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磊
摘要:《紅字》探討的是“罪惡”這樣一個嚴肅的主題。小說中的人物性格就會呈現(xiàn)復雜性和多樣性的特點。這部小說訴說了一個愛情悲劇,男女主人公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xiàn)對彼此的愛,從而體現(xiàn)了各自的性格特征,也注定了愛情的悲劇性和命運必然性,
關鍵詞:海絲特;反叛;堅強;保守;丁梅斯代爾;軟弱
納撒尼爾·霍桑在世界文學史上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時他也被譽為美國19世紀影響最大的浪漫主義小說家?!都t字》被公認為是霍桑最有聲望的權威作品。這部小說集中體現(xiàn)了霍桑的思想意識和藝術特色,同時內容深刻,構思巧妙。
該部小說講述了一對苦情戀人的愛情悲劇,而這部作品最大的成就在于它賦予這對戀人的深刻寓意以及不同的性格刻畫,與各自命運的關系。
《紅字》以17世紀北美清教殖民地統(tǒng)治下的新英格蘭為背景。取材于1642年
1649年發(fā)生在波士頓的一個戀愛悲劇。年輕貌美的女主人公海絲特,白蘭生于沒落之家,嫁給了一個面容蒼老,身材畸形的年老學者齊靈沃斯。自私的齊靈沃斯并沒有真心愛著海絲特,只是把她當作占有物和私人財產來對待,他們之間毫無愛情可言。后來。他們移居當時尚屬英殖民地的美國波士頓。途中,丈夫生死不明,從此海絲特開始了獨居生活。期間。她與英俊、氣魄且受人尊敬的年青牧師阿瑟·丁梅斯代爾相識并相愛,度過了一段隱私但熱烈的愛情生活。隨著海絲特的懷孕及產子,這段戀情浮出水面。因為拒絕供認情人的名字,海絲特被冠以通奸罪繼而入獄,游街示眾,并被罰終身佩戴象征恥辱的紅色字母A(英文“通奸Adultery"的第一個字母)作為懲戒。在人生漫長的苦難生涯中,海絲特通過自己的雙手辛勤的勞動來洗刷自己的靈魂。她默默忍受著種種不公待遇,處處以慈悲為懷,努力用善行彌補所謂的罪惡。她的仁愛與善良逐漸地感化了眾人,大家開始用新的目光重新審視這個女人。此時。曾經代表恥辱與罪惡的“A”已經轉變?yōu)槊篮玫钠沸?,如:“能?Able)”、“進步(Advance),、“可尊敬的fAdmirable)”、“天使(Ande)”。從而海絲特的靈魂得到了凈化,獲得了重生。
在《紅字》中,女主人公海絲特是一個主線人物,她分別與她的丈夫齊靈沃斯和她的情人丁梅斯代爾有著不可分離的關系。在與這兩個男人的感情糾葛中,她留給人們的印象就是反叛與堅強。這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尤其是對女性而言,意味著離經叛道。當海絲特站在刑臺上一次又一次無比堅定地拒絕供認奸夫的名字時,她那剛烈的性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她這樣的行為是對愛人的保護,同時也是對教會統(tǒng)治的抗爭、對迂腐世俗觀念的不屑和對所犯罪行的否定。因此,一開始海絲特就是以一個反抗社會世俗和宗教統(tǒng)治的女性形象出現(xiàn)在讀者的視野中。
但是隨著小說情節(jié)的發(fā)展,海絲特堅強的個性卻變得模糊起來。在外表上,開篇她穿著繡有紅字A的精致服飾,是全鎮(zhèn)最美的女人,借以表現(xiàn)海絲特獨立的審美意識和對清教教規(guī)的藐視。但后來幾年中,海絲特卻總是一身灰色的麻布粗衣,她精心制作的手工藝品沒有一件穿在自己身上,代表“情欲”的一頭如瀑的秀發(fā)也總是藏在粗布帽子下面。最后她則成為一位遵從清教習俗而身著灰色長袍??床怀鲂詣e的人。在言行上,海絲特一方面在刑臺示眾和爭奪女兒的撫養(yǎng)權時表現(xiàn)出堅強的反抗,拒絕對教會妥協(xié);另一方面當齊靈沃斯出現(xiàn)在她面前時,她又是那么恐懼,以至于屈從于齊靈沃斯的威脅,對其真實身份沉默七年之久。這些充分說明,此時的海絲特已經完全地出于自覺而接受、屈服于社會的傳統(tǒng)觀念和世俗對她定下的已經過往的“罪孽”?;蛘咦詈蟮暮=z特已然接受了滲透著強烈宗教意識的“原罪”和“悔罪”觀念。
