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普照寺清明祈福茶會。
普照茶會的本意為感恩,時距5·12大地震近一年。此次茶會的主辦方為茗仕茶眾社與普照禪寺。
憶當(dāng)年斷垣殘壁,惜今朝以茶重聚。
青城山里。仍舊是一番幽深景象。
來自成都的茶友。皆盛裝而來。去年3月,他們曾于此舉辦第一屆的踏青茶會。劫后重逢,于震后重建的普照寺,卻是更多感懷。成都浣花草堂中華花藝中心的操瑞蕓老師在現(xiàn)場準(zhǔn)備展示中華花藝。操老師原本來自臺灣,多年來堅持在成都弘揚傳統(tǒng)的插花藝術(shù)。一提到浣花草堂人們都知道有這樣一位美麗的花的使者。
此次茶會,諸多茶友既是組織者。又兼任義工。他們開始布置會場,自發(fā)地組織此次茶會,純粹出于對茶的喜好以及對于這個圈子所宣揚的精神的認同。沒有過多的宣傳,茶會便吸引了近200位來賓。這就是茶所帶來的號召力。
茶會在下午舉行。中午茶友們則在廟里同進素食。以更好體驗茶會的精神。在成都這樣一個具備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里,讓人憶起西晉·張載《登成都樓》所說的。芳貫六清,溢味播九州一樣,“烹荼盡具”,人人品飲,感知茶于千年來生生不息、于身心的諸多慰藉。
下午兩點,茶會正式開始。祭茶儀式安排在普照寺的大殿里,普照寺的果證法師引領(lǐng)大眾頌經(jīng)祈禱,“只有彼此的關(guān)愛,才會讓生命更加美好!”正是代表著一年的希冀與感懷。
隨后開始供花果。主持人以溫和的音調(diào)開始吟誦:“2500多年前,佛祖釋迎牟尼在一次聚會上,信手拈花,以示大眾。眾人無有能解佛祖之意。只有大弟子迦葉尊者破顏微笑,心領(lǐng)神會。今天,我們在普照寺,再續(xù)佛緣。用美麗的鮮花供養(yǎng)佛祖。愿我們每個人的心靈,都像這鮮花一樣美麗、綻放!”
茶人供花之后。由普照寺的普空師父表演禪茶。泡茶時,她肅穆專注。在百人之前,從容不迫;于佛殿之下,虔心安詳。在這樣的一個地方,更見茶之奉獻與平和。
來自成都空林琴館的琴友則演繹了《關(guān)山月》、《陽光三疊》、《憶古人》的離別與清越。古琴,洞簫,歌舞等項,全部是茶友自發(fā)的表演。
茶會的重頭是代表著四個季節(jié)的“梅蘭竹菊”茶席。茶席的精神為“春夏秋冬,時間流轉(zhuǎn)、四季輪回、生命循環(huán)?!惫艜r文人對于時間秩序和生命意義的感悟。常借物抒懷、感物喻志?!懊?、蘭、竹、菊”不僅占盡春夏秋冬,更具“傲、幽、堅、淡”的性格品質(zhì),被譽為“四君子”。
茶席上各自插花,精致的茶具與鮮明的色調(diào),昭示著季節(jié)的變化與世事的無常。4個茶友分別在各自茶席前泡茶,以最美的心境沖泡出最好的茶湯,也就是他們所要表達的精神。凝神處,茶湯傾瀉,芬香醉人。在茶席主人的身后,佛殿前的紫薇花開得嬌艷盛大。
圍繞茶會始終的,則是對大眾的普茶?,F(xiàn)場有大桶茶的沖泡供飲。還有兩個雙人茶席的不間斷供茶,以保證每一個來賓有足夠的茶飲。
正如當(dāng)天參會的四川省茶文化協(xié)會張京女士所言,茶友所代表的茶文化精神已經(jīng)扎根于大眾當(dāng)中。茶文化由這一類的圈子所帶動。將會越來越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