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樂理與視唱練耳的教學中,不同的地區(qū)、不同的學校,甚至同一地區(qū)、同一學校的講授者對和弦的稱謂、和弦名稱的寫法、和弦功能的標記都不同。本文從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直接領會事物本質(zhì)的角度出發(fā),對和弦結構方面的名稱和標記的規(guī)范做了探討。
關鍵詞:音樂;基本樂科;和弦名稱;規(guī)范
中圖分類號:J61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2172(2009)01-0034-03
在視唱練耳與樂理的教學中,講授者為了自我的方便,將和弦的命名和標記以各自不同的習慣簡化或異化并廣泛傳播,導致和弦的命名和標記非常多樣,甚至在同一本教材中的標記也出現(xiàn)不統(tǒng)一的現(xiàn)象。當然,從事基本樂科教學的教師們聽見或看見這些不同的名稱或標記非常清楚它們指代的是什么,但是這些多樣且沒有統(tǒng)一規(guī)律的名稱與標記將給一個初學者在理解其本質(zhì)屬性上帶來的困難是不言自明的。而給學習者在理解上帶來的困難往往容易被熟知這些名稱與現(xiàn)象的講授者所忽視。
曾經(jīng)就有不少學了5、6年音樂專業(yè)的學生不知道“大三和弦”、“大六和弦”和“大6”和弦是同一種和弦,也從來沒有理解“半減七”是什么意思。也許有人會說: “半減七”就是減小七,也就是減三和弦的根音上方再添加一個小七度音構成的和弦。那為什么不直接說減小七呢?難道我們說“半減七”的目的就是要有意繞一個彎讓學生費解嗎?也許還會有人說:直接把和弦結構背下來不就得了,還鉆什么牛角尖呀?如果這樣的話教師很輕松,可學生就很辛苦了。他們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不找尋規(guī)律地去背這些和弦或和弦結構,而不找規(guī)律記憶這些和弦是相當困難的。
和弦是根據(jù)其結構特征命名的。既然和弦的名稱來自其結構,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我們就應該把和弦的結構規(guī)律與和弦名稱的關系給學生講解清楚,讓學生舉一反三;同時應該規(guī)范和弦名稱的稱謂和寫法,從而不讓學生費解,根據(jù)名稱就知道結構,分析結構就知道名稱,不從音程或與和弦名稱毫無關系的角度去死記硬背信息量很大的和弦結構。教學和寫教材應該使復雜問題簡單化,深入淺出。
在此,我們筆者僅針對目前音樂學院所采用的音樂理論教學體系中普遍存在的稱謂和標記進行探討,不涉及其他類別的稱謂和標記。
一、三和弦名稱的規(guī)范
多樣的三和弦名稱和標記(表①)
表①中,如此混亂的三和弦稱謂和標記將會給初學者在理解和記憶上造成困難。
和弦名稱的前兩個字“?三”指的是和弦種類,如果把三和弦的 “三”寫成3,就與表示和弦大致結構(原位或是轉(zhuǎn)位)的數(shù)字低音標記方式混淆了,不便記憶。在語言上把三和弦的三省略了,大三6就會念成“daliu”, 大 san 的 san 和 大 liu 的 liu 又會混淆,有的學生就會認為大san 是一種和弦,大liu 是另一種和弦。其次,增三6 寫成增6之后,無論在標記上還是在讀法上都會與降五音的大小七4和降三音的減減七6混淆,因為這兩個和弦也叫增六和弦(含增六度的七和弦)。
為了使學生的思路清晰,三和弦的名稱最好不要省略。通過教學實踐,筆者認為,能使學生對和弦結構比較清晰的稱謂和標記應該是表②。
表②
實在要省略也應該有規(guī)律地統(tǒng)一省略,要么像表③一樣省略,要么像表④一樣省略,要么像表⑤一樣省略。不能幾個表里的稱謂標記混合使用?;旌鲜褂脮_亂學生的思路。
表③
表④
表⑤
二、七和弦名稱的規(guī)范
多樣的七和弦名稱和標記(表⑥)
表⑥
如此混亂的七和弦稱謂和標記會給初學者在理解和記憶上造成比理解記憶三和弦更大的困難。
和弦的名稱有結構名稱和功能名稱兩種,在此討論的是和弦的結構名稱。一個孤立的沒有處于指定調(diào)內(nèi)的和弦是不可能有功能名稱的。對于一個在學習過程中接觸到的獨立和弦,我們只能以結構特征命名它。而七和弦的結構又是有規(guī)律的,學生理解了有規(guī)律的結構特征后,就很容易把握七和弦的結構。七和弦的名稱是根據(jù)七和弦的結構命名的,名稱體現(xiàn)結構,所以七和弦的結構是不需要死記硬背的。理解了規(guī)范的七和弦名稱與結構的關系后就能熟練地把握七和弦了(參見《和弦結構的手勢教學法》《音樂探索》2007年第4期)。
為了使學生的思路清晰,通過教學實踐,學生比較清楚的稱謂和標記應該是表⑦。
表⑦
最好不要省略,實在覺得多說多寫一個字麻煩,就統(tǒng)一將七和弦的“七”字省略。(表{8})
表{8}
責任編輯:馬林
參考文獻:
[1] 斯波索賓.音樂基本理論[M]. 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1958,8.
[2] 李重光.音樂理論基礎[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62,10.
[3] 晏成全,童忠良,鐘俊程.基本樂理教程[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0,10.
[4] 繆天瑞,林劍.基本樂理[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1,
[5] 舒澤池,謝秀珍.樂理新思路教程[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4.
[6]蔣軍榮. 基本樂理綜合練習模擬試題[S].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5,1.
[7] 朱玉章.基本音樂理論教程[M].西安:西安出版社,2007,9.
[8] 趙易山等.視唱練耳高考輔導教材[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3,12.
[9] 黃洋波.高考音樂強化訓練[S].湖南:湖南文藝出版社,1999, 11.
[10] 孫從音.樂理基礎教程[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1,3.
[11] 中央音樂學院考級委員會.音樂基礎知識測試題集[S].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