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流
【摘 要】本文主要通過對合作學習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的客觀限制、教師對合作學習效果的認識、合作學習對教學過程的影響、合作學習實施的具體報告、教師的自我效能、教師的個人價值觀以及影響合作學習的社會因素的調(diào)查分析,提出促進數(shù)學教師實施合作學習策略的幾點建議,即給教師更多的空間,改變教師合作學習的培訓方式,擴大教師的培訓比例,改變教師對合作學習的認識,重視學生的訓練,改進硬件設施和小班化教學。
【關鍵詞】合作學習 李克特量表 教學策略 問卷調(diào)查
研究性學習是當前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小組合作研究是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組織和實施形式,研究性學習的實施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學生小組合作研究課題的過程。在已有的研究中,對影響合作學習實施的因素分析的研究基本沒有,而這恰恰應該是應受到廣泛關注的。本文從《關于合作學習推行情況的調(diào)查問卷》出發(fā),分析了造成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選擇或不選擇合作學習進行教學的原因。
一、關于問卷
本問卷的調(diào)查對象是在職的初高中數(shù)學教師,共發(fā)出45份問卷,回收31份。問卷分兩部分,第一部分采用李克特量表的形式,每個問題給出五個備選答案,即“非常同意”、“同意”、“不確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第二部分涉及受調(diào)查者個人的情況調(diào)查。
二、問卷的統(tǒng)計學分析(基于SPSS16.0的分析)
第一部分的李克特量表含有45個題項,采用5級李克特量表形式(“非常同意”、“同意”、“不確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分別對應為5~1分),題意以愿意推行合作學習為正向,對反意題項進行逆向處理(按1~5 分賦值)后求出量表平均值,作為對合作學習實施的綜合態(tài)度。
從圖1可以看出,量表均值在“不確定”右側(cè),即教師對合作學習的態(tài)度傾向于積極。量表單題均值為3.22,標準差為0.531.以3為零假設H0。經(jīng)檢驗表明,量表單題均值與零假設之間具有極其顯著的差異(t=2.816 ,p<0.01),說明相比舊的教學方式,教師更愿意采用合作學習進行教學。
三、影響合作學習實施的因素分析
《關于合作學習推行情況的調(diào)查問卷》第一部分就合作學習的適用性、合作學習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的客觀限制、教師對合作學習效果的認識、合作學習對教學過程的影響、合作學習實施的具體報告、教師的自我效能、教師的個人價值觀以及影響合作學習的社會因素等八個方面進行了調(diào)查。
1.適用性。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學方法?麥克凱奇認為:“它依賴于教學目標、學生、教學內(nèi)容和教師。另一個較好的回答是,學生互相教授知識。大量的證據(jù)表明,同學之間的相互教學對各種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和不同水平及個性的學生都有效?!焙献鲗W習作為一種教學策略,它的實施當然也有著一定的局限性。但有超過60%的被試教師認為合作學習適用于教授數(shù)學,適用于他們所教授的年級。
2.客觀限制。合作學習要得以很好地實施,教師和學生就要有一定的合作學習經(jīng)驗,或者受過這方面的培訓。Sydney Farivar and Noreen Webb認為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是學生通過與他人相互交流來學習,學生們通過社交過程來塑造他們自己理解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互相幫助,且詳細的幫助比不詳細的幫助更能使初學者受益。因此,在合作學習前,要鼓勵學生進行詳細的幫助,同時還要訓練他們求同存異地交流表達,以訓練他們合作技能(如分享想法和信息,讓每一個人都公平參與其中)。在此過程中,還要增進小組的凝聚力,使每一個小組成員都覺得自己是小組的一部分。在合作學習之前,教師也要進行充分的準備,例如,可以通過詳細的教學計劃來協(xié)調(diào)課堂上的時間安排。同時,教師還要注意教學風格的改變,由對個人的教學交流改為對小組的教學交流。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應成為一個總攬全局者,要經(jīng)常與小組互動,當看到學生有困難時,要立即介入,以給予即使的指導。從問卷反應出,有74%(19%非常同意,55%同意)的教師都抱怨學生沒有合作學習的技能。
