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拿,即指桑拿浴,關于它的起源,說法不一,但是通過一些資料來看,比較一致的說法是起源于古羅馬。當時的古羅馬人出于強身健體之目的,用木炭和火山石取熱量健身,這就是現(xiàn)代桑拿的雛形。目前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發(fā)現(xiàn)有許多中學生個性差異很大,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人格缺陷,不能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而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不僅要有健康的體魄、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質,而且還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高尚、健全的優(yōu)良品格,還要有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不斷進取的拼搏精神、敢于挑戰(zhàn)、勇于創(chuàng)新的求知精神、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抗挫的意志、善于自我調(diào)控的品格和善待他人、團結協(xié)作的交往能力等優(yōu)良的人格特征?,F(xiàn)在的中學生大多都是90后的獨生子,擁有健康的體魄沒問題,但思想品質的培養(yǎng)卻不容忽視,因此我們歷史教師在教學中要面對現(xiàn)實,注重從多個角度培養(yǎng)學生的品質,及時對學生進行“精神桑拿”,努力培養(yǎng)、建塑學生優(yōu)良的人格,積極地呼吁學校、家長、社會和個體多方配合、共同努力。為培養(yǎng)出更多、更好的能夠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有用人才盡一份微薄之力。本文僅從中學歷史教育教學這一側而,淡點粗淺認識。
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絕大部分歷史教師的教學僅僅局限于讓學生接受具體課本知識、理解一些概念、掌握解題方法和步驟,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期考試得高分,卻忽視了對學生人格的養(yǎng)成教育和建塑。目前90后的中學生由于各種原因或多或少地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人格缺陷,或安于現(xiàn)狀,缺乏追求進步的精神動力,或害怕困難,或抗挫折的能力差、情緒變化大,或比較自私、孤僻、無法與他人善處等等。這些人格缺陷直接影響著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抑制了內(nèi)在潛能的發(fā)揮,也影響了歷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利用歷史教材中所蘊含的豐富內(nèi)容,恰當?shù)貙ふ疫m合進行人格教育的素材,不斷對學生進行人格熏陶和培養(yǎng),潛移默化地施加影響,達到“潤物細無聲”的目的。在教學中,當接觸到南宋英雄文天祥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周恩來的“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等詠忐詩句時,及時地幫助學生以他們?yōu)榘駱咏ㄋ芎屯晟迫烁?,樹立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推動學生發(fā)展和完善自己。通過令人唾棄的奸臣秦檜、禍國殃民的慈禧太后等遺臭萬年的歷史人物時,培養(yǎng)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思考應該怎樣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學生往往崇拜名人、崇拜英雄,因而可利用他們的這一特點,用優(yōu)秀人物的人格感染力以感染之。
在歷史教學中要注重改革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建塑優(yōu)良人格,需要反復地磨煉、修正和健全。在歷史教學中,要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年齡層次、心理特點,改革教學方法,加強對學生的人格建塑。教師必須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主體作用。比較強烈的獨立意識、學習和工作意識是當今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特點。原來那種包辦代替、一言堂、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嚴重地抑制和阻礙了學生人格的發(fā)展,通過這種方式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缺乏積極進取、獨立求知的欲望和興趣。教師在歷史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適當讓學生對歷史事件和人物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通過自己親自動手設計圖表、整理知識、構筑知識框架,有利于促進他們樹立獨立探究科學知識的獨立人格。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之一就是“因材施教”,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人格的必備教學前提之一。要樹立起學生對自己的信心,每個學生都要找到適合自己才能發(fā)展的獨特道路,我們就必須承認,在學生中存在著各種差異,如智力差異、心理差異、人格差異等客觀事實,真正貫徹實施因材施教的原則,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對“上等生”的要求要稍高于他們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重在拓寬他們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引導他們求異和創(chuàng)新;對那些“后進生”要加強學法指導,學習目標要求要低起點、小梯度,對他們的點滴進步要及時地表揚和鼓勵,讓他們不斷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和快樂,樹立起對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的信心,逐步消除畏難、厭學等心理障礙。對“中等生”要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解決學習過程遇到的困難,鼓勵他們要有信心和毅力。要鼓勵競爭,培養(yǎng)學生重在參與的優(yōu)良品格。在歷史教學中,還可以適當采取多種方式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組織歷史知識搶答賽、歷史小論文評比、開展專項歷史資料的收集、展覽、評比活動等,發(fā)揮學生的個性特長和興趣,調(diào)動他們積極向上、勇為人先的內(nèi)在能動性,幫助學生形成敢于拼搏的人格品質,以推動他們?nèi)烁竦牟粩嗤晟啤?/p>
在歷史教學中,注意加強師生情感交流,也是指導學生構建優(yōu)良人格的良好途徑。在師生交往過程中,教師要以為人師表、勤學善思、嚴謹求實、客觀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平易近人等優(yōu)良人格去影響和感染學生,發(fā)揮榜樣的示范作用。要積極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的個性和人格的基礎上關心學生、愛護、指導學生,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反思自己的思想行為,從而更有效、更主動地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斷完善自己。針對不同的學生本著嚴格要求的原則,既要有表揚,還要有批評,把二者有機結合,指導學生不斷挖掘內(nèi)在潛力,揚長避短。改變不良習慣,改進學習方法,不斷提高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動力,鼓勵學生發(fā)揮個性特長,扶植他們?nèi)シe極獲取成功,逐步樹立起“自尊、自信、自強”的精神,不斷建塑和完善人格。
總之,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只要教師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潛心研究,充分利用大量的優(yōu)秀的歷史人物作為教育素材,采取恰當?shù)慕虒W方法,開展多種教育教學活動,潛移默化地連續(xù)對學生施加人格影響,不斷地進行“精神桑拿”,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地提高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的效果、幫助學生構建起優(yōu)良的人格。使他們真正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