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糖、溜肩膀和摔勺子
老北京的這三個俗語的意思都是對工作甩手不干,但詞義有細(xì)致的差別。
“拿糖”指以某種特長相要挾,離了他地球就不轉(zhuǎn)了,所以要講條件,得不到滿足就不干。
“溜肩膀”,指出工不出力,我不干,誰愛干誰干,是一種懶漢思想。
“摔勺子”以扔掉廚師的主要工具勺子比喻對工作甩手不干,多半由某種思想情緒所致。
可見“拿糖”和“摔勺子”是公開的,但“拿糖”則還會有一種舍我其誰的傲氣,“溜肩膀”則是暗地里、偷偷的。
總之,這三個詞生動地刻畫了三種不正確的工作態(tài)度,都會給工作造成不應(yīng)有的損失,都是不足取的。分析這三個詞可見老北京語匯豐富之一斑。
“蓋帽”之源流
“老帽”在北京是罵人的話,可“蓋帽”是夸贊的話,而且是最高級的褒獎。這是咋回事?有的人說這“蓋帽”是從打籃球來的,一個人要投球,另一個人在上面擋球。要阻擋投球必然比人家蹦得高,所以引申為能力強、水平高,而且是超級別的高。這么理解意義上不會出現(xiàn)差錯,可要追根尋源就沒那么簡單了。
您聽著,這“蓋帽”的“帽”比“老帽”的“帽”更有意思。其實“蓋帽”也是北京的俗語,早就有了。您說,籃球傳到咱北京來這才多少年吶?打早先說,這“蓋帽”的“帽”和“老耄”的“?!庇嘘P(guān)。從人的壽命上看,七十古來稀,八十、九十更是鳳毛麟角,那可是頂尖級的。要是真能超過百歲,那就“蓋”了“耄”啦,過了“期頤之年”就被稱作“人瑞”,是頂尖的頂尖。在這里,“蓋”這個詞兒起了關(guān)鍵的作用,“蓋”就是超越極限。可咱上回說了“?!边@個詞兒在現(xiàn)實生活中早消失了,因此發(fā)展到后來,人們以眼前的東西取代它,正好和帽子的“帽”巧合,使“超越帽子”變成“蓋帽”的含義。“帽”就是“冠”,置于人體的最高點頭顱之上,那絕對是至高無上、登峰造極。“蓋”是“蓋世無雙”之“蓋”,也是頂尖級。因此,“蓋帽”就成了那些罕見事物和高超技藝的形容詞。
聊“侃”
“聊”和“侃”都是閑談。不過“聊”是輕松的閑談,“侃”則是夸大其詞的閑談?!傲摹钡蒙窈趿?,是“神聊”,這才和“侃”相等。如果是“神侃”,就不得了,沒有邊界,無極限。如果“聊”還和現(xiàn)實貼譜,那“侃”就絕對超越現(xiàn)實。
“侃大山”是北京人發(fā)明的,比四川人的“龍門陣”、廣東人的“講大話”、東北人的“說瞎話”要邪乎得多?!百钡臅嬉馑际菑娜莶黄龋纸≌劦臉幼?,是個褒義詞。而“調(diào)侃”則是用暗語交談,引申為用雙關(guān)的方式表達(dá)難言之隱。例如某人說:“我這個人就是二百五。”表面上是貶低自己,可深層的意思是:你別拿我當(dāng)二百五,我識破了你的看法,我先說出來,堵你的嘴,實際上是堅決否定自己是二百五。但無論如何表面上也產(chǎn)生了一點貶義,形成了“胡侃”,也就是胡說八道。于是,“侃”從這個意義上和“大山”組合在一起,形成“侃大山”,就產(chǎn)生了貶義,變成了海闊天空的瞎扯。寫俗了就成了“砍”,可“大山”挺硬的怎么砍?其實,“大山”應(yīng)該是“大煽”,這又是一個帶有民間語言形象性特點的詞兒?!按笊俊本褪恰笆箘派俊?,用火一煽就旺,燒起來無法控制,延展來比喻把話“侃”得無限大,具有強烈的煽動性。于是,“侃大煽”就變成了一個超頂尖級的漫無邊際的大話,甚至是騙人的假話。如果在現(xiàn)實生活中實事求是,講誠信,“侃大煽”絕對不是什么好詞兒。好“侃大煽”的人也就是“不玩真的,靠不住”的代名詞。
北京人的“侃”,是一種生活狀態(tài),是一種特定的文化。正所謂“北京人什么都敢侃”,一點也不假,北京人“侃”的絕大部分是正面話題,社會生活的任何領(lǐng)域都是北京人“侃”的內(nèi)容。誰叫咱京城人學(xué)問高、信息靈、氣魄大來著。您瞧,說著說著,我也跟您“侃”上了。
何謂“嘎奔兒”
北京土話有一個奇怪的詞兒——“嘎奔兒”。這是個難聽的詞兒,說人“你個小嘎奔兒的”“老嘎奔兒的”或“死嘎奔兒的”,都是不懷好意,意思頗為費解。原來,這是一個象聲詞,本意是樹枝等脆物的折斷聲,引申為人突然死去,即用物體折斷的清脆聲音比喻人死得快,于是這個詞就變成咒人快點死的話了。
