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列經(jīng)營最困難的時候,詹姆斯·基爾茨臨危受命。他的到來好比一場及時雨,給久旱未逢甘露的吉列帶來了一絲生機。事實上,就像艾柯卡之于克萊斯勒、郭士納之于IBM、韋爾奇之于通用,基爾茨也成為一個“救世主”,是他拯救了瀕臨衰敗的吉列。而在此之前,對于基爾茨的“空降”,很多人并不看好。典型的說法是,吉列的那些人不喜歡外來者,正因為如此,他們最后一次外聘首席執(zhí)行官是在70年前,而那個人最后以失敗收場,輸?shù)煤軕K。但基爾茨并沒有為此膽怯、退縮,相反,他堅定地迎接挑戰(zhàn)。至于故事的結局,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基爾茨不負眾望幫助吉列擺脫了威脅其生存的業(yè)績下滑。然而我們不知道的是,基爾茨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基爾茨靠什么改變吉列對“外來人”的偏見,避免重蹈70年前那個失敗者的覆轍?
對此,基爾茨認為是“抓住關鍵”這一方法促使他能夠卓有成效地對企業(yè)進行管理。在他的回憶錄《刀鋒上的舞蹈:我如何挽救了吉列》一書中,基爾茨寫道:“最近(2001年~2005年),當我領導世界上最著名、最賺錢的消費品企業(yè)吉列時,‘抓住關鍵’的方法再次經(jīng)受住了考驗?!比欢?,對于什么是“抓住關鍵”,基爾茨給出的解釋是:“要想取得商業(yè)上的成功,有些事你必須做,而有些事你卻應該忽略。”
基爾茨的說法似乎像“有所為,有所不為”。不論是否貼切,基爾茨的“抓住關鍵”至少讓人聯(lián)想到三個方面。其一,他的“做該做的事”似乎是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名言“正確地做事和做正確的事”的翻版,意思是說,身為一名管理者,更多時候是戰(zhàn)略的制定者、愿景的規(guī)劃者和目標的設定者,他應該從高度上、廣度上和深度上對企業(yè)的發(fā)展方向作出判斷,引領企業(yè)前進。為此,他不能過多地沉溺在瑣碎事務之中,做一些有益但卻無效的事。在德魯克看來,效率和效能終究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其二,基爾茨的話證明了明茨伯格關于“管理者”的論述是對的。明茨伯格在《管理工作的本質》一書中提出這樣的看法:“管理者就好像一個雜耍藝人,在任何時刻都會把許多問題拋向空中,它們會在預定的時間內(nèi)掉下來,然后在瞬間獲得能量,又重新回到空中;同時,新問題已經(jīng)在邊上排隊等候了,不時有舊問題被拋棄,新問題被添加上來?!币粋€管理者日常的工作很多被電話溝通、案頭工作、回復郵件、會議報告、閱讀文獻等纏繞,所以越是這樣,越要懂得“收放之道”,要知道在有限的時間里哪些事得立即做,哪些事可以緩著做,哪些事是可做可不做。其三,基爾茨說的要“抓住關鍵”實為“保持專注”。正如赫爾曼·西蒙在《隱形冠軍》中所揭示的那樣,只有那些專注于自己領域不斷改善、持續(xù)創(chuàng)新的企業(yè)才能保持市場冠軍的地位。盡管吉列不在“隱形”行列,但它的剃須刀產(chǎn)品占據(jù)著市場主導地位,這與其“專注精深”密不可分。
所以,就理論出處和思想淵源來看,基爾茨的“抓住關鍵”其實并無太多創(chuàng)新之處。而就概念本身而言,它不過是對德魯克、明茨伯格和西蒙等人學說的解讀和實踐。要知道,“抓住關鍵”終究是一個理念,它在不同企業(yè)、不同階段、不同領域都有應用的可能。就像基爾茨曾把“抓住關鍵”用于卡夫、納貝斯克,后來同樣用于吉列。三個時期,三個全然不同的企業(yè),基爾茨“抓住關鍵”都得到了驗證。個中緣由,一方面是因為理念的科學、正確,另一方面與基爾茨“因地制宜”的管理實踐分不開。
根據(jù)《刀鋒上的舞蹈:我如何挽救了吉列》的描述,企業(yè)每天都有很多看起來很重要的事情要做,在如此鬧哄哄的忙亂(也有可能是慌亂)中,面對眾多相互沖突的見解和海量的信息,作為管理者要抓住的其實沒有幾件事,而它們無一例外都是“關鍵”事項。例如,保持企業(yè)增長很關鍵,處理好人際關系很關鍵,做喜歡做的事情很關鍵,組建強有力的團隊很關鍵,面對現(xiàn)實很關鍵,早年的經(jīng)驗教訓很關鍵,忠誠很關鍵……有一點可能會引起人們的誤解,基爾茨口口聲聲說只做該做的事,是一種基于重要性的行動導向,但在基爾茨這里,很多都是很關鍵的事,也就是說,沒有什么是不關鍵的,那么“抓住關鍵”豈不等于“抓住一切”?這樣一來,“抓住關鍵”還有什么意義?
這也是我們閱讀《刀鋒上的舞蹈:我如何挽救了吉列》時困惑的地方。但基爾茨還是告訴了我們?nèi)绾未_定什么是真正的關鍵的方法。那個被基爾茨稱為“快捷篩選排除法”(fast-track quick-screen elimination process)的思維方式,能幫助人們快速穿過很多相互矛盾的建議形成的重重迷霧,直至找到正確的方向?;鶢柎脑趧偨邮旨袝r就曾用過“快捷篩選排除法”來尋求吉列擺脫困境的方案。但令人遺憾的是,在書中基爾茨給出了基于該方法思考、推理的過程,但始終沒有給出這個方法的理論模型,導致人們不甚了解所謂的“快捷篩選排除法”,當然也就不好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