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古代典籍中,“左”與“右”一般是成對出現(xiàn)的。作為方位詞的“左”和“右”,在人們心目中的文化蘊含有所不同。這不僅預示著地位的不平等,同時也體現(xiàn)出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或尊或卑的意識。這種意識幾乎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全貌,并且作為一種規(guī)則,在維護著社會各方面的有序進行。
【關鍵詞】古代社會 左 右 尊 卑 文化
【中圖分類號】C9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9682(2009)04-0059-02
著名史學家陳寅恪曾說:“凡解釋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保ā渡蚣媸繉W術論集》202頁,中華書局,1986年)這句話揭示了漢字內涵的豐富性。遠在六千年前,我國的文字便已經濫觴。在漢字形成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當時文化現(xiàn)象及觀念的影響;在漢字發(fā)展的過程中,隨著社會物質生產的進步、文化現(xiàn)象和觀念的轉變,一大批漢字又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因而,根據漢字的結構和內涵,我們可以窺見中國本土文化的特色。
“文化”一詞最早見于西漢劉向的《說苑·指武》:“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幕桓?,然后加誅。”這里的“化”是指和武力相輔相成的教化,而當今關于文化的定義不一而足。其實,“文化”有多重性,它是一種習得行為的社會性傳遞,是人類的一種特殊的符號系統(tǒng),是一種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統(tǒng)一,是群體性創(chuàng)造和個體性創(chuàng)造的統(tǒng)一。文化的多重性淵源于漢字本身,作為表意文字,既是中國本土文化的載體,更是濃縮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習俗、生活方式等。
漢字中有個有趣的現(xiàn)象,就是它們大都是成對出現(xiàn),比如東與西、南與北等。同樣,“左”與“右”一般也是成對出現(xiàn),要么是以“左……,右……”這樣的體式出現(xiàn)。如《周禮》第31卷《旅賁氏》:“旅賁氏執(zhí)戈盾,夾王車而趨,左八人,右八人,車止則持輪?!币匆浴白笥摇边@樣的體式出現(xiàn),如《左傳·僖公元年》:“三十三年春,晉秦師過周門,左右免胄而下?!奔坠俏牡摹白蟆睂懽鳌?”,“右”寫作“ ”,都是象形字,分別像是從側面看上去人的左手和右手,這是在造字之初“左”與“右”的本義。左手和右手分別位于身體的兩側,因而表示左手的“左”和表示右手的“右”,又分別引為表示方向的“左”和“右”之義。作為方位詞的“左”和“右”,不僅在人們心目中的文化蘊含有所不同,在特定時期內,它預示著地位的不平等,體現(xiàn)出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或尊或卑的意識。如古代的君王是坐北面南,有一種居高臨下之氣勢,而俯首稱臣則是面北的。
左、右位置的不同,在特定的適應范圍內,大致有尊左卑右和尊右卑左兩種情形。
一、尊左卑右
1.車之左右
我國古代乘車是以左邊的位子為尊的。古代的車分民車和兵車兩種。民車,古制是一車三人,御者居中,驂乘在右,尊者在左。《史記·魏公子列傳》:“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虛左”,就是空著左邊的位子,以讓侯生上坐,這是對侯生的尊敬。我國古代的戰(zhàn)車一般有兩種,一種是指揮車,一種是進攻車。戰(zhàn)車一般是三人。在指揮車上,主帥居中,以便于指揮作戰(zhàn),御者居左,衛(wèi)士居右。在進攻車上,御者居中,左邊是持弓者,右邊是持矛者,都是保護戰(zhàn)車的。
2.軍隊之左右
古人在軍隊的編制上,也以左、右冠之?!蹲髠鳌せ腹四辍罚骸凹玖涸唬骸松献?,君必左,無與王遇,且攻其右,右無良焉,必敗?!背敃r是以左為尊的,左軍的勢力比右軍的勢力大,因而季梁建議進攻力量薄弱的右軍。
