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課前導語像戲劇的序幕,讓學生心馳向往,像巨大的磁石,具有強大的作用力,讓學生備受吸引,像投石于激浪之中,讓學生啟開思維的大門,點燃智慧的火炬?!傲己玫拈_端是成功的一半”。什么樣的導語才算是好的導語呢?導語設計達到新奇性、達到藝術(shù)性、不乏知識性。導語設計的方法也是千姿百態(tài)、異彩紛呈的。選用哪一種方法,一般由教學內(nèi)容所決定。
一、描摹實景
就是指讓教師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描摹一幅圖景或一種意境,從而讓學生深受感染,激情澎湃。如在教授《荷塘月色》時,運用了這種方法:“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葉子,亭亭的荷花像舞女的裙。還傳來縷縷荷香。讓我們跟隨朱自清先生去欣賞美麗的荷塘月色吧?!?/p>
這段導語,既傳神描述了客觀景物又抒發(fā)了主觀情感,語言形象生動,一幅多姿多彩、極其絢麗的美景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激起學生對荷塘的美好憧憬,從而滿懷激情的投入到學習中。
二、激情演說
面對社會的黑暗,有良知的人做出了如下的選擇:
“真的猛土,敢于直而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魯迅先生而對兇殘殺害劉和珍等青年的段祺瑞政府,不是沉默不語,而是用投槍和匕首般的文字給他們迎頭痛擊——“兇殘的殺人者居然昂起頭來,不知道個個臉上有著血污……”同學們誰是真正的猛士,真正的英雄呢?讓我們跟隨魯迅先生去認識他們,緬懷他們,進入《紀念劉和珍君》。這樣的演說讓學生很快沉浸在對英雄的深情懷念之中,學習時就更能體味其深摯殷厚的感情和蕩氣回腸的韻味了。
以上導入方法均屬投石激浪,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其特點是利用導語刺激學生思維的興奮灶,激發(fā)學習動機及學習興趣,從而帶動全篇的教學,以“一波”之“動”帶動“萬波”之“隨”。
三、多條途徑
即教師在課堂上利用教學掛圖、模型、錄音、錄像、FLASH動畫等教具,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教具分為視覺型教具、聽覺型教具、視聽型教具。
魯迅的小說《祝?!房梢哉故鞠榱稚┎煌瑫r期的面貌,讓學生留心觀察其異同(特別是眼神的變化),教師穿插引導,讓學生深切體驗舊社會的黑暗和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zhì)。
聽覺型教具如錄音。錄音有課文朗讀帶和與課文相關(guān)的樂曲,朗讀帶既能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技能,又能讓學生沉浸在朗讀者所創(chuàng)設的情感氛圍之中。如李清照的《一剪梅》有相應的樂曲。除了播放相應的樂曲,還可以播放與文意相符的歌曲,講《孔雀東南飛》時可播放《梁?!贰?/p>
四、常識介紹
即介紹作者寫作時的相關(guān)背景,讓學生了解關(guān)于當時社會政治、經(jīng)濟的一些信息。中學語文不僅選編了一些現(xiàn)代作品,而且還選編了古代、當代作品,甚至還有外國作品。現(xiàn)代作品容易理解,而古代、當代作品、外國作品就會給學生的理解制造障礙。為了消除這些障礙,就應該在導語中述說歷史知識、時代背景,讓學生理解文意,與作品產(chǎn)生共鳴。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文章描繪了月色下的荷塘美景,表達了作者苦悶的內(nèi)心。因此教師在開頭導人時就須介紹當時的背景:“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中國處于黑暗之中,許多愛國的知識分子不滿現(xiàn)實,但又不知如何改變現(xiàn)狀。因而內(nèi)心苦悶、彷徨,朱自清就是其中的一員,這篇文章正是他這種心情的流露。”這樣學生學起來就輕松多了。已有的舊知識出發(fā),或引出新知識,或類比以求異,或多項而勾連,讓它來一個螺旋式的循環(huán)反復,使能力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以上導人均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教學情境,作出了巧妙的鋪墊,為整篇課文的教學搭橋鋪路、蓄勢興波,“山雨預來”之時,“風”已“滿樓”。
新課導人的方式林林總總,精彩紛呈。在語文教學這片土地上,他們猶如一株株奇花異草,彌散著誘人的芬芳,煥發(fā)著燦爛的光彩。
如何確定議論文的論點
何明杰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常常需要對人、事、物或某些現(xiàn)象表明態(tài)度,發(fā)表意見,闡述觀點,這就是議論。什么叫論點?我們在閱讀教學中已經(jīng)學習過,它是作者對所要議論的問題所持的見解和主張。一篇議論文有一個正確鮮明的論點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議論文的靈魂,是議論文寫作所要達到的目的。議論文一般只有一個中心論點,有的議論文還圍繞中心論點提出幾個分論點,那么在初中階段,如何確定一篇議論文的論點呢?下面是筆者根據(jù)長期的教學經(jīng)驗的簡要概括。
