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王老吉銷量突破50億元,超越可口可樂,成為“2007年度全國罐裝飲料市場銷售額第一名”。王老吉的崛起,帶動了涼茶行業(yè)的迅猛增長,廣東省食品行業(yè)協(xié)會會長張俊修指出:“2007年廣東省涼茶飲料同比增長25%,銷量突破了500萬噸,預計到2010年就可以超過可口可樂在全球的銷量?!迸c此同時,憑借成功的市場策略和推廣,王老吉逐漸成為涼茶的代名詞。在很多消費者的認知中,王老吉就是涼茶,涼茶就是王老吉,王老吉也因此在“中國飲料市場主流品牌消費者滿意度”調查中,榮獲“消費者滿意度第一”,成為最受消費者喜愛的全國主流飲料品牌。
有利潤就有追逐,不管王老吉的競爭優(yōu)勢多么明顯,資本和熱錢都不會知難而退。鄧老、徐其修、春和堂、上清飲、萬吉樂、和其正、寶慶堂等品牌紛紛重兵投入,涼茶大戰(zhàn)硝煙四起,尤其是在酷熱的夏天,只要一打開電視,一股股涼茶廣告的熱浪便會撲面而來。廣告歸廣告,努力歸努力,涼茶市場的格局并沒有因此發(fā)生改變。
涼茶挑戰(zhàn)品牌集體“上火”
地球人都知道,就像大米是用來填肚子一樣,涼茶是用來清熱去火的,尤其是經(jīng)過這么多年來“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循循誘導,涼茶的功效和用途更加深入人心。在強大的王老吉面前,任何挑戰(zhàn)品牌的涼茶都不應該強調涼茶是做什么用的,而應該聚焦訴求與領導品牌之間的差異。然而,涼茶挑戰(zhàn)品牌們的表現(xiàn)卻讓人大跌眼鏡,集體選擇了“跟隨”策略。所以,王老吉繼續(xù)獨霸天下,除了王老吉多年耕耘建立起的品牌強勢,更重要的還在于,挑戰(zhàn)品牌一味模仿,不事創(chuàng)新,營銷策略善乏可陳。
廣告是品牌的語言,通過廣告,尤其是電視廣告,能夠很好地反映一個品牌的策略主張。在所有挑戰(zhàn)品牌中,上清飲、和其正和萬吉樂最近的電視廣告攻勢最猛,讓人印象深刻,而它們恰巧也是涼茶市場的三個代表性挑戰(zhàn)品牌,且讓我們看看它們是怎樣“虛火過旺”的。
上清飲是廣州香雪制藥股份公司旗下的品牌,以制藥企業(yè)為背景,一共推出過兩輯廣告。第一輯廣告通過表現(xiàn)一個特技爆炸演員身上始終不著火,演繹出“就是不上火”的品牌口號。第二輯廣告請了《家有兒女》的三個小明星做代言,品牌口號也由“就是不上火”升級為“好喝不上火”,總算找到了上清飲與王老吉之間的些許差異—好喝。但很遺憾,在最新的廣告中,上清飲并沒有針對“好喝”這個差異點,充分創(chuàng)意展開,而是把大量的鏡頭和廣告語言放在了“享受香辣和油炸食品上火時,就喝上清飲”。
萬吉樂是深圳萬基藥業(yè)推出的涼茶品牌,以保健品企業(yè)為背景,繼承了保健品行業(yè)“新品上市,廣告轟炸”的一貫傳統(tǒng),其廣告投放非常猛烈。萬吉樂的口號是“淡爽不上火”,與上清飲一樣,把矛頭指向了王老吉偏甜的口味,“淡爽”成為萬吉樂劍挑王老吉的最大砝碼。然而,萬吉樂同樣沒有走出王老吉的陰影,其廣告采用與王老吉一樣的廣告歌形式,在廣告中強調“吃美食上火喝涼茶”,并沒有對“淡爽”這個利益點展開創(chuàng)意。另外,萬吉樂聘請并不“淡爽”的張衛(wèi)健作為形象代言人,也讓人頗感費解??磥砣f吉樂的廣告歌“從沒想到?jīng)霾枰材苓@么爽,從此涼茶只喝萬吉樂”,就只能是自彈自唱一番罷了。
和其正是福建達利集團旗下的品牌,達利集團為傳統(tǒng)的快速消費食品企業(yè),因此,和其正身上充斥著快速消費品企業(yè)的急功近利和浮躁也就不難理解了。首先,取了和其正這樣一個古色古香的名字,無非是想表明和其正與王老吉一樣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次,提出“清火氣,補元氣”的產(chǎn)品賣點,企圖壓制王老吉“防上火”的單一訴求;再次,提出了“中國涼茶”概念,欲以“中國涼茶”蓋過“廣東涼茶”;最后,聘請了影視明星陳道明作為形象代言人,企圖一鳴驚人。然而,和其正這個名字讓人似懂非懂,“清火氣,補元氣”只是說說而已,缺乏功能支持,“中國涼茶”則是拉虎皮作大旗,虛張聲勢,聘請影視明星代言更是暴發(fā)戶的慣用手法。最為恐怖的是,被達利集團華麗包裝的和其正涼茶,竟然采用了低價策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和其正推出過兩輯廣告,第一輯廣告圍繞“清火氣,補元氣”,采用平鋪直敘的手法,告訴消費者喝和其正涼茶,在食用香辣食品時可清火氣,在熬夜時可補元氣,但卻沒有為“補元氣”找到事實和利益支撐點?,F(xiàn)在正在播出的第二輯廣告,則是力推PET瓶新包裝,陳道明說“做人要大氣”,這話聽來讓人忍俊不禁。假如產(chǎn)品定位有問題,品牌還沒有深入人心,再好的包裝也只能是雕蟲小技,何況這個PET瓶,跟其他常見的飲料相比,實在沒有什么特別的。
