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馬克思的新哲學思想形成的歷程中,《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具有重要的轉折意義?!爱惢痹凇妒指濉分蓄l頻出現(xiàn)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馬克思的異化勞動理論,是對前人的揚棄與發(fā)展,在《手稿》中以及之后的思想中都具有重要的分量。人們往往從否定的角度看待異化以及異化勞動,而對包含于異化中的對象化以及異化對于發(fā)展的作用并沒有予以必要的關注與重視,當我們全面地辯證地分析對象化、異化與人的發(fā)展的關系時,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對象化;異化;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A11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09)10—0022—02
一、對象化與異化
馬克思的異化觀是在繼承和突破前人的基礎上提出的。在黑格爾的《精神現(xiàn)象學》中,異化成為一個專門的概念。在黑格爾的哲學意域中,所謂異化,就是“自我意識把自己的人格外化出來,從而把他的世界創(chuàng)造出來,并且把他創(chuàng)造的世界當作一個異化的世界看待?!弊晕乙庾R的發(fā)展過程,就是把“自己變成他物,變成他自己的對象和揚棄這個他物的運動”,即“先將自己異化,然后從這個異化中返回自身”。由此可見,黑格爾賦予異化的哲學含義是,從主體分裂出一個與主體相對立的客體,這個客體雖然與主體對立,但又要被主體揚棄掉。黑格爾的異化觀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其一,異化是絕對理念向自然、社會的外化和退化。其二,異化是思維(意識)的對象化和客觀化。一切精神向物質領域的飛躍,認識向行動的轉化,理論向現(xiàn)實的變化,都可以看作異化。簡而言之,黑格爾的異化可以說是唯心主義的絕對理念的外化。
費爾巴哈站在唯物主義的立場上,批判了黑格爾唯心主義異化觀,建立了人本主義異化觀。他把黑格爾的唯心主義比作神學,推倒了絕對理念的主體地位。把人作為異化的主體,主要從宗教批判的角度提出了“人的本質異化”的理論。他說“上帝的本質不是別的,只是擺脫了自然限制的人的本質”,“人使自己的本質對象化,然后,又使自己成為這個對象化了的、轉化為主體、人格的本質的對象?!彼x予異化新的哲學含義是:主體把自己的本質對象到某物(如上帝)上,這個某物不但與主體對立,而且反過來控制、支配異化出了它的主體。費爾巴哈的異化實際上是指主體本質的對象化,并且對象化的某物反賓為主,控制主體。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黑格爾的異化實際是指絕對理念的外化,費爾巴哈的異化是指主體的本質的對象化,且對象之物控制主體。那么,馬克思借助于費爾巴哈的過渡,有意把異化和對象化這兩個概念嚴格的區(qū)分開來,賦予了它們完全不同的含義,開創(chuàng)自己的異化理論。黑格爾把異化理解為絕對的自身(絕對精神)分裂出對象又在認識對象中認識自身揚棄異化了的對象。費爾巴哈把異化理解為人把自己的本質對象化給了上帝卻反過來受到上帝的支配。按照馬克思的思路,如果我們暫且避開唯心主義的一元論不談。那么黑格爾所主張的主體(意識)統(tǒng)一客體就是主體(意識)的對象化,費爾巴哈講的主體的本質的對象化也是對象化,而費爾巴哈主張的客體支配主體則是異化。黑格爾把絕對精神的外化說成是異化,與馬克思所主張的人的本質的對象化在含義上是吻合的,但馬克思反對黑格爾式的把主體的外化說成是主體自身的分裂,而只認為是主體把自身的本質外化(對象化)給別物,這就與費爾巴哈認為的人把自己的本質對象化給上帝相吻合,但是馬克思的對象化的對象不是指上帝,而是把對象化的對象擴展到一切物體(主要是指主體可以施加影響的物體),而且他注意到了當主體本質在向客體對象化的同時客體性質又可以向主體對象化,這樣可能產生雙向的對象化。馬克思所謂的異化是指,只有在主體將自己的本質對象化給別物,這種別物反過來支配、控制主體時才是在發(fā)生異化。這里我們可以看出,馬克思的異化并非全然具有否定意味。
二、對象化勞動與異化勞動
馬克思通過對近代西方哲學異化概念的改造,嚴格區(qū)分對象化和異化,區(qū)分對象化勞動與異化勞動,肯定勞動的價值,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生產方式下的異化勞動,在現(xiàn)實經濟活動中尋求革命的道路。
馬克思的異化勞動概念,是他綜合經濟學、哲學相關概念的理論獨創(chuàng)。異化勞動理論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勞動產品的異化、勞動活動的異化、人的類本質的異化、人與人的關系的異化。馬克思認為,造成異化勞動的原因是私有制。但是馬克思并不否認勞動的價值,也沒有一味否定異化勞動的價值,通過對對象化勞動與異化勞動的區(qū)分,他要達到的是揚棄異化勞動的否定性成分,達到更高層次的自由自在的對象化勞動。
馬克思認為對象化勞動是勞動的肯定方面,指人們在對自然界改造的過程中,實現(xiàn)勞動,創(chuàng)造產品?!皠趧赢a品就是固定在對象中的、物質化為對象的勞動,是勞動的對象化?!眲趧拥膶嵸|就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人的自由的有意識的類生活表現(xiàn)為勞動,或者說,勞動成為人的類生活的本質。那么,勞動又以什么形式而具體地表現(xiàn)出來呢?馬克思說:“勞動的現(xiàn)實化就是勞動的對象化”。勞動的對象化是任何社會物質生產的共同內容,是人類賴以生存、發(fā)展的自然基礎。異化勞動主要是對象化勞動過程中出現(xiàn)否定后產生——“勞動所產生的對象,即勞動產品,作為異己的東西,作為不依賴于生產者的力量,是同勞動對立的。”“勞動的這種現(xiàn)實化表現(xiàn)為勞動者的非現(xiàn)實化,對象化表現(xiàn)為對象的喪失和為對象所奴役,占有表現(xiàn)為異化、外化?!币驗閯趧赢a生的產品不僅不歸勞動者所有,反而成為壓迫、奴役勞動者的異化力量。馬克思認為,對象化勞動不等于異化勞動,異化勞動包含對象化勞動。把對象化勞動和異化勞動結合在一起的是私有制。勞動本應是對象化的勞動,在一定的條件下才發(fā)生異化,只有當社會勞動發(fā)展不足、分工固化、私有制形式使勞動者產品成為壓迫、奴役自身的力量時,對象化勞動才蛻變?yōu)楫惢瘎趧印?/p>
