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有許多茶館,有特色的、能讓人眼前一亮的并不多。在武夷山喝茶,喝的當(dāng)然是巖茶,巖茶是武夷山的主流,雖然有些茶店也賣鐵觀音,但極少有人泡。到武夷山喝茶,最好喝水仙或是肉桂,能喝到老叢當(dāng)然是最好了。然而在武夷山到底有多少老叢茶?每個茶店都在賣老叢,有那么多老叢嗎?老叢者,一般認(rèn)為應(yīng)該在60年以上的老茶樹才敢稱,這樣的老茶樹在武夷山并不多,在全民喝茶時代,真正喝到老叢的我想不會很多。
自從與武夷山茶結(jié)緣,我每年都會去武夷山,最多1年竟去了4次,到武夷山主要是會朋友與喝茶。武夷山的茶喝了,總是叫人掛念,叫人無法放下,我是循香而去……
在武夷山喝茶的同時,也見識了好幾家茶館,總是大同小異。最近一次去武夷山,朋友帶我到一個古色古香的茶館喝茶,其門面裝飾就讓人過目不忘。一整堵墻面是以百年老青磚砌成,門上方嵌入武夷山古民居特有的精美磚雕,配上兩扇高大的木門,就有了一些與別處不一樣的感覺。據(jù)茶館主人介紹,這一堵墻面的老磚全部是百年老磚。購自鄉(xiāng)間古民居完整的一堵墻的方磚,以原樣復(fù)原。如此用心去營造喝茶氛圍,足見主人的品位不俗。門墻兩側(cè)掛著兩塊樟樹原木鋸的板材,保持了樹的外形,上書對聯(lián):“汲取九曲溪中水,閑烹十方巖上茶?!鼻擅畹匕盐湟纳轿幕睾褪教妹度肼?lián)中?!笆教谩?個字刻在一段樟樹片上,橫掛在青灰色的磚墻之上。一點都不張揚,卻充滿了禪意,恰到好處。
十方堂大門朝東。吸納東來之氣。迎接每天日出。門前一棵老香樟樹,據(jù)說有600年樹齡。密匝匝的枝干覆蓋一方天空,無風(fēng)亦自涼。從樹的身邊走過,能聞到一股淡淡的樟木特有的芳香,親切感人,似乎是歲月的呼喚。與這樣一株古樹相遇,雖然見不到古人,在喝茶時,抬頭望見古樹。突然間會產(chǎn)生一種幻覺,仿佛自己正坐在600年前的某個時辰,茶香與樟木淡定的香相融,這一刻,心中一片澄明……
喝茶需要一種境界,隨后才是心情。當(dāng)跨入茶館高高的門檻后。只見東南兩面。整堵玻璃墻面,通透明亮。玻璃上掛著絳紅色紗簾,透過鏤空的紗簾。窗外綠意隱約可見。堂中那灣水池,在狹窄處,鋪上兩塊取自鄉(xiāng)間的石板,連接廳堂與里面三間茶室。正是曲徑通幽。迎面一堵墻上伸出一截竹筒,有水流出,注入下方一個古舊的石臼中,溢出后,水從一個缺口流入一灣水池。這如古樂一般的水聲,傳遞出大自然之音。水池邊隨意擺放著幾塊高低不同的石塊,在石塊縫隙間植幾叢蘭花,大堂的一些角落也放了幾盆蘭花。有了這些裊娜多姿的蘭花,茶館平添幾分大自然原生態(tài)韻致。
古樸與儒雅是十方堂有別于它處的地方。那灣水池里游著幾條紅鯉魚,像文士讀詩書一般搖頭晃腦,十分可愛。水池邊上擺放著一張七弦古琴,并非擺設(shè)之物。有空時,女主人會坐在琴前,彈幾曲古樂。琴后邊照壁上,黑胡桃裝飾的根雕作品,正是天工之作“嫦娥奔月”!兩邊配有竹刻對聯(lián):“明月一池水。清風(fēng)萬卷書?!蔽春炔?,已先醉在這文化味中。
十方堂主人葉柳英熱情而優(yōu)雅,像武夷寒蘭,清雅而不俗。看她嫻熟的泡茶姿態(tài),亦如品賞散文詩一樣曼妙。當(dāng)她泡上去年剛評出的水仙茶王時,幽香與醇厚的巖韻,侵襲味覺。端杯啜一口,呼出的氣真如古人所言:吹氣如蘭!后來再喝一泡可以說是展示了目前武夷山茶中至高無上的極品茶一金針梅,讓這次品茶達(dá)到了一個巔峰。這是后紅茶時代大俠,就如金庸筆下隱士高人風(fēng)清揚,其武功自是出神入化,已到了無招勝有招之境。正如此茶,細(xì)如針毫,沖泡之后,湯色并不紅艷,呈現(xiàn)的是華貴的橙黃,韻卻耐人尋味。溫和,博大,香醇,甘甜而悠長,極為耐泡。其茶采自白雞冠、大紅袍的嫩芽,以特殊工藝精制而成,更因為其產(chǎn)量極少,而成為許多茶客追求的茗茶。其價每500克已達(dá)到萬元!
在十方堂能喝到好茶,也能買到貨真價實的好茶。比如金駿眉,這是正山小種的提高版,泡出來的湯色紅艷高貴,讓人領(lǐng)略了紅茶的神韻。呷一口,兩頰生津,唇齒留香。未飲,先醉在那賞心悅目的湯色中。
坐在悠遠(yuǎn)曠達(dá)的佛教音樂聲里,再急躁的人心都會安靜下來,而鋪在十方堂地上的每一塊古方磚,透射出沉著安靜的古意。這真是一個噶茶的好地方,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都叫人難舍。
到武夷山,喝了十方堂的茶之后,想必是再也無法忘卻了,都會留下幾縷牽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