3.陰陽之左右
中國的古素哲學思想中有兩個對立面——陰與陽,他們貫通于萬物之中,如乾為陽,坤為陰,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同樣,左右方位也分陽陰。《禮記·雜記》:“左為陽,陽,吉也”,“右為陰,陰,喪所尚也”。中國本土文化中,男女亦分陽陰,因而,在男尊女卑的社會里,左、右分別與男、女結合在一起,凡男女有別,皆左為男,右為女?!抖Y記·內則》:“凡男拜尚左手,凡女拜尚右手?!编嵭⒃疲骸白?,陽也。右,陰也?!鄙踔猎谛凶叩臅r候,男子靠左行,女子靠右行?!盾髯印ぬ柫睢罚骸澳凶有凶螅有杏??!?/p>
4.住房之左右
以住房朝向南方來看,房屋的左邊是東,右邊是西。東方是太陽升起的地方,太陽崇拜是世界性的普遍現(xiàn)象,幾乎所有有神話記載的民族必然都是太陽崇拜的民族,有許多跡象表明,我國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存在著明顯的太陽崇拜。古人每天清晨都要舉行迎接日出的祭禮,殷墟卜辭中已經有對祭日的記錄,如“出日”、“入日”、“賓日”等,都是這類祭禮的記錄。郭沫若《殷契粹編》17:“出入日,歲三牛?!睆墓┓畹纳髞砜矗廊諆x式相當隆重。因而,以東為左是符合古人思想觀念意識的。清代魏禧《日錄·雜說》:“江東稱江左,江西稱江右,何也?曰:自江北視之,江東在左,江西在右?!?/p>
5.官職之左右
就官職或封號來說,尊左卑右的觀念也有所體現(xiàn)。《史記·李將軍列傳》:“匈奴左賢王將四萬騎圍廣?!庇帧逗鬂h書·南匈奴傳》:“其大臣貴者左賢王,次左谷蠡王,右賢王,次右谷蠡王,謂之四角?!弊筚t王,簡稱左賢,是匈奴貴族的高級封號。從這個例子不難看出,匈奴在當時是以左為尊的。
還有,古代的宮殿、府第、牌坊等建筑門前,有的立著兩大石人像(如孔廟門前),一文一武,文在左,武在右??梢?,在當時崇高文治的時期也是以左為尊的。
6.物品放置之左右
在我國古代存在著這樣一種風俗,古人在進獻禽、魚之類的物品時,一般將其頭放在左邊,以示尊敬。《儀禮·士相見禮》:“士相見之禮摯,冬用雉,夏用魚,左頭奉之?!薄白箢^”是頭在左,又稱“左首”。《禮記·曲禮上》:“執(zhí)禽者左首。”鄭玄注云:“左首,尊?!笨追f達疏:“禽,鳥也。左,陽也。首,亦陽也。左首,謂橫捧之也?!?/p>
7.宮室之左右
在方位系統(tǒng)里,古人很講究宮室內的位置。在同一所房子里,以面向南來說,左手邊的為東,是上位,是尊貴的象征;右手邊的為西,是下位,是卑下的標志。不同位置的不同房屋,也有尊卑之分。如東宮和西宮,東宮為尊,西宮為卑?!对娊洝ばl(wèi)風·碩人》:“東宮之妹,邢侯之姨。”毛傳云:“東宮,齊太子也。”孔穎達疏云:“太子居東宮,因以東宮表太子?!币勒諠h制,太后居長樂宮,在未央宮東,故稱太后為東宮?!俄n非子·外儲說左下·說二》:“齊桓公將立管仲,令群臣曰:‘寡人立管仲為仲父,善都入門而左,不善者入門而右?!鄙普?,贊同者。這也體現(xiàn)出尊左的觀念。
8.宗廟、陵墓之左右
與宮室的左尊右卑相對應的是,古代廟、墓的位置的安排也來自這一意識。依照古代的宗法制度,宗廟的次序是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的左方,稱為“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始祖的右方,稱為“穆”,即父在左,子在右,左尊而右卑。
古人以左為尊,符合古人當時的思想觀念。我國現(xiàn)存的古典文獻中有大量以左為尊的例子。如《禮記·曲禮》孔穎達疏:“車上貴左?!薄抖Y記·祭義》鄭玄注云:“周尚左也?!睆默F(xiàn)在禮儀風俗中也可以窺見以左為尊的發(fā)展軌跡。在一些地方,單就待客來說,主人總是把客人安排在左邊的位子上,以示尊敬。
二、尊右卑左
1.衣襟之左右
在衣著上有“左衽”和“右衽”之分。我國古代某些少數民族的服裝是衣襟向左的,稱之為“左衽”?!渡袝ぎ吤罚骸八囊淖篑?,罔不咸賴?!薄耙摹笔钱敃r對少數民族的一種不尊的稱呼,“左衽”亦帶有卑下之意。古代中原漢族的服裝是衣襟向右的,因以“右衽”謂華夏風俗習慣?!稘h書·終軍傳》:“大將軍秉鉞,單于犇幕,驃騎抗旌,昆邪右衽。”顏師古注云:“右衽,從中國化也。”中國,即中原。在當時看來,中原是正,是尊;周邊民族是邪,是卑。
2.住地之左右
