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保守主義從自由主義發(fā)展而來,在形成過程中糅合了各種觀念。其外交思想主要有:崇尚實力,追求實力外交;美國優(yōu)越論和使命論;主張單級世界和新帝國論。新保守主義通過各種渠道深深影響了美國的對華安全政策,從而使得布什政府的對華安全政策非常的強硬。
關鍵詞:新保守主義;外交思想;影響
中圖分類號:D73/7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09)10—0048—03
雖然布什已經下臺,新保守主義失去大展身手的舞臺,但是新保守主義的社會基礎仍然存在,作為一種思想,其對未來的政治影響力仍不可忽視,研究新保守主義仍有一定意義。
一
所謂保守主義,顧名思義,就是對現(xiàn)狀的保持和對傳統(tǒng)的固守。保守一般是相對激進而言的,而不是相對進步而言的。保守主義并不反對進步,只是反對激進的進步,寧愿采取比較妥協(xié)的方式。作為一個政治術語,“保守主義”起源于歐洲,它是當時的思想家對歐洲大陸的極端自由主義及其引發(fā)的法國大革命的“非難、震驚、恐懼和抵抗”。
建國以來,美國政治基本上是兩黨政治。兩個政黨之間,雖然共同擁有一些基本的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念,但也存在著許多分歧,尤其在面向變革方面,正好存在著一個相對支持變革的政黨,和一個相對反對變革的政黨。前者就是民主黨;后者則是共和黨。美國共和黨反對大政府,反對干預市場,反對政府權利過大造成對公民的損害,所以被稱為保守主義政黨。新保守主義是美國20世紀60年代以來出現(xiàn)的一種保守主義,由于有別于美國共和黨傳統(tǒng)保守主義,因此稱為“新保守主義”。
美國學者彼得·施泰因費爾斯(Peter Steinfels)在《新保守派:改變美國政治的人們》一書中,對新保守主義作了一個簡單的界定,認為新保守主義是對20世紀60年代美國所謂自由主義“過度”的反動Ⅲ。當代的新保守主義是古典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的高度融合Ⅲ。在其理論的形成過程中,它糅合了保守主義、自由主義甚至社會主義的各種觀念,逐漸發(fā)展成一套獨特的思想邏輯體系。
二
新保守主義并不是一個邏輯嚴密的理論體系,而是對當代政治運動的被動反應,是對20世紀60年代美國社會思潮和國內外困境反思的結果。新保守主義的代表人物并不多,但大多是文化界的名流,他們的著作可以說關系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就新保守主義的外交思想而言,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崇尚實力、追求實力外交
美國新保守派仍以霍布斯的“自然狀態(tài)”論和黑格爾的“承認的欲望”論看待當今世界。新保守派強調,面對“所有人對所有人的戰(zhàn)爭”這種國際形勢,軍事實力這樣的“硬力量”是實現(xiàn)國家戰(zhàn)略目標的最有效手段,必須堅決予以維護。新保守派代表查爾斯·克勞塞墨認為,實力是美國擔當世界領袖的先決的、也是最重要的條件。盟國之所以愿意追隨美國,是因為美國的實力可以讓它們搭便車,為它們提供安全保障。非盟國之所以不敢挑戰(zhàn)美國,是出于對美國實力的畏懼,因為它們知道,在力量對比如此懸殊的情況下,與美國沖突無異于以卵擊石,自取滅亡。
(二)強調美國優(yōu)越論和使命論
新保守派認為美利堅民族是最優(yōu)秀的民族,是上帝的選民,美國有著最優(yōu)秀政治的制度,負有向全世界傳播自由民主,按照美國模式改造世界的天賦使命。雖然新保守派對自由派主張所導致的許多現(xiàn)代社會弊病進行強烈抨擊,但總的來說認為美國文明從社會制度到價值觀念,從生產方式到生活方式,都遠比其他文明和民族優(yōu)越,堪稱世界楷模。而許多第三世界國家都無法自己管理自己,是失敗國家,重新殖民化是維護這些地區(qū)秩序的最好保證。這反映了美國優(yōu)越論和使命論的的思想。在冷戰(zhàn)結束后,美國面臨實現(xiàn)天賦使命的良機。在全世界傳播自由民主不僅有助于鞏固國內民眾對美國價值觀優(yōu)越性的信心和共識,而且有助于加強美國在國際競爭中所占據(jù)的道義優(yōu)勢。