尚且不論上清飲、萬吉樂以及和其正的品牌差異化策略是否得當,但它們的電視廣告都沒能夠把握住創(chuàng)意重點,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告訴消費者“我的涼茶是做什么用的”,而不是告訴消費者“我的涼茶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不同”。對于自己產(chǎn)品的賣點,竟然都是一語帶過,沒有為“好喝”、“淡爽”和“補元氣”找到強有力的事實和利益支持,從而讓消費者產(chǎn)生嘗試和消費的沖動。大量享用美食和熬夜易上火的廣告畫面,與王老吉如出一轍,像這種什么時候該喝涼茶的說教,其實是在無形中為王老吉搖旗吶喊—既然你的涼茶沒什么過人之處,王老吉是涼茶的鼻祖和第一品牌,上火的時候,要喝當然首選王老吉。
更為遺憾的是,這不僅是以上三個涼茶品牌的問題,在涼茶挑戰(zhàn)品牌的電視廣告中,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有銷售力的廣告,要么跟著王老吉大喊“滅火”,要么跟著王老吉大唱廣告歌,要么就跟涼茶鼻祖王老吉大拼歷史悠久。人云亦云,以卵擊石,涼茶挑戰(zhàn)品牌們永遠不可能擺脫當小老弟的命運。
美國飲料市場的切割策略
王老吉與可口可樂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王老吉最初是用來清熱去火,可口可樂最初是用來治療神經(jīng)性頭痛,然后被重新定義為飲料,從而走出藥房,開創(chuàng)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并在行業(yè)內形成壟斷性優(yōu)勢。假如把王老吉比作中國的可口可樂,那可口可樂無疑就是美國的王老吉。既然可口可樂的寡頭壟斷可以被打破,王老吉同樣不是不可戰(zhàn)勝的,那么涼茶挑戰(zhàn)品牌的出路在哪里呢?
可口可樂遇到的第一個競爭對手是百事可樂。最初,沒有找到方向的百事可樂一直過得很艱難,曾經(jīng)三次請求可口可樂收購。最后,百事可樂發(fā)現(xiàn)可口可樂之所以強大,就在于它發(fā)明了可樂,是可樂的鼻祖,而這也就意味著傳統(tǒng)、落伍和過時,于是百事可樂重新定位品牌核心價值為“新一代的選擇”,并以此對百事可樂品牌進行全面規(guī)劃,從而突圍,成為與可口可樂分庭抗禮的全球兩大可樂品牌巨頭之一。
可口可樂遇到的第二個競爭對手是七喜。七喜初創(chuàng)時,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已經(jīng)足夠強大,七喜完全是一個小老弟的角色。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七喜對美國當時的飲料市場進行了創(chuàng)造性的切割,把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等產(chǎn)品定義為“可樂飲料”,把自己的產(chǎn)品定義為“非可樂”,開創(chuàng)出一個全新的產(chǎn)品品類,一躍成為美國第三大飲料品牌。
百事可樂采用感性切割策略,七喜采用物理切割策略,感性切割以品牌價值訴求、目標消費群等為切割點,物理切割以產(chǎn)品屬性、功能特點等為切割點,分別為目前飲料行業(yè)最為有效的差異化競爭策略。競爭中的切割策略就是找到競爭對手的“死穴”,與競爭對手針鋒相對,并以此為切割點,將市場切割成一塊或多塊,為自己的品牌區(qū)隔出一個全新的細分市場。比較而言,感性切割策略只可感知,無法直接觸及,是一種間接的切割方式,操作起來較為復雜;而物理切割策略則可以直接感知、直接觸及,是一種直接有效的方式,操作起來簡便直觀,應用更為廣泛。
