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從前讀沈從文《邊城》時的心情,放下書好一陣怔忡。小說不可以那么美的,像五月初的薔薇花,玲瓏精致,散發(fā)著幽香。16歲的翠翠,明眸似水。
撐一根篙,在湘西的青山綠水間。見多識廣的老艄公是翠翠的老外公,但是他已看不懂她的心思。
讓我怔忡的是這祖孫倆把那些人擺渡到哪里去?經(jīng)過他們擺渡的人還回來嗎?
在佛教里,渡是渡口的意思,而去掉三點水就是度,度人度己的意思,佛的意思是要幫助別人達到彼岸,也是幫助自己達到彼岸。
人在生命的河流里,到彼岸是客觀必然。無論渡的過程是短是長。
西津渡是一個渡口。津就是水邊的意思。長江邊的許多城市都曾是水陸碼頭。碼頭是屬于南來北往的過客的,他們從遠方來到遠方去。過了這個碼頭,天高地遠,他們會走向哪里,是尋夫、是走親戚、是謀財、是參加科舉還是為了愛情私奔?所以,我是那么在乎渡口旁邊的元代昭關(guān)石塔。行色匆匆的過客,他們沒有時間到寺廟里燃炷香,保佑自己旅途平安,所以這石塔是因地制宜的佛塔,從凌空的塔身下穿過,念一遍我佛保佑。是仁慈。
人是世間的過客。生命是一段極短的過程。生命的過程是自度也是他度。
世間有沒有保佑愛情的佛與佛語?愛情何嘗不是一次渡。從開始到結(jié)尾。當它發(fā)生時,是新鮮的,像三月的風,是初春的綠,亮了身心與眼睛。完美地渡過一次愛情,有時是等同于渡一次人生的吧。有的人一生遭遇不到一次心滿意足的愛情,這不是求佛就可以的,有時也不是修養(yǎng)可以成功的。有的人的愛情又是那么坎坷,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執(zhí)著于相思的那個人為什么一定是不可替代的?愛情果真不能有一點妥協(xié)?是為難自己還是愛情為難人呢?把一次愛情從這頭渡到那頭,天定、等待、手段,什么因素都有。
愛情是一次渡,無論你明白不明白。
一個人在我們心里也是一次穿越。我們的心里渡過了多少人,自己也記不清,有恨的有愛的,有輕的有重的,有不舍的有只求忘記的。父親初病時,已明白癌癥晚期的他無希望多活,所以,他對我說,人不可能永遠有爸爸可以叫。父親的影子一直或濃或淡地投在心里。渡是渡不了的,除非我生命終結(jié)。關(guān)于父親,我沒有寫過一個字的懷念。文字是那么輕浮,像一顆沉浮不定的塵埃。用蒼白的文字表達失親之痛,我以為是不負責的。生命有時是無法把握的。不要與我說人定勝天。這天,誰也破不了,所以,注定,我們,從一出生奔向永久的沉寂。
有沒有想過精神世界的對岸是什么?有人說精神世界的彼岸是理想。有多少人能到達理想的精神世界?擁有一個從容理想的人生,曾經(jīng)是我的夢。比如,曾經(jīng)與所有年輕人一樣,我是那么想成名,但當中年到了后,我放棄了我的夢想,變得踏實。讓夢想擱淺,這是許多成年人所做的。因為,理想不是現(xiàn)實,夢有時僅止于幻想。享受幻想,其實也是一種幸福。
愛情從發(fā)端歸結(jié)于消失,生命從起始輾轉(zhuǎn)到老去。生命是一切的附著。我聽佛曲,是因為我記得所有的,也忘記著所有的。不去說生命是一場虛幻。
正是這樣的,最終,個體的生命像小溪流入大河,像小河匯入大江,像大江融入大海。至此所有的真實,都有了結(ji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