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2月份起,石家莊市在二手車市場全面推廣統(tǒng)一制式的二手車買賣合同。近日,這則新聞引起了業(yè)內人士的普遍關注,沉匿許久的《二手車買賣合同》示范文本(以下簡稱《范本》)再次浮出水面。
但是,這個似乎已經被遺忘的保護消費者權益的《范本》,能否承擔起規(guī)范二手車市場的大任呢?
《范本》是“歷史性進步”
其實早在2007年9份,《范本》就已公布在國家工商總局網(wǎng)站上,并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推行使用?!斗侗尽访鞔_規(guī)定,如果賣車人提供的車輛信息不真實,買車人有權要求賣方賠償損失。
北京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總經理蘇暉曾表示,《范本》的公布對于國內二手車流通領域來說,稱得上是“歷史性進步”,對于二手車市場也是個利好消息。
北京凱亞律師事務所蔣蘇華也認為,合同內容維護雙方利益。如果這一示范合同能順利推廣,對于今后消費者發(fā)生事故理賠時,能有個很好的依據(jù)。
車商不“自覺” 消費者不“主動”
然而,盡管《范本》早已公布,但工商部門表示,由于合同示范文本并不是強制性的,因此長期以來大部分二手車商以各種理由拒絕《范本》,常常自己擬訂協(xié)議來代替。
北京中聯(lián)舊機動車交易市場企業(yè)策劃部經理陳欣告訴記者,二手車商往往愿意自己擬訂協(xié)議,這樣可以對車價、牌照、發(fā)動機號等一些常規(guī)問題進行約定,規(guī)避容易引起糾紛的敏感問題。
“簽了合同多麻煩,買主一旦追究我們認為沒有必要說的車況信息,控告我們這是有意欺騙行為,我們要承擔刑事責任的。所以一般如果買主沒有強烈要求,我們是絕對不會主動要求簽的。”一位車商對記者透露。
此外,大部分消費者對合同的認知度低,對自己評估能力的過于自信,也助長了車商不使用《范本》的僥幸心理。
在采訪中,一些消費者根本不知道《范本》的存在,而另一些消費者就算知道,也是對其中的內容略懂一二。多數(shù)消費者似乎只相信自己的“眼力”或者熟人的“能力”,而對《范本》這種可靠的“法律武器”不予以重視。
合同亟待完善
在二手車市記者還了解到,由于考慮到成本費用問題,不少經紀公司的車商在收購車輛前沒有給車輛作出技術評估,很多時候經紀公司自己都分辨不清哪些是“問題車”和“事故車”,對車況的了解也是一知半解,因此能告訴消費者的車況信息也就少之又少。
蘇暉指出,國內的車管部門應該將車輛的每次維修狀況都記錄在案。否則,隱瞞車況就很難杜絕,畢竟要將真實的車況告知給下一個買主,單純指望賣車一方的誠信意識和道德水平是不夠的。
中國汽車流通協(xié)會副秘書長沈榮說:“目前的《范本》很不完善,尤其在車況介紹一欄中,由于沒有統(tǒng)一的《車況評估標準》的劃分,具體車況的介紹模棱兩可、含糊不清。因此需要二手車評估標準鑒定的出臺以及權威評估機構的認證做保證,買方才能真正放心。”
這些因素導致了《范本》長期以來難以執(zhí)行。記者致電石家莊二手車市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負責人說道,目前他們正在根據(jù)當?shù)氐膶嶋H情況對《范本》進行修改,在得到車商和消費者的普遍認可后,這份合同才會在市場上正式要求車商執(zhí)行。
這位負責人表示,在全國的統(tǒng)一規(guī)范制度尚不完善下,各地二手車市場根據(jù)實際發(fā)展情況制定適合當?shù)氐亩周囐I賣合同,并強制執(zhí)行,不僅是對目前《范本》的補充,更能對規(guī)范當?shù)囟周囀袌銎鸬綄嵸|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