.95萬頭/hm2,巨大的田外蟲源給灰飛虱防治帶來難度。
2綜合防治技術
2.1藥劑浸種
用25%先凈4g+16%惡線清15g或25%使百克2mL對水10kg浸稻種4~5kg,浸種48~60h控制黑條矮縮病、惡苗病、干尖線蟲病等,對秧田前期遷入的灰飛虱可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2.2防治麥田灰飛虱,壓低基數(shù)
3月底4月初結合防治麥類紋枯病,用25%蚜螨馬蝽光675mL/hm2對水600kg/hm2噴霧。4月下旬結合麥類后期病蟲總體防治,用25%樂·氰乳油750mL/hm2或4%高氯·吡600 mL/hm2或22%多蟲休750mL/hm2對水450kg/hm2機動彌霧或對水750kg/hm2手動噴霧。經2次大面積防治,壓低了灰飛虱種群數(shù)量,減輕了大田危害。
2.3及時收割、耕翻滅茬,狠治田外雜草
稻區(qū)麥子做到成熟一塊,收割一塊,耕翻滅茬一塊,可殺死大量灰飛虱若蟲,減少有效蟲源。雜草是灰飛虱生存的田外寄主,在防治秧池灰飛虱同時,要對大田四周的田埂、溝、渠邊雜草進行殺滅,徹底殺滅灰飛虱,減少田外蟲源的遷入。用80%敵敵畏3L/hm2+10%千紅750g/hm2+10%草甘膦12L/hm2或41%農達3L/hm2對水750kg/hm2均勻噴霧。
2.4大田治蟲控制危害
第1次施藥:6月25~27日,主治1代灰飛虱殘留成蟲、2代灰飛虱盛期若蟲,鈍化病毒,用25%飛電240g/hm2或30%奇?zhèn)b1 125mL/hm2或35%蟲潰1 500g/hm2+50%衛(wèi)農450g/hm2對水450kg/hm2噴霧。第2次施藥:6月30日至7月2日,主治2代灰飛虱若蟲高峰,用30%維治1 350mL/hm2或48%佳通1 200mL/hm2+2%稻亨1 500mL/hm2對水450kg/hm2噴霧。第3次施藥:7月7~9日,旱直播稻田用30%吡·毒1 050g/hm2或25%啟旺750mL/hm2+1.45%病毒必克Ⅱ號450g/hm2;水稻移栽大田用30%吡·毒1 500g/hm2或25%啟旺1 125mL/hm2。第4次施藥:7月15~17日,旱直播稻田主治3代灰飛虱初孵若蟲高峰、黑條矮縮病,兼治白背飛虱,用30%三虱清乳油1 500mL/hm2或30%奇?zhèn)b1 050 mL/hm2+50%衛(wèi)農450g/hm2。以上藥劑對水450~600kg/hm2常規(guī)噴霧或對水375kg/hm2彌霧機彌霧。
2.5適當推遲播期,減少大田灰飛虱遷入量
適當推遲播期,降低大田遷入量,是控制水稻黑條矮縮病最有效的栽培手段,蘇北沿海地區(qū)以6月10~15日為最佳播期。
3小結
3.1宣傳到位、領導重視是戰(zhàn)勝黑條矮縮病的根本保證
由于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使得防治工作由部門行為上升為政府行為,再轉變?yōu)樯鐣袨?達到高密度、全方位、立體式地宣傳水稻條黑條矮縮病防治關鍵技術。
3.2因地制宜、科學決策是防治黑條矮縮病的基礎
測報工作是病蟲害防治的基礎性工作,搞好灰飛虱的測報已成為控制水稻黑條矮縮病重中之重,要做到及時調查分析數(shù)據,上報蟲情。在防治上努力創(chuàng)新,因地制宜、科學決策。
3.3分類指導、統(tǒng)防統(tǒng)治是防治條紋葉枯病的關鍵
由于直播稻發(fā)展較快,秧池、直播稻苗期灰飛虱、移栽大田灰飛虱發(fā)生量各不相同,因此,分類指導、統(tǒng)防統(tǒng)治是有效控制暴發(fā)性重大病蟲災害、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的有效手段。針對灰飛虱傳毒危害特性,本市大力組織開展統(tǒng)防統(tǒng)治,尤其在1代成蟲防治中,按照統(tǒng)一時間、統(tǒng)一藥種、統(tǒng)一方法,分戶防治的要求,由政府牽頭、農業(yè)部門組織實施,普遍開展“三統(tǒng)一分”的防治工作。據調查,凡是統(tǒng)防統(tǒng)治搞得好的鎮(zhèn)村,水稻黑條矮縮病都沒出現(xiàn)危害損失。
3.4文明執(zhí)法、市場整頓是控制黑條矮縮病的根本保障
灰飛虱已對吡蟲啉產生抗藥性,部分吡蟲啉系列產品含量、劑量不足,加之農藥經銷商數(shù)量眾多,亂開方亂配藥現(xiàn)象非常嚴重,個別銷售網點甚至自己發(fā)布病蟲害防治信息,指導農民進行防治,造成防治效果難以保證。因此,應加強農藥市場監(jiān)管,保證群眾用上“放心藥、安全藥、對路藥”。
4參考文獻
[1] 孟斌.水稻黑條矮縮病的識別及其綜合防治[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09(9):137-138.
[2] 蔣志雄.水稻黑條矮縮病的綜合防治[J].湖南農業(yè),2009(6):22.
[3] 吳慶法,徐曉廣.水稻防蟲網育秧防控黑條矮縮病[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06(7):63-64。
[4] 王銀燕,陳軍華,黃玉松.水稻矮縮病綜合防治示范實施經驗[J].內蒙古農業(yè)科技,2003(S1):219-220,224.
[5] 張昱明,童發(fā)根.水稻黑條矮縮病控防技術淺析[J].江西植保,2005, 28(3):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