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學生常常感到掌握英語口語很困難,數(shù)量有限的口語問答以及對短文、對話的記憶背誦難以提高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用英語進行口頭交際的能力。學生對口語有懼怕感,突破不了口語關。但我認為英語口語課同樣“有章可循”,上好一堂口語課大致應該注意三個方面,即課程內容、教師的準備以及課堂氣氛。
一、課程內容
真實的英語交際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正式的口語,語言精練,結構嚴謹;另一種是非正式的口語,其特點是邊思考,邊說話,中間免不了重復或停頓。由于我們的口語課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口頭交際的能力,因此,在基礎階段教師必須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口頭交際的習慣,同時要訓練學生思維清楚,表達具有一定的邏輯性。根據(jù)這樣的訓練目標,我們在口語課的選材上沒必要拘泥于課本,要選擇與學生生活、思想密切相關,學生感興趣且樂于交談的題目,比如飲食起居、節(jié)假日、做客、購物、求醫(yī)、電影、電視、旅游等。這樣,有助于學生產生用英語進行口頭交際的強烈欲望,借助于課文及練習中所提供的英語習語,經過一定的口頭練習的準備,便可進行口頭交際。另外在訓練的時候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練習精心設計,形式生動活潑,培養(yǎng)學生全面的口語能力,包括對話、敘述、交談、討論等多種能力。
二、教師的準備
這里我主要談談各“學生”。這種備課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它有時是一堂口語課成敗的關鍵。正所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睂W生也是如此,有的性格活潑,善于表達;有的性格內向,不善言辭;有的爭強好勝,愛與人爭辯;有的顧及面子,怕犯錯誤;有的善于動腦,見解較多;也有的不同凡響,不愛重復別人的話。如此種種,教師應了如指掌,給不同特點、不同層次的學生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對學生的困難和問題應報以極大的耐心,對學生的弱點要善于誘導,有時甚至要寬容。對一些學生多鼓勵,而對另一些學生要嚴格要求,使每個人都能有所提高。教師若以這種感情與態(tài)度對待學生,學生也會以同樣的態(tài)度報答老師。這種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上好口語課的重要因素。
三、課堂氣氛
教室的桌椅如何安排直接影響課堂氣氛。教師坐在講臺后面,面對著全班學生;或者當學生要發(fā)言時,就舉手,面對老師回答問題,這種上課方式很正式,但也很冷漠。我認為口語課應該是在一種輕松而又愉快的氣氛中進行的。學生最好坐成一個圓形,教師是班里的一員,和學生坐在一起。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一種聊天的活躍氣氛。這樣,既有利于傳授知識,又有利于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
總之,我認為英語口語課并不是無路可走的“盲區(qū)”,只要認真研究,英語口語課同樣“有章可循”。
體育與健康教學中體現(xiàn)人文關懷——談新課程標準下的師生關系
顧根萍
改變傳統(tǒng)體育教學中“師道尊嚴”的師生關系,突出在新課程標準下的人與人交往的新型師生關系。從學生的生理、心理、認知、情感、思想與行為角度出發(fā),讓學生在充滿人文關懷的教學過程中學習與掌握知識、促進健康。
一、人文關懷是時代的要求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不斷深入,人們正逐步認識到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一門課程,師生關系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體育教學的效果。在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是以教材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一種教學模式,這就造成“師道尊嚴”的師生關系,教師指揮一切、控制一切,學生只能循規(guī)蹈矩,不能越“雷池”一步的現(xiàn)象。學生始終處于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下,無論學生的主觀上有什么想法,必須按照教師的意愿和口令來完成教師的要求,學生完全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創(chuàng)新意識被泯滅,師生關系變得極其冷淡。當今的教育改革倡導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思想,重視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只有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才能真正體現(xiàn)出來,學生才能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二、新型師生關系是人與人交往的關系
新型師生關系是一種人與人交往的關系,要將體育教學過程作為師生交往的一個場所、一種媒介,在交往中首先要重新認識學生、教師。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是一個勞動者:由于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特殊性,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的課程,因此,學生不是主動地,自覺地參與體育活動,無論多好的教學過程,對他來說都是“紙上談兵”,只有不斷地參加體育活動,個人無論是體能、技能水平,還是健康水平都會不斷地提高。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是一求索者:體育教學的目標就是要在培養(yǎng)學生健康體魄的同時充分發(fā)揮他們個性和特長,使他們通過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去追求最大的收獲。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是一個設計者:比如健康對每個人來說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對肥胖者而言,健康的概念就是減肥;對瘦弱者來說,健康的概念就是強壯。從這個意義上講,學生可以主宰自己的健康是教學的主體。
教師是教學過程中是一個生產者:從古到今無論哪一個時代,教育單位永遠是人才的生產機構,教師作為一個生產者就是為社會培養(yǎng)具有健康體魄的人才。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是一個中介者:教師雖然是知識的擁有者,但他更應該是知識的傳遞者,教師在知識和學生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提供最新的教育信息,幫助學生獲得踏上社會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從而使學生和社會雙方都滿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一個服務者: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是以促進學生的健康為目標的,而每個學生在健康的需求上是不一致的。這種個體需求的基礎有兩個,一是社會需求各種不同類型有人才,另一是學生自己的健康觀決定了他的需求,教師要通過自己的工作來幫助每個學生形成自己的健康目標,因此只有重新認識一下學生、教師才能理解新型的師生關系是人與人交往的關系。
三、營造一個充滿人文關懷的環(huán)境
體育教學的環(huán)境有軟環(huán)境與硬環(huán)境之分,體育場地、活動器械、電教設施、體育掛圖等等都是體育課堂的硬環(huán)境,它以具體可感的形象作用于學生的感官,影響學生的生理、心理進而感染學生的情緒。但客觀物質本身是沒有生命和情感的,教師可以通過精心設計和創(chuàng)造,才能使體育的物質環(huán)境“活”起來。呈現(xiàn)出濃濃“人文化”。教學的內容、形式、力法、語言、體態(tài)等等是體育課堂的軟環(huán)境,要改變傳統(tǒng)的成人化、競技化的內容,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運動項目,充實體育課堂,減少傳統(tǒng)的教師高高在上,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形式,增加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合作和交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用親切、自然口氣來提示動作要領,有時并配合上富有節(jié)奏的樂曲,這可使每一個學生愉快的練習,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熱烈。
在新課程標準下的體育與健康教學,教師再也不需要站在學生的對面發(fā)號施令,而是在充滿人文關懷的課堂上。j學生平等地討論問題進行交流,這才是我們追求的師生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