(三)單級世界論
伴隨著冷戰(zhàn)結束,新一代新保守派親眼目睹了里根富于進攻性外交政策對蘇聯(lián)的作用。他們還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在他們中間,彌漫著一種民族主義與樂觀主義精神。他們宣稱,世界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即單極時代。在這個單極世界里,美國是當然的領導。2003年,克勞塞默發(fā)表了《單極時代》的文章,為美國的單極霸權及新帝國論打氣。他認為,“9·11”事件不僅沒有根本損及美國的實力,反而從三方面強化了美國與世界其他力量之間的實力不對稱性。首先,使美國強大的軍事實力得以全面展示,尤其是拿下阿富汗更證明了美國軍事實力的獨步天下;第二,證明了美國力量的復原能力及應對危機的能力??植朗录l(fā)生后短短幾天之內,美國政治、經濟,社會一切恢復正常運行,充分展現(xiàn)了美國實力的新形式;第三,促進了大國力量的重新組合,使大國客觀上服從美國的領導和意志??藙谌赋觯绹鴽]有羅馬式的帝國文化,也沒有領土掠奪的欲望,而是一個民主共和國。因而,一個擁有壓倒全球一切其他力量的商業(yè)共和國已經被指定為國際體系的管理者和穩(wěn)定器。
(四)主張新帝國論
冷戰(zhàn)結束后,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超級大國,綜合國力無人能望其項背。在這種情況下,新保守派公開鼓吹美國應該把前所未有的優(yōu)勢地位轉變?yōu)椤靶碌蹏钡匚弧P卤J嘏烧J為,美國應該“接受新的挑戰(zhàn),發(fā)揮帝國的作用,擔負其帝國的重任?!薄?·11”后初期,美國一度通過反恐戰(zhàn)爭進一步加強了自身地位。在這種情況下,克勞塞墨甚至宣稱,世界已經由冷戰(zhàn)結束之初的“單極時刻”進入“單極時代”,除非美國人自己不想要,否則歷史已經給了美國一個帝國。新保守派主張美國要利用當前無與倫比的優(yōu)勢地位,使用強權脅迫、干涉甚至侵略其他弱小的國家,用美國的價值觀念來改造這些國家,以便建立一種全新的、美國治下的、有利于自由和平的世界秩序,使21世紀成為又一個“美國世紀”;其手段主要是單邊主義的、先發(fā)制人的、美國主導的;其目標是實現(xiàn)“單極霸權的穩(wěn)定”。
三
新保守派積極通過各種渠道影響政府決策,將自己的思想付諸實施。其影響渠道主要有:
(一)廣泛團結,積蓄力量,擴大自身影響力
新保守主義并不是一場轟轟烈烈的群眾運動,他們人數(shù)不多,但大多具有親屬、師生和朋友關系,相互關系非常密切。例如,克里斯托一家——新保守主義的“教父”歐文·克里斯托的妻子格特盧德和他們的兒子威廉·克里斯托,卡特一家——多納德·卡特、羅伯特·卡特和佛蘭德里克·卡特,都是鼎鼎有名的新保守主義的健將,而且這兩家關系也非常緊密;而其他的新保守主義者也同上述人物保持著非常密切的私人關系。新保守派利用內部這些錯綜復雜的相互關系,加強內部聯(lián)系。
新保守派不但在內部通過各種紐帶結成堅固的關系網(wǎng),而且還通過團結其他右翼團體勢力,最大限度影響政府。作為美國外交政策的右翼勢力之一他們利用同傳統(tǒng)保守派和宗教勢力在利益上的共生關系,與其結成了強大的保守主義聯(lián)盟。早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新保守派就利用“當前危險委員會”、“自由世界委員會”和“道德準則和公共政策中心”探索猶太教、天主教中的保守派與基督教右派共有的道德基礎來聯(lián)系各方,隨后又通過“自由之家”和“全國民主基金會”把社會保守派人士發(fā)展為新的國際主義者,并在支持以色列議題上,與“基督教右翼”組織走到一起。到了20世紀90年代末,新保守派已把反共派、基督教右翼和社會保守派等各色右翼派別集合在美國新霸權的旗幟下。這個有新保守主義者領導的右翼聯(lián)盟,在布什上臺后、尤其是“9·11”事件后,向美國民眾和輿論界發(fā)動了規(guī)??涨暗男麄鞴荩杂绊懻?,擴大自身影響力。
