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摶是五代至趙宋初年的人物,名摶,字圖南,自號扶搖子,所經王朝多有賜號,“希夷先生”最為著名。陳摶“生而不能言,始四五歲,戲于渦水之濱,有青衣媼召置懷中乳之,自是能言,聰悟過人。年十五,《詩》、《禮》、《書》、數(shù)至方藥之書,莫不通究?!焙筇崎L興年中(930-933年),舉進士不第,又因雙親傷逝之痛,故而內心悲苦!他將家產,分送鄉(xiāng)親,“由是謝絕人事,野冠草服,行歌坐樂,日游市肆,若入無人之境,或上酒樓,或宿野店,多游京國間?!笨梢婈悡槐^到了極點,他博古通今,卻仕途艱難,功名不就,對仕途失望;其次因親人傷逝,生命不永,光陰飛流,悲嘆人生短暫;他人品清高,不愿隨波逐流,當時“士大夫挹其清風,欲識先生面,如景星彩云之出,爭先睹之為快,先生皆不與之友。”世俗的追捧,更促進他追求自我精神的超越。
后唐明宗(926-934年)很佩服陳摶的人品和才華,親寫詔書請他入宮敘話。陳摶奉詔而至,明宗見其風儀“待之愈謹”,賜“清虛處士”名號,又賜三位宮女侍候他。陳摶上表辭謝說:“臣性如麋鹿,跡如萍蓬,飄若從風之云,泛如無纜之舸?!标悡辉龅綄O君仿和鹿皮處士,這兩位異人告訴他:武當山九室?guī)r可以隱居!后唐清泰年間(934-936年)他遂往武當隱修,后晉天福年間(936-944年)他曾游四川邛州天慶觀后又返回。陳摶在武當山隱修前后長達二十年之久,在其中他以恬淡自處,專習服氣辟谷;陳摶老祖最終的成果是在華山,據(jù)說這是他受到神的點化后的結果。據(jù)傳一天夜晚,陳摶在庭院中仰觀天相,忽見一位手持寶劍的金甲神人,招呼他說:“子道成矣!當有歸成之地?!标悡徊欢袢苏Z意,就反問道:“何謂‘歸成’?”金甲神人說:“歸成之地,蓋秋為萬物之所斂而歸者也?!标悡焕献嫔蠲麝庩栁逍兄?,馬上明白了道理:“吾其隱于西方乎!”這時他雖年已七十余歲,但毫不猶豫就遷徙到西岳華山,在山中他得古云臺觀舊基,“辟荊榛而居之,以契歸真之語”。
后周顯德三年(956年)世宗因“素聞?chuàng)挥械佬g,征之赴闕,”向他請教飛升、黃白煉丹之術。陳摶應對說:“陛下為天子,當以治天下為務,安用此為?!笔雷谟谑敲巍爸G議大夫”,他固辭不受,賜號“白云先生”放歸。
北宋太平興國中(976-984年)陳摶朝見,“太宗待之甚厚。九年(984年)復來朝,上益加禮重。”太宗對大臣們說:“摶獨善其身,不干勢利,所謂方外之士也。摶居華山已四十余年,度其年近百歲。自言經承五代離亂,幸天下太平,故來朝覲?!庇谑侵惺故苊鼘㈥悡徽埖街袝?,請教“玄默修養(yǎng)之道”,他應對說:我是“山野之人”,“不知神仙黃白之事、吐納養(yǎng)生之理”,反問“白日沖天”何益于世?現(xiàn)在是“深究治亂”,是“有道仁圣之主”當世,應“君臣協(xié)心同德、與化致治之秋?!彼翁诼犃诉@些話,更加尊重他,賜號“希夷先生”,賜紫衣一襲,將陳摶留住闕下,并令有司“增葺所止云臺觀。數(shù)月后放還山?!?/p>
《宋史》稱:“摶好讀易,手不釋卷”。當代《易》學專家說:“就現(xiàn)在流傳下來的北宋易學著述看,象數(shù)學派的倡導者,始于北宋初年的華山道士陳摶,陳摶傳其易學于種放,種放又傳至劉牧和李之才,劉牧推崇河圖洛書,李之才則宣揚卦變說。以后周敦頤著重講象,提出太極圖說;邵雍著重講數(shù),提出先天說,被稱為數(shù)學派?!逼渲饔校骸吨感?、《三峰寓言》、《高陽集》、《釣潭集》,并有詩作六百余首;據(jù)稱作有《先天圖》和《無極圖》(被刻于華山石壁),周敦頤由《無極圖》演化為“太極圖說”,《先天圖》被邵雍演化為“象數(sh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