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我國廣大青少年學生的心理素質問題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要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挫折教育”的呼聲日益迫切而強烈。本文在分析青少年學生心理挫折成因的基礎上,提出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挫折教育的建議。
【關鍵詞】挫折 挫折成因 挫折教育心理素質 對策分析
【中圖分類號】G7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9682(2009)04-0098-02
近年來,國內有關機構對青少年健康狀況所作的多項研究結果表明,有10%~30%的青少年存在著各種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心理健康問題,并且這個比例有不斷上升的趨勢。青少年學生心理素質低下,抗挫折力差,道德意志力薄弱,是一個不容忽視、普遍存在的客觀現(xiàn)象,已成為影響青少年學生正常學習與生活的重要原因之一,嚴重阻礙了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及時了解青少年學生心理挫折的成因,加強青少年學生挫折教育,培養(yǎng)他們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他們在未來社會中的競爭力,適應社會、服務社會、迎接激烈的社會競爭與挑戰(zhàn),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F(xiàn)在就中學生的挫折教育問題結合實踐作一些粗淺的探討。
一、青少年學生心理挫折的成因
“挫折”一詞,在《辭?!分薪忉尀椤笆Ю⒋鞌 ?;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為“失敗、失利”;在心理學中,挫折是指人們在追求既定的目標中,遇到種種干擾和阻礙,其需要和動機不能得到滿足,無法實現(xiàn)既定目標而產生的一種消極情緒狀態(tài)。那挫折究竟是怎樣產生的呢?總的來說,挫折產生包括主觀和客觀兩方面的因素。構成挫折的客觀因素是指個體自身以外的自然因素、社會因素,包括學校、家庭給人帶來的種種阻礙和限制,致使人的需要不能滿足而產生挫折。主觀因素是指由于個體的生理、心理以及知識、能力等因素的缺失與不足,使人的愿望、理想不能實現(xiàn),從而形成挫折。青少年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隨著心理、生理的發(fā)展和自我意識的增強,對紛繁復雜的社會變革感到恐慌和焦慮,而產生種種心理挫折。具體的講,青少年學生心理挫折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學習成績的浮動不穩(wěn)與下降所帶來的挫折
現(xiàn)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家長們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心切,對子女提出許多不符合他們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過高期望,加上受“應試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頻繁的考試、測驗、作業(yè)、學業(yè)競爭,大大增加了學生的心理壓力,使他們不敢面對失敗。學習成績不穩(wěn)或下降,達不到既定目標,不能考上理想學校,很容易使學生受挫。沉重的學習負擔和強大的思想壓力,使得孩子們精神十分緊張,惟恐落后,長期陷入焦慮不安之中。
2.心理承受能力差所帶來的挫折
我們許多父母認為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學習以外的一切大小事均由父母包辦。家長將孩子在家庭范圍內承受挫折磨練的機會降低到極點,可謂用心良苦,但結果適得其反。由于過度關心、過度保護、過度限制,使許多青少年學生缺乏磨練造成無主見、缺乏獨立意識、依賴父母的心理,生活自理能力極差。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束手無策、心灰意冷、萬念俱灰,心理承受能力極其低下。
3.自尊與自卑沖突所帶來的挫折
現(xiàn)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父母對他們疼愛有加,把他們當作“小皇帝”、“小公主”來關懷和愛戴。在家里有“唯我獨尊”的優(yōu)越感,過分強調自我,表現(xiàn)出強烈的獨立意識;在家里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長期的養(yǎng)尊處優(yōu)生活使他們養(yǎng)成了唯我獨尊、任性和愛面子的性格。在學校也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有強烈的自尊感。但由于對父母的依賴性過強,生活上缺乏實踐經驗,挫折體驗少,抗挫折能力弱。因而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如不能順利解決,就覺得自己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丟人現(xiàn)眼,顯示出自卑感。比如說,現(xiàn)在有些學生在小學階段都是各自班里甚至全校的佼佼者,但是由于各個學校的水平差異、環(huán)境的改變以及學習內容的加深,相當一部分學生的成績起伏不定、甚至大幅下降,備感挫折,甚至導致他們懷疑自身的能力與智商。
二、實施挫折教育,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巴爾扎克說過:“世界上的事情永遠不是絕對的,結果完全因人而異??嚯y對于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于能干的人是一筆財富,對于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庇械娜四軓哪婢持袏^起,堅韌不拔,百折不撓;有的人遇到挫折就意氣消沉、萎靡不振,輕則寢食難安、無精打采,喪失了前進的信心與勇氣,重則發(fā)生行為偏差,引起種種疾病,甚至誘發(fā)自殺行為。這些截然相反的表現(xiàn),主要取決于人們對挫折的態(tài)度和克服困難的毅力。由于青少年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心理發(fā)展尚未完全成熟,因而對青少年學生的心理挫折進行調適,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較強的抗挫折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何謂挫折教育呢?挫折教育就是教育者以增強受教育者的適應能力和堅強意志為指導,根據(jù)受教育者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特點,運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幫助受教育者正確對待挫折,并且通過有意識的設置困難或障礙以提高受教育者的挫折承受能力和自主力。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挫折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yǎng)青少年學生戰(zhàn)勝挫折的心理素質,幫助他們克服困難。挫折教育是學校、家庭、社會共同的責任。學校作為系統(tǒng)教育的主陣地,在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中起主導作用。在此,建議學校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挫折觀。
