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的語文課堂中,教師只能用繪聲繪色的教學語言來創(chuàng)設情景,傳情達意。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fā)展,這種方式已遠遠不能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求知欲望。新課程標準的制訂和實施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它既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勤于動手,樂于研究,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又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重視學生個性發(fā)展,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fā)展。在這種背景和時代要求下,中學語文老師倍感責任重大。現代科學技術能發(fā)揮功能,傳達教學信息,用圖、文、聲、像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啟發(fā)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張揚和發(fā)展學生個性,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首先,多媒體教學手段能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自我表現欲望和創(chuàng)新意識
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是學生學習成功的有力保障。中學生的個性心理品質處于發(fā)展階段,他們對新知識的需求量大,喜歡追求新鮮事物,傳統語文教學中模式渠道窄、空間小,限制了學生思維發(fā)展,滿足不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多媒體圖像清晰、聲音逼真,對感官具有強烈的刺激作用,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學習興趣濃厚,積極主動學習。在執(zhí)教《黃河頌》時,我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在簡短的導語之后,讓學生靜聽配樂朗誦:美妙的旋律,深情的朗誦,真實的畫面,學生趣為之生,心為之律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多形式朗誦,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詩的情感、思路,品味語言,并與《長江之歌》作比較,學生很快進入了和諧、開放、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氛圍中,讀得深情,議得熱烈,發(fā)言勇躍且見解到位新穎,較好地激發(fā)了學生自我表現的欲望和創(chuàng)新意識。
其次,多媒體教學能增強直觀性,讓學生感知豐富形象。提高認識水平。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新的課程標準界定語文素養(yǎng)的主要內容有: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豐富的語言積累,語感能力和思維能力,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以及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
“正確的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是對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描述,是在實踐運用層面上對語文“工具性”內涵的準確概括,是我們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也是學生終身學習和發(fā)展的需要。
多媒體可以大量存儲信息和快速檢索信息,能夠加大語文課堂教學的知識容量并靈活掌握教學節(jié)奏,增強語文課堂的直觀性、形象性、生動性、豐富性,有效地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執(zhí)教《最后一課》時,我根據學生對二戰(zhàn)歷史缺乏了解的實際情況,先播放了《二戰(zhàn)史錄》中巴黎淪陷的片段,調動起了學生情緒,然后播放《最后一課》的配樂朗讀,讓學生的情緒再次深化,接著把“九·一八”事變和南京大屠殺的片斷放給學生看,緊扣小說的三要素,讓學生分組、自主、合作、探究,暢所欲言。這樣一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自然得到了有效的培養(yǎng)和提高。
再次,多媒體能精選資料,充分調動學生思維能力,有重點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
思維是認知的核心,而思維首先建立在人腦對事物直接具體的感知基礎上的。多媒體可以便捷地精選資料,向學生提供想象和聯想的素材,讓他們加深對作品的理解,觸景(事)生情,發(fā)揮聯想和想象。我在上《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一文時,使用計算機精心設計,把多方面觀察事物、思考問題的觀點圖文并茂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并下發(fā)從網上下載、復印的滿分作文《答案是豐富多彩的》、《突破思維定勢》,讓學生把觀點與圖文結合,把此文與彼文比較,把己文與別文對比,把現實與文章對照,語文能力尤其是思維能力得到了重點的訓練與提高。
最后,多媒體教學能靈活運用比較的方法,提高課堂效率
前蘇聯教育家鳥申基斯說過:“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來了解世界的一切的?!痹诮虒W中重視引導學生比較能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事物的本質特征。教師在備課時恰當利用直觀、形象、生動的素材制成多媒體教學軟件,可將平時無法看見或看清的、抽象的,特別是難得放在一起讓學生觀察的事物的現象、過程、情景再現于課堂,讓學生在整體與局部,動與靜,虛與實,相同點與相異點等方面充分感知,全面比較,這無疑有利于課堂結構的優(yōu)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種優(yōu)化帶來的課堂效率,是“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嘴”的傳統教學難以達到的。教學《孔乙己》和《范進中舉》兩課文時,使用多媒體教學把課文進行全方位的比較教學,效果明顯。
總之,多媒體教學手段中課文課堂有巨大的優(yōu)化功能,它能夠讓學生在直觀、生動、和諧的學習情景中產生一種想學、愿學、好學、會學的學習心理,學生的視聽、記憶、理解、實踐、創(chuàng)新等方面的能力都易出現最佳狀態(tài),由此產生最佳的教學效果。不過,任何東西都有利有弊,多媒體教學也是一把雙刃劍,只要我們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正確處理好多媒體教學手段、教師、學生、教材之間的矛盾,做到四者有機結合,就一定會優(yōu)化語文課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