(二)通過控制智庫、學術刊物和媒體,影響政府決策
最初,新保守派在保守思想庫美國企業(yè)研究所和國際戰(zhàn)略研究中心(CSIS)中安插干將、結交盟友、兜售思想。1997年,新保守派們創(chuàng)建思想庫“美國新世紀計劃”,負責人加里·施密特解釋了創(chuàng)建初衷:“我們的想法就是創(chuàng)建一個與眾不同的智囊團。我們定期就各種熱點話題準備一頁紙的備忘錄,提出我們的觀點,然后將它寄給華盛頓2 000名最有影響力的人士。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辦法?!痹谠撍枷霂斐闪⒆谥忌虾炞值?l位右派頭面人物,就有切尼、拉姆斯菲爾德、沃爾福威茨等現(xiàn)任布什政府高管。
除操縱《評論》、《國家利益》和??怂剐侣勁_等自身的重要陣地外,新保守主義勢力還滲透到《外交》、《紐約時報》和《華盛頓季刊》等相對中立的權威刊物,以及《國家評論》等傳統(tǒng)保守派的陣地。比如,1998年6月22日,在《紐約時報》發(fā)表的文章中,卡根和克里斯托爾批評克林頓政府的對華接觸政策存在“不幸的偏差”,損害了美國的戰(zhàn)略利益和道德利益,在各個領域都面i臨失敗。他們主張“美國應該在語言和行動上都明確表示,對于中國的戰(zhàn)略野心,將采取遏制行動”,因此要扭轉美國軍事力量不斷下降的趨勢。
在美國,媒體被稱為“另一個政府”及“政府的第四個部門”。新保守主義及其右翼聯(lián)盟通過在美國學術界和輿論界的大力鼓噪,使新保守主義思想和戰(zhàn)略很大程度上左右了美國輿論和外交政策制定,最具影響力的《旗幟周刊》甚至被稱作“了解布什政府所思所想”的窗口。
(三)進入政府、控制國會和利用議員,直接或間接影響政府對外政策
利用總統(tǒng)大選為總統(tǒng)候選人出謀劃策,初步制定對外政策的基本框架。大選期間,總統(tǒng)候選人為了當選,迫切需要物色一幫出謀劃策的外交政策顧問。布什對國際事務不甚了解,因此他非常看重外交政策顧問的作用。布什為此選擇了一大批新保守主義分子作為其外交政策顧問。布什上臺后,許多新保守主義者自然而然在政府內擔任要職。如,國防部副部長沃爾福威茨、國防部國防政策委員會主席理查德·珀爾和助理國務卿約翰·博爾頓等。這種重要職位的取得,為他們影響美國的外交政策提供極其便利的條件。
1994年11月國會中期選舉時,共和黨贏得參眾兩院多數(shù)席位,標志著新保守主義思潮在美國再次占據(jù)主流地位。新保守主義還在1998、2002年國會中期選舉中接連獲得參眾兩院多數(shù)席位。這為新保守派影響美國政府的對外政策提供了方便條件。比如,2001年10月國會還規(guī)定成立一個“美中安全審查委員會”,以調查和評估兩國經貿關系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影響。該委員會必須每年向國會提交一份調查報告和政策建議,以防止中國利用雙邊經貿關系增強軍事力量。
決議案雖然對政府沒有法律約束力,但它是代表“民意”的國會議員的“心聲”,同樣會給行政當局以強大的壓力。2001年4月初,國會中的新保守派議員糾合82名眾議員聯(lián)名致函布什總統(tǒng),要求他批準向臺灣出售先進的“宙斯頓”驅逐艦。盡管迄今為止布什政府尚未做出決定,但新保守派議員的反華行動已在華盛頓營造了對臺售武升級的濃厚氣氛,為2001年4月布什政府對臺售武的大規(guī)模升級鋪平了道路。
四