一、對議論文論點的要求
寫議論文時,要注意把中心論點和分論點交代清楚。中心論點是議論文的基本觀點,它是全文的主旨和核心,在文章中起主導作用。從屬論點是說明中心論點的論據(jù),是為中心論點服務的。提出論點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的題目本身就是論點如,《儉以養(yǎng)德》,在文章的開頭提出論點;《談骨氣》在文章的中間提出論點;《想和做》想和做是分不開的,一定要結(jié)合起來,在文章的結(jié)尾提出論點;《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從文章中歸納出論點,如:《從三道萬》。但總的來說不管是哪種方法提出的論點,對一篇議論文的論點都要求達到以下幾點要求:
①論點要正確,寫議論文的目的是為了宣傳真理、明辨是非、分清正誤、區(qū)別美丑,所以,思想觀點正確是首要的。
②論點要鮮明,作者在文章中必須旗幟鮮明地表明自己的觀點,毫不含糊地說出自己的見解,使讀者一目了然,明確理解。
③論點要嚴密,論點的表達必須周密嚴謹,無懈可擊,不給持有異議的人以可乘之機。
④論點要集中,在一篇議論文中,只能提出一個中心論點,全篇文章始終圍繞一個論點展開論述,把道理說深說透,解決問題。
⑤論點要深刻,文中提出的論點,應該是作者對于事物的新鮮、獨到的見解,能夠深入地揭示事物的本質(zhì),而不是一般化的老生常談,以便更有力地說服讀者,給人以深刻的啟迪。
二、通過現(xiàn)實生活,提煉論點
論點是作者要告訴讀者的某種道理,這些道理從哪里來呢?從現(xiàn)實生活中來。生活中各種各樣的“事”,各種各樣的“理”。我們可以透過“事”的現(xiàn)象去發(fā)現(xiàn)內(nèi)在的“理”。并且認識這個“理”是同類“事”所共有的,這樣我們就認識了生活。這個我們所認識的“理”,就可以用作議論文的論點。比如我們在生活中經(jīng)??吹降幕蚵牭降囊恍┪幕茖W知識比較缺乏的人,經(jīng)過自己的勤奮努力作出成績,甚至有所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從中我們就可以得出這樣一個道理:即使是文化基礎羞的人,只要努力,也會有所作為。我們就可以用這個道理做論點,去激勵那些自認為基礎差而躊躇不前的人。例如“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來歷,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世傳李白讀書象耳山中,學業(yè)未成,即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赘衅湟猓€卒業(yè)”。經(jīng)過五年的刻苦努力,他熟練地掌握了語言??梢杂眠@個成語的來歷去激勵那些思想懶惰的人,進而可以用作文章的論點。
三、通過分析論據(jù)認定論點
有些議論文是運用邏輯推理的方法來證明觀點的,我們就可以依據(jù)論據(jù)和論點是證明和被證明的關(guān)系這一點,通過分析論據(jù)證明了什么,來找論點。例如《談骨氣》,文中舉了三個事例:文天祥至死不投降;窮人在困苦中不吃嗟來之食;聞一多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不肯屈撓。這些人的事例證明了什么呢?證明了“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這便是文章的中心論點。
四、通過分析文題、文首或文末部分而得出論點
文題是把握論點的一把重要的“鑰匙”,有些文題本身就是論點,如《反對自由主義》;更多的文題是揭示了論題,如《理想的階梯》,盡管它不是現(xiàn)成的論點,但也為認識論點指明了方向。文中有表明論點的中心句,而且這些句子往往在文首或文末部分,這是認定文章論點的又一竅門;但與文題一樣,也須從實際出發(fā),如有中心句不妨“拿來”,為我所用;如沒有切勿硬湊。如果發(fā)現(xiàn)文章從頭到尾并無明確的觀點,這時,我們要學會根據(jù)內(nèi)容來歸納論點。歸納論點時,首先要領會全文的內(nèi)容,明確議論的問題以及對這一問題作者持有的看法,然后,用概括的語言表述出來。
五、名言警句可以直接用作文章中的論點
在議論文中,引用名言警句,不但體現(xiàn)語言的豐富,還能增強觀點的說服力,使文章頓時有了亮色,有了文化氣息,收到錦上添花的效果。在議論文中,名言警句是從生活中直接提煉出來的一個道理,言簡意賅,可以贏接用作文章的論點。比如:“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人不可傲氣,但不可無傲骨”等等,這些警策之句是古今之人對生活的總結(jié),是思想的結(jié)晶,已經(jīng)被公認為是普遍的道理,頻頻被世人所引用,當然也可以用來做文章的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