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研究假設自我暴露通過獲取被暴露者的反饋來補充個體情緒、認知等資源,可以作為緩沖工作倦怠的手段,通過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對不同親密程度的自我暴露對象進行不同方面的自我暴露,對個體的工作倦怠的不同維度有不同影響。這些結(jié)果對干預工作倦怠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guān)鍵詞] 工作倦怠 資源守恒理論 自我暴露 人際關(guān)系
一、文獻綜述和假設推演
工作倦怠是一種因長期的工作壓力得不到緩解而產(chǎn)生的一組負性的綜合癥狀,包括耗竭、憤世嫉俗和職業(yè)效能三個維度?;谫Y源守恒理論,研究者認為,工作倦怠中物理疲勞,情緒耗竭和認知疲勞三者存在內(nèi)在的相關(guān),一者的缺乏與另一者的缺乏相聯(lián)系。
自我暴露包含了認知,情緒和行為等因素,一般正常的自我暴露對維持個體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基于鄺頌文等人的研究結(jié)果,人們傾向于向關(guān)系親近的人進行更多的自我暴露。因此,本研究的研究者認為,對親密的非工作對象(家人,朋友等)的自我暴露可以有效地補充耗竭的物理,情緒和認知資源,從而可以作為緩沖工作倦怠的手段之一。而工作倦怠水平越高,這種自我暴露的需求就越高,從而可以通過職員的自我暴露水平和特征來推斷其工作倦??;而對關(guān)系不親密的人的自我暴露,由于暴露水平較低,上述效應將不顯著。
綜合以上對人際關(guān)系,自我暴露和工作倦怠三者關(guān)系的探討,本研究的假設如下:H:在控制了其他影響因素后(性別,人格等),華人服務業(yè)員工對關(guān)系親密的暴露對象的某些維度的自我暴露程度仍對工作倦怠感產(chǎn)生顯著影響。
二、實驗方法
1.被試與設計
采用被試間設計,用問卷法進行測量。本次研究的被試涵括廣州、北京、上海等七個大中城市的服務業(yè)從業(yè)員。共回收數(shù)據(jù)498份。
2.測量
(1)預測變量。本研究中預測變量為自我暴露程度,采用鄺頌文等人修訂的朱拉德自我暴露問卷進行測量,暴露對象分為近親,至交,遠親和交往略多的熟人四類。
(2)結(jié)果變量。本研究中結(jié)果變量為職業(yè)倦怠感,測量工具為Maslach倦怠量表的中國修訂版。整個量表包括三個維度:耗竭、憤世嫉俗以及效能感。量表采用利克特7分等級,“0”代表“從不”,“6”代表“非常頻繁”。
(3)控制變量。本研究使用的控制變量有5個:工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性別和人格特征。另外,使用艾森克人格問卷簡式量表中國版對人格特征進行測量。其中我們只進行神經(jīng)質(zhì)維度和L量表的測量。
三、結(jié)果——回歸分析
1.耗竭
對耗竭維度的回歸結(jié)果顯示,排除了控制變量對耗竭的影響后,對近親在態(tài)度和觀點方面的自我暴露,對至交在個性方面的自我暴露和對交往略多的熟人在金錢方面的自我暴露仍與耗竭維度顯著正相關(guān)(β分別為.23,.24,.22,p<.05),而對至交在愛好方面的自我暴露則與耗竭呈顯著負相關(guān)(β=-.24,p<.05)。而遠親組則未發(fā)現(xiàn)顯著的結(jié)果。說明耗竭程度較高的職員需要向近親,至交或交往較頻繁的同事和熟人進行更多的自我暴露,這與假設H基本吻合。
2.憤世嫉俗
對憤世嫉俗維度的回歸結(jié)果顯示,排除了控制變量的影響后,對近親在錢方面的自我暴露(β=.20,p<.05),對至交在工作、錢、個性和身體方面的自我暴露(β分別為.41,.41,.49,37,.42,p<.001),以及總體的自我暴露水平,對遠親在錢方面的自我暴露(β=.22,p<.05),對交往略多的熟人在態(tài)度、工作和錢方面的自我暴露(β=.22,p<.05)都與工作倦怠的憤世嫉俗維度顯著或極其顯著正相關(guān)。說明憤世嫉俗程度較高的職員需要向至交或交往較頻繁的同事和熟人等關(guān)系較親密的對象進行更多方面的自我暴露,與假設H吻合。
3.效能感
對效能感維度的回歸結(jié)果顯示,控制了控制變量的效應后,對近親在態(tài)度和觀點(β=.33,p<.01)、愛好和興趣(β=.23,p<.05)、工作(β=.30,p<.01)、身體(β=.23,p<.05)方面的自我暴露以及總體自我暴露水平(β=.30,p<.01),對至交在工作方面的自我暴露(β=.21,p<.05),對交往略多的熟人在愛好興趣方面的自我暴露(β=.27,p<.05)都與職業(yè)效能感呈顯著到非常顯著的正相關(guān),而對遠親在金錢方面的自我暴露則與效能感呈顯著負相關(guān)(β=-.20,p<.05)。結(jié)果說明工作中效能感越高的職員,越傾向?qū)H這種親密關(guān)系對象進行更多的自我暴露。假設H得證。
四、討論
從以上的結(jié)果可以推論,對關(guān)系親密的人的自我暴露作為緩沖工作倦怠的手段之一,個體的耗竭和憤世嫉俗水平越高,這種緩沖的需要越強烈。而效能感的獲得也部分有賴于對近親更多的自我暴露。但不同的自我暴露對象對于個體的由工作倦怠引起的心理健康的不同層面的問題是有不同的意義的。有針對性地對某些人進行某些內(nèi)容的自我暴露,可能會使自我暴露的緩沖效率更高。特別地,交往性關(guān)系比先賦性關(guān)系對自我暴露的影響更大,體現(xiàn)在熟人組的結(jié)果比遠親組更加顯著。
然而,自我暴露程度僅僅是資源獲取的其中一個途徑。根據(jù)資源守恒理論,其他方面諸如組織支持等都可以作為珍貴資源作為補充。不過我們還是可以肯定,除了神經(jīng)質(zhì)和其他人口學變量的影響外,自我暴露仍然作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顯著的影響著職員的工作倦怠水平。
參考文獻:
[1]Hobfoll, S. E. (1989).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A new attempt at conceptualizing stress. American Psychologist, 44, 513–524
[2]王曉春甘怡群:國外關(guān)于工作倦怠研究的現(xiàn)狀述評,心理科學進展,2003,1(5):567-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