要使青少年學生能夠正確的認識與對待挫折,培養(yǎng)他們戰(zhàn)勝挫折的能力,就應大力加強青少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使學生始終堅信:“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能行,別人能辦到的事情,經過努力,我也一定能辦到”。有了強大的自信心,青少年學生就能超越逆境,戰(zhàn)勝挫折。因為科學的世界觀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對人的整個心理活動和精神面貌起著調節(jié)和制約作用,是人們產生良好心理和行為的前提,也是正確認識社會、認識自身、找準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以及正確處理自己與他人關系的基礎,從而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社會道德和其他社會規(guī)范的要求,避免或減少挫折,增強心理自控力。只有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挫折觀,學生才能正確的對待遇到的各種坎坷和挫折,妥善處理理想與現(xiàn)實的種種矛盾與沖突,產生一種積極主動接受新事物,承認并敢于接受挫折的自信心。
2.提倡老師與家長同步對學生保持適度期望,不斷調整前進目標。
個體需要與目標的差距,往往導致挫折的產生。由于現(xiàn)在的父母、教師對學生的期望值比較高,他們?yōu)閷W生制定了許多目標,常超出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發(fā)展?jié)摿Γ缱尯⒆右欢ㄒ现攸c高中、考名牌大學等,如果學生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感到對不起父母,與教師的期望無望,就容易產生失敗感和挫折感。因此,家長和教師要對學生保持適度的期望。目標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fā)展。目標定的太低,學生很輕松的完成了任務,容易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定的太高,又容易使學生失去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教師要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必須幫助學生不斷調整目標,幫助學生在正確認識自己的前提下,實事求是的評價自己,設置適合自己條件的目標,經過努力并能實現(xiàn),獲得“跳一跳摘桃子”的成功喜悅,那樣既能促進自己發(fā)展,又能減少挫折的壓力。曾有一位學生成績經常起伏不定,而他的母親卻給他定下了班里前五名的要求,在現(xiàn)階段這是超出此學生的能力范圍的,這位學生努力幾次沒有達到要求,就垂頭喪氣、喪失信心,一到考試,就認為“天亡我也”。班主任知道后,首先找他談心,先肯定他付出的努力,然后給他分析學習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并且指出他母親的要求與他現(xiàn)階段的差距,鼓勵他重拾信心、再接再厲;之后聯(lián)系他母親,與之溝通,并分析該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性格特點,建議其以鼓勵為主,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制定階段目標等,使該生重拾信心,成績隨之穩(wěn)步上升。
3.積極運用榜樣示范,增強學生克服困難的信心。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師長和同伴在困難和挫折面前表現(xiàn)出來的態(tài)度和行為,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對挫折的認知和克服挫折的行為。因此,在對青少年進行挫折教育時,教育者一定要抓住有利時機,或是利用其他同學所表現(xiàn)出來的良好行為,或是自己以身作則,注意示范作用,利用榜樣的力量,增強青少年學生克服困難,戰(zhàn)勝挫折的信念與決心。如有的學生學業(yè)受挫,感到無助,認為自己很笨,對學習失去信心。這時師長要用榜樣的力量,給他們講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怎樣成長和如何獲得成功的例子,說明只有在挫折中不斷奮進,才有可能摘取成功的桂冠,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如眾所周知的愛迪生、牛頓等人最初在學校并不是優(yōu)等生,幾次因為學業(yè)成績差面臨被開除的危險,但后來他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發(fā)奮努力,成為舉世聞名的科學家。在榜樣的鼓舞下,青少年學生感到挫折并不是不可以克服的,樹立起“我能行”的意識,有了克服困難的勇氣,并輔之以實際行動,就能超越逆境,戰(zhàn)勝挫折。曾有一位學生,性格內向、人際交往能力也比較差,學習方法還停留在小學階段,導致剛入學時成績一直在班里最后幾名徘徊,班主任通過與他談心、與家長聯(lián)系后,鼓勵他多與同學交流,改變學習方法。該生經過不斷努力,期中考試不再是班里“墊底”的,期末考試上升到全班第六名。班主任以他為典型,及時向其他同學宣傳,不僅該生信心倍增,其他同學也受其感染,備感自信,提高了克服困難的信心,彼此之間不斷交流學習經驗,紛紛表示要以實際行動來超越逆境,戰(zhàn)勝挫折。由此可見,在教學過程中,當學生遭遇挫折時,我們老師要及時的與學生交流、與家長溝通,通過學校和家庭的配合,正確引導學生,增強其自信、調整其心態(tài)、改進其方法,必定能提高其抗挫折能力。
參考文獻
1 董 奇、曾 琦.挫折教育:孩子成長中不可缺少的營養(yǎng)[J].中華家教,1998(3)
2 廖小龍、趙俏華.走進挫折教育[J].中國教育學刊,2004(4)
3 楊 帆、彭彥琴.挫折教育的心理解讀[J].教育科學,2004(4)
4 李海洲、邊和平.挫折教育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
5 程 祥.淺論挫折教育的現(xiàn)實意義[J].沈陽師院學報,1997(3)
6 孫文斌.重視挫折教育 增進心理健康[J].中國高教研究,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