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音樂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所說:“音樂教學的超級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究竟怎么樣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呢,經過久久的思索與教學實踐,我總結出了以下幾點經驗:
一、教師魅力感染學生
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一般來說,學生往往都會因為喜歡某位老師而喜歡這位老師所教的那一門學科,如果每個老師都具有這種魅力,那么學生的學習會是幸福和快樂的。這種魅力從何而來呢?作為一個受學生歡迎的有魅力的音樂老師,除了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更要具備淵博的學識和較強的教學組織能力。例如:在我所任班級中,有一個班絕大部分同學曾經不喜歡上音樂課。記得上他們班第一節(jié)課,當我走進教室,用熱情洋溢的話語自我介紹后,我從一部分同學的眼睛里看到了對音樂課的不喜歡,還有對我這個新任音樂教師的一種滿不在乎。早聞他們班的班風、學風差,很多任課老師提起上他們班的課都喊“頭疼”。心存困惑之余,我問他們:“同學們喜歡音樂嗎?”只有很少的聲音回答我:“喜歡……”說話都顯得有氣無力。接著有同學大聲說:“我們班是最差的班”“我們不想學”“我們沒有音樂細胞”……這下教室里可熱鬧起來了。面對這種場景,我還是用平靜而熱情的話語對他們說:“在我眼里,你們不差!你們很活躍很開朗,音樂課堂中就希望同學們能跟著老師互動,一起唱唱、跳跳、說說、笑笑、動動、鬧鬧。為何不喜歡音樂呢?連動物、植物都能聽懂音樂,在美妙的音樂聲中快樂而茁壯地成長,更何況是你們這些可愛的學生呢!我相信同學們只要愿意跟著我學習這門課程,我一定會讓你們找到真正的快樂,體會到學習音樂的樂趣!好啦,姑且不去討論這個話題,我想在此為同學們彈奏一曲,不知同學們是否愿意聽我談彈琴?”“愿意”響亮的回答聲音在音樂教室上空回響。接下來我彈了一首《致愛麗絲》,我盡情而傾心地在他們面前演奏。教室里格外地安靜而溫馨。當樂曲結束后,教室里爆發(fā)出一陣熱烈而持久的掌聲,我看到了無數(shù)欽羨又親切的笑臉及對我這個音樂老師的無限熱愛。接下來的課堂上絕大多數(shù)同學都能積極配合學習。
二、積極評價鼓勵學生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給人自信,成功能促人奮斗,催人進取。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及時肯定、鼓勵學生,激發(fā)他們學習音樂的信心。積極的評價是一方對癥的好藥,幾乎所有人都喜歡被人夸獎,而且學習興趣的激發(fā)或維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評價。俗話說: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別是在學生沒有信心的時候,我們做教師的就應該適時地鼓勵并給予學生最大的幫助,只要學生有一丁點的進步便給以肯定,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促進學習
利用多媒體設計生動、新穎的動畫教學情境,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音樂課程中的欣賞課是以欣賞優(yōu)秀音樂作品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水平,陶冶學生情操的必不可少的內容,其中所選取的音樂作品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頗為重要,作品貼近學生的生活和欣賞水平,那么學生自然很容易接受。但我認為還很重要的一點是,教師能否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同一作曲家的其他作品,才能符合大多數(shù)學生的欣賞口味和水平,而網絡資源可以極大地彌補這一不足。教師通過網絡搜集各類作品,分類整理讓學生欣賞,可以有效起到拓展學生視野,提高學生興趣,發(fā)展學生審美能力的作用。
總而言之,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征,一個人當他對某種事物發(fā)生興趣時,他就會主動地、積極地、執(zhí)著地去探索。因此,作為音樂老師,是將孩子們帶入“音樂圣殿”的領路人。作為一名新型音樂老師,應想方設法讓他們主動積極地投入到教學中來。讓學生感受到學習音樂的無限樂趣,師生之間都在一種輕松愉悅中度過快樂的四十五分鐘。
音樂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王素琴
素質教育是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樂教育是中學素質教育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它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智能、身心健康等素質的形成,有著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視音樂教育,是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突破口,是促進學生素質全面提高,培養(yǎng)高質量、高水平的合格建設人才的切實有效措施。
一、音樂教育與思想道德素質
