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 蜀
摘 要:風華絕代的杜十娘,擁有美麗的容貌,善良的心靈,過人的智慧,獨立的人格和堅貞的愛情。她的故事堪稱愛情經(jīng)典,催人淚下,震撼人心。她性格的剛毅及與世俗毫不妥協(xié)的斗爭精神,她人性中的真、善、美,熠熠生輝,光照千古,激勵后人。
關鍵詞:杜十娘 愛情 悲劇
古往今來,愛情都是文學永恒的主題。那些被描寫得如詩如畫、如泣如訴,美妙動人的愛情故事令人神往,讓人感動,為之震撼。明代馮夢龍白話小說集《三言》中的《杜十娘怒沉白寶箱》就是中國文學史上最為杰出的愛情短篇小說之一。作者以其細膩的筆觸塑造了一個執(zhí)著追求美好愛情的女性形象,取得了非凡的、卓越的藝術成就。幾百年來,這個美麗、善良、充滿智慧而又性格剛毅的東方女性的毀滅令多少人為之垂淚、為之頓足、為之扼腕嘆息。
一、美麗——容貌和心靈
杜十娘是京城名妓,她風華絕代,擁有過人的智慧、善良的內(nèi)心、強烈的自尊、獨立的人格和堅貞的愛情。杜十娘的美麗,在小說中有這樣的描述:“渾身雅艷,遍體嬌香,兩彎眉畫遠山青,一對眼明秋水潤。臉如蓮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櫻桃,何減白家樊素?!?/p>
杜十娘粉媚蛋臉,黛眉秀目,櫻桃紅唇,體態(tài)高雅、艷麗,渾身嬌氣襲人。無論是以古代還是現(xiàn)代的審美標準,她都是女子中的佼佼者。這正是最初吸引李甲的原因,也是她后來偶遇孫富,最終毀滅的原因之一。正應了那句古話,自古紅顏多薄命,杜十娘也最終沒逃過這一宿命。
二、真誠——執(zhí)著和忘我
杜十娘雖為京城名妓,但卻不甘于過寄人籬下,倚門賣笑的非人生活。她“久有從良之志”,七年來一直等待和尋找一位可以信賴、可以依靠的如意郎君。她在風月場中閱人無數(shù),卻獨獨選中了出身書香門第的李甲。她追求的不是短暫的歡愛,甚至也不是婚姻,而是人間那一份至真、至純、至善、至美的情感——真愛。
她為李甲付出了全部的真情。為李甲支付銀兩給鴇母,為李甲押錢為自己贖身,李甲酩酊大醉歸家時她派身邊的丫環(huán)一路找尋馱他回家。她全身心地愛著李甲,即使是李甲身無分文之時,對他也是一往情深。她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忠厚至誠”的李甲身上,她愛得熱烈、執(zhí)著甚至是忘我。她希望借助李甲擺脫作為商品和玩物的命運,從而過上幸福的生活。
三、聰穎——智慧和能力
杜十娘在與李甲的交往中,充滿智慧。在整個贖身直至隨李甲歸家的過程中,處心積慮地安排一切,充分展示了她風塵閱歷磨礪出的精明干練。
她先用激將法,迫使老鴇以三百兩銀子的“跳樓甩賣”價,還其自由之身,足見杜十娘是個心計過人的智慧女子。
從良之時,處處為李甲考慮,不僅安排李郎返鄉(xiāng),而且還為其父子和好做打算,可謂愛之深而為之思慮周。
杜十娘對李甲雖然情有獨鐘,卻也沒有輕信,而是“蘊貨奇藏”,多方考驗。杜十娘為從良,私蓄百寶箱,處心積慮地隱瞞著她擁有的巨大財富。贖身之日,杜十娘稱路費由姐姐所貸,準備舟車,杜十娘又隱瞞李甲“妾昨日與姊妹中借得白銀二十兩”,對于自己的百寶箱,也說是“眾姐妹合贈”。她并沒有和李甲說此行身帶百寶,一是想試探李甲的誠心,不想讓李甲為財而愛她,從內(nèi)心里呼喚不畏金錢所左右的真正愛情;二是必須讓李甲明白得到她是要付出代價的。她的這番苦心都是為了獲得正常人的真愛和美好生活。然而在最后一次關鍵的考驗中,由于百寶箱的真正“缺席”,使李甲陷入對困頓的恐懼,他沒能經(jīng)得起誘惑,最終將杜十娘遺棄。
在一系列愛情的考驗當中,杜十娘運用自己的智慧,最終認清了李甲原來并不是一個可以托付終身的人。他懦弱、自私、無主見、沒有責任感,對杜十娘并不是真心愛戀,以至于最終背叛了愛情。
四、剛烈——堅毅和果敢
《杜十娘》中多次描寫了軟弱無能的李甲痛哭流涕的場面,而杜十娘卻未流過一滴眼淚。當杜十娘聽到李甲欲將自己轉賣的消息以后,內(nèi)心的震驚與苦痛是可想而知的。她沒有呼天搶地,沒有嚴辭痛斥,更沒有卑語乞求,她的反應只是“冷笑一聲”。多年的青樓生活,此時此刻她徹底明白了那個對她海誓山盟、愿以死相報的李郎原來與那些青樓中千金買笑、朝秦暮楚的浮浪子弟并無二致。而當她徹夜裝束完畢后看到李甲竟“欣欣有喜色”時,殘酷的現(xiàn)實最后給了她致命的打擊。此時的杜十娘已完完全全地看透了李甲的丑惡嘴臉,看透了世態(tài)的無情無義,她多年的愿望,苦心的經(jīng)營,最終毀于一旦。
杜十娘追求的是一種比金錢、比生命更高的真正的愛情,一種幸福的生活。當自己的一腔真情被踐踏,所有關于幸福的憧憬破滅之后,她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死亡,用最極端的方式作了最激烈的反抗,以自己如花的生命去祭奠心中圣潔的愛情。她這種性格的剛毅及與世俗毫不妥協(xié)的斗爭精神,光照千古,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五、結語
杜十娘是一個近乎完美的女性,她美麗 、善良、真誠、有智慧,有追求,但最終卻怒沉江底。杜十娘的愛情悲劇除了有更深層次的社會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因為李甲的背叛。她雖為櫝中之玉,卻沒有真正找到一雙識寶的慧眼。李甲的家庭出身和紈绔公子的德行注定他不可能真正認識和欣賞杜十娘一片真情的價值,更無法領略杜十娘俠女般的膽識、智慧和不可侵犯的獨立人格。
撫今追昔,我們不禁感嘆,在當今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還能有幾個女子能做到像杜十娘那樣可以為愛情放棄一切;而在那樣的社會環(huán)境下,杜十娘又有多少機會去與世俗的社會抗衡,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自己的愛人,我們又怎能苛求責備這個櫝中之玉的自我毀滅呢。
參考文獻:
[1]馮夢龍.警世通言[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8.
[2]張國敬.李甲的真實面目[J].中學語文,2007,(6).
(連蜀 上海立信會計學院文法學院 201620)
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 2009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