回顧近年來國內飲料市場,感性切割策略成功案例屈指可數(shù),讓人印象深刻的,當數(shù)可口可樂旗下原兒童橙汁飲料—酷兒;而物理切割策略成功案例則是層出不窮,例如,農(nóng)夫山泉開創(chuàng)天然水品類,以對抗純凈水;農(nóng)夫果園開創(chuàng)混合果汁品類,以對抗單品果汁;美汁源果粒橙開創(chuàng)果肉橙汁品類,以對抗純汁橙汁,等等。
至于王老吉,開創(chuàng)防上火功能飲料,本身就是一個經(jīng)典的物理切割策略定位案例。
好喝、淡爽、補元氣
涼茶挑戰(zhàn)品牌一味模仿王老吉,電視廣告創(chuàng)意集體“上火”,這是創(chuàng)意層面的問題?,F(xiàn)在,我們再來看涼茶挑戰(zhàn)品牌的競爭策略。
上清飲和萬吉樂劍指王老吉的口感不好,提出“好喝”、“淡爽”作為賣點,然而口感并不是王老吉的硬傷,假如這樣,王老吉就不可能征服這么多人的味蕾,成為“全國滿意度第一”的飲料品牌。在美國可樂大戰(zhàn)中,有過一場經(jīng)典的“口感之爭”。百事可樂通過大規(guī)模盲測,得出百事可樂口感優(yōu)于可口可樂的結論。這一結論讓可口可樂大亂陣腳,為此調整可樂配方,通過測試,這種新可口可樂比老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都更受歡迎。但最終的結果卻出人意料,眾多消費者抵制新可口可樂,可口可樂不得不推出老可口可樂。事實告訴我們,面對強勢的領導品牌,口感并不是飲料克敵制勝的關鍵。涼茶挑戰(zhàn)品牌單純依托口感訴求,只能是隔靴搔癢,難以撼動王老吉的霸主地位。而且王老吉很容易進行防御,就像可口可樂推出健怡和零度可樂一樣,王老吉可以隨時推出口感改良型和淡爽型產(chǎn)品。
相比較而言,和其正的切割策略,乍一看很聰明,因為涼茶作為一種藥品“是藥三分毒”,長期飲用會使人的身體寒氣過重,而“補元氣”這個概念能夠很好地彌補這一缺失,開創(chuàng)“適合長期飲用,補元氣的涼茶”這一全新涼茶品類,從而打擊王老吉的“命門”,與王老吉形成差異切割。但可惜的是,這只是一個概念而已,其缺乏有力的功能支持,所以和其正在宣傳中也只是提提而已,要不然,它也不會把這么好的涼茶賣得比王老吉便宜那么多。
如何打敗王老吉
迄今為止,王老吉在品牌推廣方面,可以說是運籌帷幄,張弛有道,步步為營,幾乎很難發(fā)現(xiàn)其明顯的破綻。所以,假如涼茶挑戰(zhàn)品牌要借鑒百事可樂的成功做法,試圖針對王老吉涼茶鼻祖的身份,以“年輕一代的選擇”來攻擊它,肯定是徒勞無益的,因為王老吉早已筑起了堅固的防御工事,在王老吉高密度的廣告攻勢中,“年輕人+音樂”的廣告形式早已俘獲了無數(shù)年輕人的心,使王老吉成為炙手可熱的潮流飲品。面對如日中天的王老吉,涼茶挑戰(zhàn)品牌實施感性切割的競爭策略,空間非常狹小,施展難度極大。
擺在眾多涼茶挑戰(zhàn)品牌面前的道路只有一條:物理切割策略。涼茶挑戰(zhàn)品牌進行強有力的物理差異切割,就有可能打敗王老吉。其實,和其正“補元氣的涼茶”直指傳統(tǒng)涼茶的硬傷,是一個不錯的攻擊和切割點,只可惜缺乏事實支撐,再加上推廣策略不當,只能作為概念進行炒作,難以奏效。那么除了概念炒作,就沒有其他出路了嗎?要戰(zhàn)勝對手,就必須深入了解競爭對手。王老吉的成功,源于針對汽水類飲料只能帶來口感清涼的特點,把王老吉定位為可以讓人清涼和去火的“防上火功能飲料”。意識到這一點,一切難題就會迎刃而解:為什么不可以有一種飲料,既可以讓口感清涼,又可以讓人清涼和去火呢?
比如,我們可以在傳統(tǒng)涼茶飲料的基礎上,添加薄荷成分(如果藥理允許),或添加二氧化碳,等等。這樣就能生產(chǎn)出一種既能讓口感清涼,又可以有效去火的全新飲料,形成強有力的物理差異切割,開創(chuàng)清涼類飲料新品類(我們暫且把這種新品類叫做碳酸涼茶)。這樣,整個清涼類飲料市場將會被切割為三塊—口感清涼類(以可口可樂為代表的碳酸汽水)、去火類(以王老吉為代表的傳統(tǒng)涼茶)、口感清涼+去火類(全新的碳酸涼茶),從而三分天下。而且比較而言,全新的碳酸涼茶將擁有更大的競爭優(yōu)勢,如果推廣得當,完全有可能打敗可口可樂和王老吉,成為飲料行業(yè)的新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