馬克思區(qū)分異化與對象化,其意義在于:必須看到揚棄異化勞動,不是取消一切勞動,不是指異化勞動毫無意義,而只是取消勞動的否定方面而保留并在更高層面發(fā)展勞動的肯定方面,異化勞動只是一個歷史范疇,私有制也只是歷史暫時性的。
三、異化勞動與人的發(fā)展
讀完《手稿》,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馬克思的異化理論與人的發(fā)展理論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也正因為如此,《手稿》中關于人的發(fā)展思想后來也成為學術界爭論的一大熱點。其中人的異化是一種退化還是進化,便是爭論的一個重要內容。在爭論中對異化所持的態(tài)度也基本是全盤否定,由此我們也有必要重新作一番審視。
從前面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出,異化勞動過程中包含著對象化勞動。對象化勞動為人的發(fā)展提供重要的物質基礎和實踐經驗。對象化勞動是勞動的肯定方面,是任何社會物質生產的共同內容,是人類賴以生存、發(fā)展的自然基礎?!肮I(yè)的歷史和工業(yè)的已經產生的對象性的存在,是人的本質力量打開了的書本。”對象化勞動產生的勞動產品顯然是勞動對自然物體加工的結果,這就建立起了勞動者與自然界的關系。在這一關系中,勞動的人將自身的自由而有意識的生產活動的本質通過勞動加注于作為勞動對象的自然物體上,使自然物體按照人的愿望而成為人的產品。由此,一方面,勞動產品凝結了人的自由而有意識活動的本質力量,即人將自身的本質力量對象到自然物體上,另一方面,人也能把握自然物體可以成為人的勞動產品的性質和規(guī)律,即自然物體將自身的性質和規(guī)律也對象到人身上。這樣自然界將具有屬人的本質,人本身具有自然的本質,人的本質也進一步得到改造與豐富。這種對象化活動對勞動的人有著雙重的意義,即人以自己的本質力量創(chuàng)造著勞動產品,又以自己的本質力量去獲取外界的知識,人改變著外部的世界,人發(fā)展著自身的能力。所以,在哲學論證的層次上,“一方面為了使人的感覺變成人的感覺,而另方面為了創(chuàng)造與人的本質和自然本質的全部豐富性相適應的人的感覺,無論從理論方面還是從實踐方面來說,人的本質的對象化都是必要的。”
在馬克思看來,人的發(fā)展過程其實是異化與異化的揚棄過程,“共產主義是私有財產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的揚棄”,人的發(fā)展目標是要達到共產主義的“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達到“存在和本質、對象化和自我確證、自由和必然、個體和類之間的斗爭的真正解決”。馬克思正是在批判資產階級經濟學說和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意義上使用異化理論的。在《手稿》中,馬克思用異化這一理論武器系統(tǒng)地批判了資本主義私有制下的生產方式,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人的異化現(xiàn)象。但是,他并未因此便武斷地得出結論說人的異化是一種退化,相反,馬克思認為,異化是發(fā)展的一種特殊的否定性形式,是人自身在歷史發(fā)展中的一個必經階段。這實際上是肯定了異化在一定歷史階段上的進步意義。解讀《手稿》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馬克思把異化作為工業(yè)和科學發(fā)展的形式,并進一步闡明了這對人與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意義。他明確指出:“全部人的活動迄今都是勞動,即勤勞(Industfie),是從自己本身異化出去的活動?!瘪R克思認為,自然科學同樣是在異化的形式上發(fā)展起來的,“它不得不直接地完成[人的關系的]人化”。不僅如此,他還進而指明了自然科學通過工業(yè)對人與社會發(fā)展的意義在于“改造人的生活,并為人的解放做準備”。異化是人在發(fā)展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一個否定階段,它是人自身發(fā)展的一種特殊形式。人與社會正是在“肯定一否定一否定之否定”這樣一個辯證過程中向前發(fā)展的。異化勞動只是一個歷史范疇,人在異化勞動的過程中得到發(fā)展,異化勞動不是人的目標,只是作為發(fā)展的必經環(huán)節(jié),是人發(fā)展的一種否定性形式。不可否認的是,異化與私有財產和舊式分工聯(lián)系在一起,導致了物對人的統(tǒng)治以及人對人的統(tǒng)治,對個人則導致了畸形發(fā)展的“單向度的人”,馬克思并沒有忽視這些,而且他對此進行了深刻的批判與揭露。異化的否定性成分決定了它最終只有在揚棄自身中發(fā)展,異化與發(fā)展的辯證關系在于:異化作為發(fā)展的特定環(huán)節(jié),有其必然性,同時異化中的否定性成分又決定了它在發(fā)展中被揚棄。在揚棄過程中,異化與發(fā)展也將會是一個長期的甚至是相伴而生的“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