“折”字的一個意思也是用物體折斷來比喻生命終止,如夭折、折壽,可見民間俗語和文言之間有著密切的關(guān)聯(lián),不過“嘎奔兒”比“折壽”“夭折”生動多了。有時候這個詞兒會發(fā)生絕妙的變化變成老年人追求的一種目標(biāo),老年人自己說自己愿意“嘎奔兒”,這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老人沒病沒災(zāi)的時候的調(diào)侃和自謙,愿意“嘎奔兒”一下辭世,省得給后代添累贅,表現(xiàn)了一種無私無畏、舔犢情深的精神境界。另一種是老年人患病多年,痛苦非常,為了永遠(yuǎn)消除病痛折磨,心甘情愿地希望自己能夠“嘎奔兒”,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選擇和祈求,涉及到今天人們討論的“安樂死”這一重大社會課題。北京人把生命的終結(jié)看得這樣輕松,著實是一種豁達(dá)人生態(tài)度的幽默化,不能不讓我們肅然起敬。
說說“事兒媽”
北京有句俗語“事兒媽”,外國人理解著費勁,就連久居北京的“北京通”恐怕也捉摸不透。孩子有媽,“事兒”怎么也有媽?其實,這字面上的意思并不難,“媽”是干嗎的?是生孩子的,那“生事兒”的不就是“事兒媽”嘛!問題是“事兒”怎么平白無故地有了“媽”。要弄明白這一點,關(guān)鍵先得明白什么是“事兒”。
“事兒”是什么?在這里有兩層意思。一是“是非”?!吧聝骸本褪侵圃焓欠?,“惹事兒”就是招惹是非。二是“式兒”,也就是“形式”,更準(zhǔn)確地說是“形式主義”,即那種“假、大、空”的花架子。
沒事兒找事兒,嚼舌根,傳老婆舌,無事生非,鬧出矛盾,把一個地方或單位搞得雞飛狗跳,亂了營,肯定是“事兒媽”干的。這種“事兒媽”多半是平頭百姓。
而“事兒媽”一旦當(dāng)了官,那可就不得了,就變成了形式主義的“媽”。要取悅上司,保住烏紗,加官進(jìn)爵,就要變著法兒的“生事兒”。那些表面上轟轟烈烈,實際上禍國殃民的所謂“形象工程”,就是這樣產(chǎn)生的。這樣的“事兒媽”可非同小可。
“事兒媽”是北京老百姓創(chuàng)造的一個非常生動,非常具有表現(xiàn)力的詞兒。它的基本詞性是名詞,如“某某真是個‘事兒媽’”。有時候也活用為形容詞,如“你真夠‘事兒媽’的。”
北京老百姓對“事兒媽”是深惡痛絕的,所以,它實際上是罵人的話。別以為讓您當(dāng)了“媽”是讓您長了一輩,是對您的尊稱。如果是您的好朋友叫您“事兒媽”,那是一種調(diào)侃,是埋怨您多事。要是大伙都這么叫您,那您可瞎菜嘍,您真成一個不折不扣的“事兒媽”啦!
談“勞駕”
老北京人十分注重禮節(jié),說話謙恭幽默,形象生動,俗語“勞駕”一詞可以為證?!皠凇笔莿釉~的使動用法,即“有勞”“讓您受累”的意思?!榜{”本指皇輿,即皇帝出行的專用轎子或車輛,和“陛下”一樣,婉轉(zhuǎn)引指皇帝,而且是專指,不可濫用?;实鄢鲂薪小捌瘃{”,皇帝出征叫“御駕親征”,皇帝辭世叫“駕崩”。既如此,說“勞駕”不就是“有勞皇帝”了嗎?非也,指揮皇上干活,誰敢吶!
“駕”字在皇宮里不能亂用,胡說的話得掉腦袋??傻搅私置嫔侠习傩盏淖炖锟删筒还苣且惶琢?。倒不是老百姓膽大,不怕腦袋搬家,而是另有緣由。這里的“駕”是一種修辭方法,為暗喻。即把對方比作高貴的皇帝,用以表現(xiàn)出對人的謙敬。所以“勞駕”一詞雖僅兩字,但包涵的內(nèi)容卻十分豐富,可理解為:有勞您皇帝一樣尊貴的人,讓著我或幫助我,我誠惶誠恐,十分感謝。
“勞駕”在語詞的分類上當(dāng)屬于離合詞,特點是中間可以插入其他詞語,如“勞您駕”“勞您大駕”“勞您一個大駕”。這個詞兒是皇城市井人們生活交往的真實寫照,堪稱“活文物”?,F(xiàn)在“勞駕”一詞用得少了,取而代之的“對不起”和英語“sorry”,此二者的語義和“勞駕”并不完全吻合,內(nèi)涵可簡單多了。有些凝聚傳統(tǒng)的詞語是無法替代的,如同粵語中的“毋該”一樣,是合著濃濃的煲湯一起出現(xiàn)在人們面前的。甭多嘍,如果是在半個世紀(jì)前,您在北京街頭遇上個老北京,隨著一聲“勞駕”,再來一個“蹲安”,那可就像喝了一碗濃濃的豆汁一樣,京味十足了。
編輯 麻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