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中,同學間只有競爭關系而缺乏合作關系,并且往往過于重視這種競爭性。有81%的教師認同“競爭能夠使學生很好地為現(xiàn)實世界生活做準備”。其實,進行合作學習并不代表否認競爭,而只是強調(diào)合作的主導地位。約翰遜指出,“在一個理想的課堂里,所有的學生都應該學會如何與他人合作,為趣味和快樂而競爭,自主地進行獨立學習?!?/p>
另外,教室的硬件設施以及班級的規(guī)模也會影響到合作學習的開展。在國外,學校大多采用小班制,而我國全國大部分地區(qū)的班級都是50人以上,這就給分組、教師監(jiān)督造成了很大的困難。有限的課時也是影響合作學習實施的一個重要因素,有84%的教師都認同這點(19%非常同意,65%同意)。因此,要順利開展研究性學習,教師的課時安排就應該要有更多的空間和自由度,有94%(23%非常同意,71%同意)的教師認為推行合作學習是比較困難的。
3.效果及對教學過程的影響。合作學習有著獨特的教育價值,William Glasser說過,“我們讀的東西,我們能從中學到10%;我們聽的東西,我們能從中學到20%;我們看到的,我們能從中學到30%;邊聽邊看的,我們能從中學到50%;和他人討論的,我們能從中學到70%;親身經(jīng)歷的能從中學到85%?!倍献鲗W習的過程正是讓學生自己從與別人討論中學,在親身經(jīng)歷中學。在調(diào)查過程中,大部分教師都認為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一種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只有10%左右的教師對此表示反對。有93%(32%非常同意,61%同意)的教師認為同齡人的互相影響能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了解;64%的教師認為合作學習能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
在考察教師對合作學習可能會產(chǎn)生的影響的調(diào)查中,大部分教師(58%)并不擔心合作學習會使學生逃避任務,有52%的教師表示不擔心學生會讓組內(nèi)其他同學多干事。而對與合作學習可能產(chǎn)生的紀律問題,有45%的教師是不確定的。
4.教師的自我效能及個人價值觀。盡管有78%(13%非常同意,65%同意)的教師認為自己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教師(不同意的僅為16%,非常不同意的為0)。但是也有55%的教師懷疑自己對合作學習的理解程度,懷疑自己能否成功實施合作學習,即使在那些受到過合作學習培訓的教師中,也有47%的教師對合作學習的效果是不確定的。同時,只有47%(6%非常同意,41%同意)的教師認為自己受到的培訓為自己成功推行合作學習做好了準備。
合作學習能豐富教育生態(tài),提高學校的生命力,有利于教師的職業(yè)發(fā)展。有64%的教師認為合作學習是和自己的教學觀相一致的;68%的教師認為合作學習能促進自身職業(yè)的發(fā)展。
5.實際報告。從問卷反映的合作學習的實際實施情況來看,74%的教師認為使用合作學習增進了學生的友誼;71%的教師認為在合作學習中,學生起了作用;54%的教師認為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并沒有抵制合作學習。盡管如此,但是在問及“在您班上,有許多學生有效地進行了合作學習嗎”這一問題時,有32%的教師是不同意的,10%的教師非常不同意,23%的教師表示不確定。同時,用李克特量表賦值算出的平均分為2.84,由此可見,總的來說,教師對學生合作學習的效果是不滿意的。
6.社會因素。在這點上,問卷實際包括了家長、同事、學校領導態(tài)度對教師的影響。有78%(10%非常同意,68%同意)的教師認為要成功使用合作學習策略,還需要校領導的支持;71%的教師不認為合作學習與家長的要求相違背;超過半數(shù)的教師表示使用合作學習并不是因為校長或同事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