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表達能力是學生的一項基本技能,也是高考地理十項能力要求之一。幾年的高考閱卷中發(fā)現(xiàn):語言表達能力不好,不善于使用學科語言準確完整簡練地表達回答,已成為考生失分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新課標的實施,對考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要求更高。面對這種形勢,我們?nèi)绾尾拍苡行岣邔W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呢?
一、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是根本
準確簡練的表達源于準確清晰的思維?!傲巳挥谛?,才出之于口”??梢娕囵B(yǎng)思維能力對于表達能力的提高是多么重要。
首先,教師授課要充分展示地理思維的過程,這是學生思維的模板。通過教師條理清晰,邏輯嚴密、完整準確的分析地理事物和現(xiàn)象的成因以及地理的基本原理,使學生逐漸體會地理思維的特色,進而模仿、練習逐步形成其地理思維能力。比如區(qū)域地理的教學,平鋪直敘,單純羅列地理現(xiàn)象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任何一個區(qū)域學習,都要從位置開始,分析組成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的關系,即地形影響氣候,位置影響氣候,地形和氣候又影響河流,反過來河流和氣候又影響地形等。各要素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并引導學生找出起主導作用的要素。
其次,精心設計,提出思考問題。如果問題設計得新穎巧妙,使學生興趣盎然地積極思維,通過思維過程的展示體現(xiàn)地理思維的魅力。
如,日界線教學時設計問題:孿生子姐妹生日為什么差一天?
地球運動學習時設計問題:太陽會從北邊出來嗎?
如果黃赤交角變?yōu)榱銜惺裁船F(xiàn)象?
最后,要善于剖析,教會思維方法。如,在剖析問題時,告訴學生從何處去想,如比較地理事物要根據(jù)被比較內(nèi)容的本質(zhì)特征,列出可比項目;分析地理成因時要從與其有因果關系的因素去考慮;綜合區(qū)域特征時則要從各組成要素的特征入手等。
二、構建完整的知識結構和體系是基礎
完整的知識體系是思維的基礎。所以復習中幫助他們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是一個重要任務。如,氣候的影響因素;影響工、農(nóng)業(yè)的區(qū)位因素;影響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各種環(huán)境問題形成的自然和人文因素有哪些等。
只有把握這些完整的知識框架,才能在高考答題中抓全采分點,少失誤,提高學生的答題能力。
三、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實踐是提高表達能力的最終途徑
學生的表達能力源于學生的地理思維。而地理思維能力只有在學生學習和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只有給他們機會,讓他們?nèi)ゾ毩暋嵺`,他們才能真正的形成地理思維。
在課堂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多給他們展現(xiàn)地理思維、表達問題的機會。如,多開展課堂討論、開展課前五分鐘演講和辯論,通過課堂上豐富多彩的情境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的思維,鍛煉學生的應變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考試中要充分發(fā)揮主觀題的作用,一道好的主觀題就是地理思維的一次好的訓練機會。通過它,我們能展示出學生思維的缺陷,糾正學生的不良的思維習慣。學生往往只愛做選擇題,因為相對簡單,省時間,遇到主觀題則不愿做,認為太浪費時間,也做不好。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就很難得到提高,也就難免高考時吃虧了。所以,利用好主觀題,讓它成為我們訓練思維和提高表達能力的助手。
我們還應加強平時對學生學科術語運用的要求。只有把學科術語應用到平時的課堂中,表述力爭準確,才能在高考有限時間內(nèi)準確清晰地表述問題,提高地理成績。
寫人記事與課文教學
康秀峰
語文的基本能力包括聽說讀寫等諸多方面,這是語文課所要訓練的基本內(nèi)容之一。它的培養(yǎng)需要多方面進行,課內(nèi)與課外,老師的正確引導與學生日常的主動訓練,都是非常重要的。初中語文教材中選用的課文都是比較典范的文章,它們不僅可以給學生許多方面的語文基基知識,更能在寫作訓練中作為典型的范文讓學生去參考、模仿,給學生一些寫作的基本方法。
在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往往是課文教學與作文訓練分別開來,結合不緊密。如果能夠把寫作基本方法及其運用在課文教學過程中不失時機地結合并適時進行片斷訓練,使學生既能理解課文的寫作特色,又能很輕松地掌握一些寫作基本方法,提高寫作能力,教學效果將會事半功倍。實踐表明,把寫作訓練與課文教學相結合是非常有效的,教與學雙方都有了輕松的感覺。
初中語文教材中很多課文是記敘文,即寫人記事的文章。這些課文就是學生平時寫作訓練的很好范例,學生可以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它們的一些寫作特色和基本方法。寫人記事包括寫人、記事兩方面,又以其中一方而為主,兼有另一方面,相輔相成。寫人包括了人的語言、行動、肖像、神態(tài)、細節(jié)以及心理感受等方面的描寫,記事就是要敘述一件事的前因后果,要求交代清楚記敘的六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如果在講授課文的過程中把寫作能力訓練結合進去,告訴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如何把自己的能力也提高一個層次,設計一些小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去鞏固提高,那么,學生在專門的作文訓練課中就可以得心應手地應用所學的一些基本寫作方法,從而使寫作水平在總體上有了質(zhì)的飛躍。如教《我的老師》時,不僅要求學生理解記敘的六要素,老師同時也在課堂上提出一個設定前提,讓學生大膽發(fā)揮想象能力,要求把記敘六要素說清楚;講《社戲》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讓學生明白人物開船的動作和一連串的捕鳥動作對表現(xiàn)人物思想性格的作用,然后當場讓學生觀察老師講課動作或回憶自己日常做某件事時的動作,把它寫出來,要求能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征;學習《一面》時,對外貌描寫不僅要講細講透,更關鍵的是學生能夠在老師引導下寫一個同學最有特點的外貌特征并使他人一看就明白。再如《最后一課》的心理活動描寫,《變色龍》的對話描寫,《在烈日和暴雨下》的景物描寫,都可以在老師的精心設計與安排下把寫作能力訓練融合在一起,使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充分調(diào)動,不再感覺學語文的單調(diào)與乏味。
通過日積月累的課文學習和片斷寫作練習,學生寫人記事能力在自覺不自覺中就得到了訓練,使得語文課文教學目標和寫作訓練目標得以雙雙實現(xiàn)。課文教學是可以很好地促進學生的寫作能力的訓練,特別是寫人記事方面的提高。
必須提到的一點是,寫人記事在過去,一般都是教師要求學生按規(guī)定的題目、規(guī)定的中心、規(guī)定的文體、規(guī)定的材料進行訓練,這就束縛了學生的開創(chuàng)性思維,束縛了學生對自己能力的發(fā)揮,導致學生寫出來的文章不僅內(nèi)容空洞,而且題材沒有新意,表現(xiàn)不出獨到的中心,語言干巴巴的。通過日常課文教學精心寫作能力訓練的融合,學生學到了一些基本方法,基本能力也得到了訓練。再加上語文教師放開手腳,鼓勵學生大膽地去自由發(fā)揮。那么,學生在學習課文時所受到的訓練就有了用武之地,他們就可以讓自己的思維如脫韁的駿馬,在表達上流暢如涓涓泉水,富有創(chuàng)意,即所謂的“下筆如有神”。
新的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和新教材都在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語文教師更應注意到,只有深刻體會其精神,徹底改變觀念,大膽探索,勇于改革,才會有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