新保守主義對布什政府的對華安全政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21世紀初,如何確定未來美國國家安全戰(zhàn)略的重點,是新保守派最為關心的問題,因為這一問題涉及美國21世紀的長期戰(zhàn)略制定。美國新保守派把矛頭指向中國,他們認定中國是美國潛在的戰(zhàn)略競爭對手,而非戰(zhàn)略伙伴。要求布什政府改變克林頓政府的對話接觸戰(zhàn)略,實行遏制戰(zhàn)略,建議美國在亞太地區(qū)進一步加強日本和印度的關系,與他們形成軍事聯(lián)盟體系從而對中國構成“包圍”。這些觀點在后來的布什政府中得到了貫徹執(zhí)行。主要表現(xiàn)在:
(一)把中國定位于美國的戰(zhàn)略競爭者
上臺伊始,布什政府便把中國視為美國“戰(zhàn)略競爭對手”。1999年11月19日,布什總統(tǒng)在加州里根圖書館發(fā)表演講,第一次闡述了對華外交政策。他說:“我們必須把中國看清楚,而不是通過裝腔作勢和伙伴關系的透鏡,……所有這些事實都是我們必須正面加以面對的,中國是競爭者,而不是戰(zhàn)略伙伴?!?/p>
(二)美國在安全上追求對華的相對獲益
相對獲益指一個國家獲益超出其他國家獲益的部分。布什政府把中國看作是自己的競爭對手,而非戰(zhàn)略伙伴。因此,在安全問題上,美國追求對華的相對獲益,遏制中國崛起。具體表現(xiàn)以下幾個方面:(1)限制對華高技術出口——尤其是軍用技術;(2)堅持發(fā)展外空作戰(zhàn)能力;(3)支持針對中國的恐怖主義。
(三)提升美臺軍事關系
臺灣問題是中國解放戰(zhàn)爭的遺留問題,至今還沒有獲得徹底的解決。而美國歷屆政府都與臺灣發(fā)展關系,明里暗里的承擔對臺灣的安全義務,阻撓中國大陸解決臺灣問題。布什執(zhí)政后大力提升美臺軍事關系主要表現(xiàn)在:加強對臺軍售;提升美臺軍事合作;美國準備介入臺海沖突;促使日本介入臺海問題等以此阻撓中國解決臺灣問題,牽制中國發(fā)展。
(四)加強對中國前沿軍事部署
關島位于西太冰洋的心臟位置,處于美國封鎖中國第二島鏈的核心。五角大樓決定將美國海軍的主要戰(zhàn)力從大西洋轉移到太平洋。2001年以來,美國海軍在關島設置了第15潛艇艦隊司令部,部署了3艘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這些潛艇是美國軍火庫中最先進、功能最多的武器之一。在完成上述部署后,美軍還考慮將關島部署的核潛艇增加到10艘。同時還將擴建關島海軍基地,以便航空母艦停泊,計劃在太平洋地區(qū)部署美國11艘航母中的6艘。美國空軍自2004年2月開始在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部署6架B—52轟炸機,這是自越南戰(zhàn)爭結束后美國首次在關島部署這種飛機。五角大樓還宣布空中加油機、“全球鷹”無人偵察機和B—2隱形轟炸機等大批先進軍機也將部署在關島基地,并提前裝備新一代遠程轟炸機。對于將這種原計劃在2037年服役的轟炸機提前至2018年服役,美國國防部官員直言不諱地解釋說:“提前的原因是中國”。一旦美國軍事部署到位,美軍的行動能力將進一步增強,這將大大牽制中國的軍事行動。
(五)強化與中國周邊國家關系,圍堵中國
美國還不遺余力地在東北亞,東南亞,中亞、蒙古等中國的周邊國家和地區(qū)增強軍事存在和擴大政治影響、多方位地擠壓中國的外交空間,四處尋找“制衡”中國的伙伴,以形成針對中國等大國的預防性合圍態(tài)勢。同時美國還強化了美歐(戰(zhàn)略對話)、美澳日(戰(zhàn)略協(xié)調)、美加墨(“北美共同安全計劃”)等盟國體系的戰(zhàn)略協(xié)調,在對華武器出口和兩用技術出口等方面加大了監(jiān)控力度。圍堵中國,遏制中國的崛起。
總之,布什政府的對華安全政策深受新保守主義影響而表現(xiàn)出非常強硬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