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向晨
女兒的學校組織去貴州安順野營。她回來說安順的山看上去和暑假去過的張家界差不多,如果畫國畫的話用的皴法都應該是一樣的。只是聽老師講那里的山是海嘯形成的,所以沒有張家界那么峭立險峻,但連綿起伏,也很好看。然后就抱怨說累死了,在山里住了5天,沒法洗澡,身上都快發(fā)臭了。現(xiàn)在覺得有能沖水的馬桶好神奇,能洗熱水澡真好!
我告訴女兒,我的一個大學同學20多年前從很偏遠的地方來北京上學時就發(fā)過一個感慨,認為中國人達到生活富裕的標準只要定一條就夠了,那就是全體人民都能用上抽水馬桶。因為,只要馬桶的問題能解決,洗澡的問題自然就能解決。尤其是現(xiàn)在,中國人吃的已經(jīng)不差,即使安順那樣相對貧困的地方,也能吃上很多好吃的東西。
但是,要實現(xiàn)“馬桶”標準卻非常困難,本質(zhì)上是水的問題。前兩年在一個會議上我聽到一個著名經(jīng)濟學家發(fā)言,反對在新農(nóng)村建設中為農(nóng)民修有抽水馬桶的公共廁所,認為那樣會導致全國的水資源枯竭。會上立即有人站出來反對,質(zhì)問為什么城里人就有權使用抽水馬桶,誰有權決定在水資源缺乏的情況下,農(nóng)村里的人就不能使用抽水馬桶呢?不難想象,這種爭論是沒有結(jié)果的。一方面是資源稀缺問題,另一方面是公平分配的問題。但在實際生活中,客觀上什么地方有了抽水馬桶了,那個地方肯定是比較發(fā)達的了。暑假我?guī)畠河蓮埣医缛チ?年前曾到過的湘西鳳凰。過去那里很少有抽水馬桶,現(xiàn)在很多家都有了,而且出現(xiàn)了許多家庭旅館,可以洗熱水燥。當然,生活富裕了,旅游的人多了,帶來的是另外的煩惱。比如,以前那種幽靜的邊城味道淡了許多,沱江的水也沒那么清澈了。
《道德經(jīng)》第八章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不爭于萬物,萬物卻要爭水。根據(jù)“國際水資源管理機構(gòu)”的研究報告,按目前世界水資源消耗的速度,到2025年,以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影響的角度估算,這種損耗相當于美國和印度農(nóng)作物的總和。而到2050年,世界水資源的消耗將會達到極限——29億立方英里。需要說明的是,這種預測是沒有考慮到生物能源因素的。
人類現(xiàn)在面臨著重重危機,而能源短缺似乎被排在了水資源短缺的前面。加上氣候變化危機的影響,生物能源成為了解決危機的選項之一。但是無論用大豆還是玉米做原料,生產(chǎn)過程都是很耗水的。用4000加侖的水所生產(chǎn)出的玉米才能生產(chǎn)出1加侖的酒精。而因為人是吃五谷雜糧的,單純滿足人類食物需要所耗費的水相比較而言是有限的。阿拉伯人一人一天只需666加侖的水,美國人的食物所含的熱量多,也只需要1200加侖的水。
盡管對生物能源的前途存在爭論,但有一點是不需要爭論的。那就是制造生物能源不能依賴嚴重耗水的農(nóng)作物作為原料。道理很簡單,石油可以找到其它替代物,而水是無法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