古人居住的地方,分為左右,以別尊卑。如秦代的“閭左”,指的是里門左側的平民。在當時,平民居住在左邊,富豪居住在右邊?!妒酚洝り惿媸兰摇罚骸鞍l(fā)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xiāng)?!彼抉R貞《索隱》云:“閭左,謂居閭里之左也。……凡居以富強為右,貧弱為左?!本幼∥恢貌煌馕吨鴻鄤莺蜕矸荨⒌匚坏牟煌?,右貴而左賤。故以“右”為上,為高,為貴?!豆茏印て甙l(fā)》:“故聚天下之精財,論百工之銳器,春秋角試以練精銳為右?!币蚨?,“右姓”指豪族大姓,“右戚”指皇帝的貴戚,“右族”指豪門大族。因為尊右,故“右”又引出“強”、“崇尚”、“尊敬”之意?!逗鬂h書·陳寵傳》:“西州豪右并重,吏多奸貪?!薄痘茨献印ゃ嵴摗罚骸凹鎼凵腺t,右鬼非命,墨子之所立也?!备哒T注云:“右,猶尊也?!薄端问贰みx舉志》三《學校試》:“國家恢儒右文,京師郡縣皆有學?!庇椅?,崇尚文治。《史記·平津侯傳》:“守成尚文,遭遇右武?!庇椅洌缟形淞?。尊右意味著卑左?!秲x禮·鄉(xiāng)射禮》:“當左物,北面輯?!编嵭⒃疲骸白笪?,下物也?!薄妒酚?8226;孝文本紀》:“右賢左戚,先民后己,至明之極也?!迸狁棥都狻芬f昭云:“右猶高,左猶下也?!币驗楸白螅白蟆庇钟小敖蹈瘛?、“貶謫”之意?!稘h書·周昌傳》:“吾極知其左遷。”顏師古注云:“是時尊右而卑左,故謂貶謫為左遷?!苯蹈瘛①H職之后,就被“疏遠”、“見外”了。《國語·晉語一》:“今君分土而官之,是左之也?!表f昭注云:“左,猶外也?!薄妒酚洝の菏兰摇罚骸皬垉x相,必右秦而左魏?!弊?,疏遠也。可,親近也。此外,“左”又引申為“偏邪”、“不正”。《后漢書·杜周傳》:“不知而白之,是背經術惑左道也?!鳖亷煿抛ⅲ骸白蟮?,不正之道也?!苯裉烊匀挥小芭蚤T左道”之說。
3.官制之左右
右尊左卑在官制中體現(xiàn)得更為明顯?!稘h書·白起王翦列傳》:“白起為左更,攻韓魏于伊闕,斬首二十四萬。”《史記·樗里子傳》:“爵樗里子為右更。”“左更”、“右更”均是秦漢時的爵位名。司馬貞《索隱》:“右更,秦之第十四爵名也?!鼻貒木粑还捕墸谝患壸畹?,第二十級最高,左更是第十二級,右更是第十四級,可見,右是尊于左的?!妒酚洝ちH藺相如列傳》:“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zhàn)之功,而相如徒以口舌之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薄稘h書·諸侯王表》:“武有衡山淮南之謀,作左官之律,設附益之法?!鳖亷煿抛ⅲ骸皾h時依上古法,朝廷之列以右為尊,故稱降職為左遷,仕諸侯為左官也?!本褪钦f,漢代以右為左官。正是因為尊右卑左,古代把升職稱“右移”、“右遷”,在降職時冠以“左”字,如“左遷”、“左黜”。
4.出身之左右
尊右卑左貫穿于古代的王(皇)位世襲上?!蹲髠鳌せ腹辍罚骸笆辉?,左公子洩,右公子職,立公子黔牟?!弊蠊印⒂夜?,謂左、右媵之子,因明其母為號。公羊稱諸侯娶有二,故分為左、右,并且說是右媵貴于左媵?!豆騻鳌る[公元年》:“立適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睗h何休注云:“禮,嫡夫人無子立右媵,右媵無子立左媵,左媵無子立嫡姪娣?!?/p>
5.符契之左右
古代的符契分為左右兩片,雙方各執(zhí)其一,相合為信,左片叫左符,右片叫右符。出土的秦金文錄《新郪虎符》:“甲兵之符,右在王,左在新郪,凡興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王符,乃敢行之?!庇曳谕跏掷铮f明當時是右尊于左的。
在有的情況下,左右并無尊卑之分。如“左史”和“右史”,它們都是古代的史官名,只是分管的方面不同而已?!抖Y記·玉藻》:“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薄稘h書·藝文志》:“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舉必書,所以昭法式也。左史記言,右史記事,事為《春秋》,言為《尚書》,帝王靡不同之。”
縱觀古人尊左與尊右的觀念,它們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其實,尊左與尊右的意義內涵是一致的,都是由古人坐次的君臣尊卑、上下之禮所帶來的,是在一定范圍、一定時期內,在社會制度、生活方式、風俗等綜合因素的影響下形成的,并且,這種觀念幾乎反映了當時國家的全貌,是君臣之間、父子之間、夫妻之間、男女之間的禮儀規(guī)則。正是這一規(guī)則,在維護著社會各方面的有序進行。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