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能想到的最重要、最有價值的事情,莫過于受到良好的教育。因為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使我們擁有淵深的學識、清明的才智、通達的性情、寬廣的胸懷和良好的教養(yǎng)。
理想總是高于且先于現(xiàn)實而存在的。沒有良好教育的理想,沒有某種關于受過教育的人的理想,我們就無法從事教育。教育正是介于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具有鮮明的價值指向的潛能的喚醒,浸淫于“文化心理”之間的精神創(chuàng)生。真正的教育使得一個人易于與領導合作,而難以奴役和盤剝。
那么,什么是良好的教育呢?也許我們很難給予它一個周全的描述,但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感受過人性光輝的沐浴,從來沒有走進過一個豐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從來沒有苦苦地思索過某一個問題;如果從來沒有一個令他樂此不疲、廢寢忘食的活動領域,從來沒有過一次刻骨銘心的經(jīng)歷和體驗;如果從來沒有對自然界的多樣與和諧產(chǎn)生過深深的敬畏,從來沒有對人類創(chuàng)造的燦爛文化發(fā)出由衷的贊嘆……那么,他就沒有受到過真正的、良好的教育。
所有正直的人們,大概都不難達成這樣的共識:不論是家人之間的純美的至愛親情,還是親朋故交之間誠摯的友誼,也不論是師生之間的傾情給予,還是陌生人之間默默無言的相互關愛,都能給我們的心靈以溫暖的慰藉,給平淡的日予以清新明麗的感動。在教育中,如果我們能用心去營造一種充滿真情與關愛的氛圍,良好的教育就有了最切實的保障。
而“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發(fā)展”。沒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輕蔑與敵視之上的,也沒有任何一種真正的教育可以依靠懲罰與制裁來實現(xiàn)。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與人心靈距離最短的時刻,存在于無言的感動之中。讓年輕一代在人性的光輝里,擁有一個關懷的人生,這應是良好教育努力達成的一個目的。
書籍是人類文明不滅的火種,人類走向光明與真實境界的燈燭?!皼]有一艘船像一本書/也沒有一匹駿馬/能像一頁跳躍的詩行/把人帶向遠方?!?狄金森)正如蘇霍姆林斯基告誡我們的:“啟發(fā)智慧和鼓舞人心的書往往決定一個人的前途。學校首先是書籍。”在書籍中,智慧老人展示給我們的是歷史的鏡鑒、生命的規(guī)律和文明戰(zhàn)勝野蠻的曲折。人是理性的動物?!拔唇?jīng)審察的人生是沒有價值的”(蘇格拉底),你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對某一問題不倦的探究,是個體成長所必經(jīng)的心路歷程,也只有在理性的基礎上才能確立自主的尊嚴。
如果成長中的青少年沒有對某一項活動較為持久的投入和傾注,如果對一切都只是淺表性的接觸,那么,心靈的疆域就不會得以拓展,也不能生發(fā)出良好的責任意識和責任能力。中國古訓中有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心中悟出始知深”,即個體經(jīng)驗的激活在理解、吸收、建構和掌握知識過程中的意義。沒有比較豐富、深刻的體驗來積淀形成一定的經(jīng)驗背景,感悟就不易甚至不能產(chǎn)生。因為理解活動并非某種純粹的智力活動,而是人的整個生存活動的一部分。
大自然的奇妙景觀,不僅給人們以美的陶冶,也給人們以智慧的啟迪。“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云萬里天”。即使是普普通通的一片樹葉,平平淡淡的一方晴空,一場罕見的瑞雪,一次壯觀的海潮,都能給予我們以綿密的哲學理趣、迷人的藝術靈光。讓孩子們領略到大自然的無限風光,領略到自然界的多樣與和諧,并由此產(chǎn)生驚異感,從而增進人與自然之間的親和與交融,這是完美教育不可或缺的要素。
教育是文化傳遞與文化傳播的過程。文化是人類本質力量的確證與表征。在宇宙學的參考日歷上,人類出現(xiàn)至今的這段時間還不到一天的1/1440。然而,就在這段似乎微不足道的時間內(nèi),人類創(chuàng)造了繁榮、燦爛的物質文化,縱橫交織、井然有序的制度文化,千姿百態(tài)、深邃精湛、幽邈纖細、意蘊豐瞻的精神文化。作為人類的一員,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為之自豪的。這種自豪感是參與分享人類所創(chuàng)造的精神財富和進行新的探索的強大動力。
真正幸福的人,是過著值得尊敬和真正的人的生活的人,是精神上和物質上都很富有的人,“富有的人同時就是需要有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現(xiàn)的人?!?馬克思)學會過美好的生活,使每一個學生都成為能夠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的人,這是完美教育的目的。因為,個人的自由、群體的和諧、社會的公正、人類的福祉和尊嚴全系于良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