因此,在《紅字》的情節(jié)發(fā)展中,縱然海絲特·白蘭起初的確具有強烈的反叛精神,甚至直面教會統(tǒng)治、蔑視世俗觀念、追求新的生活,但是她依然無法擺脫象征教會的男權統(tǒng)治。而當時對所有人進行精神統(tǒng)治的就是宗教。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海絲特最終完成了從一位備受侮辱而又充滿斗爭與反抗精神的先鋒女斗士到一位對宗教法令屈服順從的保守婦人的回歸。
在《紅字》中阿瑟·丁梅斯代爾是作為“上帝的福音使者”這樣一種形象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的。他是一名宗教信徒,在宗教方面有著極高的天賦,對于宗教懷有無比的熱情。他深受教區(qū)每一個教民由衷的愛戴。正如文中描述:“他是一位青年牧師,曾就讀于英國的一所名牌大學,給我們這塊蠻荒的林地帶來了全部學識。他那雄辯的口才和宗教的熱情早已預示了他將蜚聲教壇。他的外貌也是一表人才:額頭白皙、高聳而嚴峻:他的聲音甜美、豐潤、深沉……”甚至可以這樣說,在世人眼中,丁梅斯代爾就是完美的化身。
在這部小說中丁梅斯代爾有著雙重身份:首先,他是一個同其他年輕人一樣渴望真愛的普通人,不可避免地會犯普通人會犯的錯誤:同時,他有著“智能的天賦,道德的洞見”,是“上帝派來的使者的代言人”。他表面上平和,內心卻極度痛苦,并且處于深深的、徹底的自責之中。他自我懲罰,摧殘自己的身體和健康,來進行懺悔。正是這樣。他更逐漸贏得了教民高度認可和信仰,教民甚至認為“連他腳踏過的地方都是神圣的”,教民越是這樣就越發(fā)增加了他的虛偽,讓他感覺更痛苦。
盡管丁梅斯代爾對海絲特的愛是男女之間,那種真實的、自然的、世俗的愛。但是由于他的身份和地位以及他人性中的弱點,他不敢承認他的罪過,因此他沒有被送上懲罰的絞刑臺,可是他同海絲特一樣被烙上了那特殊的“A”字標志。和海絲特胸前的紅字“A”相比,丁梅斯代爾的“A”則是隱藏在他內心深處的血字,象征著愛與罪的矛盾?;孟牒同F(xiàn)實的掙扎。與海絲特在一起他感到溫暖和快樂,同時他又舍不得自己頭上那耀眼的“圣光”:他愛著海絲特卻又無法使她免于蒙受不白之冤:他痛恨虛偽卻無時無刻不在扮演著虛偽的角色,這既是年青的牧師對自己良心的譴責,又是牧師無比崇拜的宗教所加諸于他身上的精神枷鎖。丁梅斯代爾的內心世界極其豐富、復雜、矛盾。他外表神圣,內心卻無比虛偽,結果他既沒有忠誠于他所信仰的上帝,又不敢面對真實的現(xiàn)實。他有所謂的至高無上的理想,卻又貪圖世俗的快樂;他博愛世人卻無法拯救自己所愛之人。他的內心世界與外在世界相矛盾,他的宗教信仰和現(xiàn)實生活相沖突,他的真實和虛偽相撞擊,種種矛盾、沖突相互交織、糾纏,形成了他內心打不開的死扣,他的肉體和靈魂都被他內心中所謂的那條宗教的“血淋淋的鞭子”無情的抽打,使他得不到片刻安寧。他的內心承受著煉獄般的煎熬,每時每刻都受到上帝的懲罰而不能自拔,心中充滿了犯罪感。最后,他袒露了自己的罪惡,在懺悔贖罪的自我折磨中死去,在他看來軀體的死亡使靈魂得到了最終的凈化。
作為《紅字》這部小說中最重要的兩個角色一一海絲特·白蘭和阿瑟,丁梅斯代爾,這對苦情戀人的遭遇從側面揭露了教會統(tǒng)治的罪惡。海絲特所蒙受的迫害是對教會的嚴刑酷法的血淚控訴,而丁梅斯代爾遭受的心靈折磨,以死求安的結局則表現(xiàn)了宗教對人的精神領域的戕害和摧殘。這部小說的成功之處就在于它賦予了這對戀人的深刻寓意和它所表現(xiàn)的理智與情感之間的沖突。海絲特是眾所周知而深感懺悔的罪人,丁梅斯代爾是秘密而又痛苦的罪人,兩人都在這種沖突的漩渦中掙扎與彷徨,抗爭與贖罪。男女主人公分別代表著這部小說所要體現(xiàn)的這種公開的罪惡和道義上的罪惡,而這種罪惡根深蒂固,與人類社會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