優(yōu)美高尚的音樂,蘊含著潛移默化的高尚情操,聲情并茂的音樂藝術是塑造中學生靈魂的有力手段,對中學生的精神起著激勵、凈化、升華的作用,進而能逐漸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培養(yǎng)感受美、鑒賞美、表現(xiàn)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與“假”“美”與“丑”“善”與“惡”的能力。使中學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養(yǎng)各方面發(fā)生變化,培養(yǎng)一種愛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覺的道德信念。
音樂教育正是在潛移默化的音樂欣賞、器樂的演奏、歌曲的演唱中,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展開無限的想象和聯(lián)想,獲得音樂所表現(xiàn)的思想和意境,獲得情感的陶冶和培養(yǎng)。電影插曲《世上只有媽媽好》,從孤獨的失去母愛的孩子口中唱出,曾使千百萬個孩子和電影觀眾陪著流下同情的淚。中學生在自我參與式的藝術熏陶中,不但受到審美、情感、思維的教育,還能逐漸培養(yǎng)起健康的藝術興趣和愛好。在不斷學習音樂的實踐中,通過耐心專注地訓練音樂技能和技巧,培養(yǎng)中學生遇到困難與挫折時艱苦努力的頑強個性。同時,培養(yǎng)出堅強的意志與刻苦學習的毅力。
二、音樂教育與智能素質
古今中外眾多的科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都是音樂藝術的愛好者,音樂對人的意識和思維的促進作用在他們身上得到了神奇的體現(xiàn)。如:孔子、沈括、馬克思、列寧、愛因斯坦、托爾斯泰、歌德等,他們在各自的領域中登上事業(yè)成功的頂峰,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除了他們有超群的知識結構,開闊的視野和驚人的毅力外,他們都與音樂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們不僅從音樂中獲得了高尚的娛樂,美的享受,重要的是他們慣于在誘發(fā)靈感的音樂中,凝聚自己熟慮的科學構想,使自己的思維得到充分的活動和梳理,激發(fā)大腦的興奮點,把思維引向深處。如愛因斯坦所言:“我的科學成就很多是從音樂啟發(fā)而來的?!彼鶜q開始學小提琴,小提琴伴著他走過了孤獨的小學和中學時代,音樂啟迪著他的智慧和靈感,豐富著他的精神生活,為他潛心探索科學問題創(chuàng)造了必要的條件。因此,音樂教育有利于發(fā)展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是智力良好發(fā)展的基礎。在音樂教育中,特別是器樂演奏時,手、腦、眼、耳互相協(xié)調和配合,能提高大腦反應能力和耳手的靈敏度,在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基礎上,提高學生理解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演奏時手指動作越復雜,越靈活,越嫻熟,對大腦神經系統(tǒng)越有聯(lián)系,越能得到鍛煉,使大腦靈敏、聰慧。同時,訓練學生“音樂的耳朵”,能聽懂音樂,感受音樂的美,開闊學生的視野,能獲得和追求美好的事物。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更有利于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為培養(yǎng)學生的智能素質打好基礎。
三、音樂教育與身心健康素質
科學實踐證明,音樂能增進健康,醫(yī)治疾病。當悅耳的音樂通過聽覺器官傳人大腦皮層以后,優(yōu)美的旋律能刺激神經系統(tǒng),隨著感情的變化,使人精神愉快,情緒振奮,同時起到加強血液循環(huán),增加內分泌,促進消化,解除疲勞的作用。在日本東京市有一座與眾不同的音樂廳,人們戴上立體耳機,輕柔的大自然音樂聲便被送進耳鼓,有森林里的百鳥爭鳴,有潺潺的流水聲,奔騰的海濤聲等,聽眾漸漸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似乎置身于大自然中,三十分鐘左右達到大腦完全放松,已消除疲勞的最佳狀態(tài)。世界上越來越多的醫(yī)院利用各種音樂醫(yī)治好了許多病人。生活中制成音樂椅子、音樂樓梯、音樂噴泉等,使環(huán)境與音樂融為一體。而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之余,課間聽昕輕松愉快的音樂,有利于放松大腦神經,使其課堂上精力集中,提高學習效率?!吨袊逃龍蟆吩鴪髮?,大連市實驗中學做過實驗,學校打鈴,這里聽到的不是鈴聲,而是《牧童短笛》《翠湖春曉》《花兒與少年》《步步高》等名曲,無論上課、下課、上學、放學、課間操,都播放一首名曲代替,每天幾首名曲,用名曲代替鈴聲,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師生已熟知了幾十首中外名曲,高雅音樂文化氛圍,對廣大師生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中學實施素質教育,要通過多種形式,多種途徑,多種音樂氛圍,開展多樣的音樂課外活動。尤其是大合唱,優(yōu)美的歌聲,使學生凈化心靈,陶冶情操,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一種團結,協(xié)作的集體主義精神,更能鍛煉學生有一個身心健康的體魄。
總之,中學的音樂教育不是可有可無,而是刻不容緩。現(xiàn)代教育越來越需要生動活潑,生氣勃勃,充滿創(chuàng)造性和娛樂性的教育形式。越來越需要將音樂教育引入德、智、體、美、勞諸育之中,來完成對中學生人格的塑造。重視中學音樂教育,是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得到充分、自由、全面發(fā)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