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教學機智是教師所特有的一種高度自動化的課堂應變能力,是將“事故課”變成“優(yōu)質課”的法寶,也是課堂開放性、生成性的重要條件。教學機智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的運用,主要體現(xiàn)在對課堂偶發(fā)事件的處理和對課堂生成的教學資源的捕捉方面。無論哪個方面,教師在課堂上都要做到沉著冷靜,不慌不忙,做到靈活巧妙,自然和諧,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教學機智是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思考,逐步錘煉出來的。只要教師真心熱愛教育,熱愛自己的學生,注重實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就能夠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機智。
[關鍵詞] 教學機智;教學反思;生成資源
[中圖分類號] G42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1128(2008)10-0067-04
作為一名普通的研訓教師,課堂教學研究是我們的常規(guī)任務。我們聽一節(jié)課,如果較好地落實了三維目標,學生學得主動,課堂氣氛好,那就可以稱為一堂好課,但總覺得還不是精彩的課。聽特級教師的課,我們常常會醉心于他們行云流水般的教學演繹,折服于他們或妙趣橫生、或鞭辟入里、或幽默風趣、或潤物無聲的精妙的教學藝術,為他們高超的教學機智而拍案叫絕。可見,只有擁有豐富教學機智的教師,才能將課堂演繹成豐富多彩、變化多端的小世界,這才是真正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那么,什么是教學機智?我們認為,教學機智是指教師所具有的、在復雜微妙的教學情境中迅速且恰當?shù)刈鞒鲂袆拥哪芰?,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付和處理偶發(fā)事件,隨機應變,因勢利導,善于捕捉和發(fā)掘教育契機的能力與素質,是教師教育智慧的集中體現(xiàn)。教學機智是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思考,逐步錘煉出來的。
一、教學機智的作用
教學機智是教師在具體教學情境中的即興創(chuàng)作。它既不是教師備課時的奇思妙想,也不是教師在教學情境之外的妙手偶得,而是教師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著眼于實際問題,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瞬間作出的在當時情境下最佳的行為方式。蘇霍姆林斯基曾這樣說:“把教育機智與所謂靈機一動扯在一起是荒謬的。教育機智是教師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表現(xiàn),它僅僅屬于成熟的、經驗豐富的教師。”又說:“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jié),而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之中做出相應的變動?!边@種巧妙的“變動”,正是教師教學機智的體現(xiàn)。
1.教學機智可使一堂“事故課”獲得“優(yōu)質課”的意外效果
課堂中的意外事故大體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課堂教學發(fā)生失誤。比如,教師板書時寫錯一個字,與學生對話時講錯一句話,實驗演示或多媒體操作不當,等等。二是學生言行失當帶來干擾。學生言行失當指學生有意或無意地干擾課堂秩序,有違反課堂紀律的言行。三是教學環(huán)境突變使正常的教學秩序被破壞。比如,學生正專心學習,突然從窗外飛來一只鳥;教師正講課,外面突然鼓樂齊鳴,鞭炮聲大作,等等。如何處理這些課堂事故,無疑是對教師教學機智的嚴峻挑戰(zhàn)。如果教師擁有豐富的教學機智,就能讓一個“調皮鬼”的“惡作劇”得以幽默風趣的化解,使教師自身的失誤得以出神入化的處理,讓教學環(huán)境的變化與教學內容巧妙結合。
2.教學機智是課堂開放性、生成性的重要條件
“教學不是一個演‘教案劇’的過程,而是完善并再度創(chuàng)造師生共同的精神生活的過程?!雹?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的心理特征、智力水平、思維方式、意志能力、家庭背景等各方面的情況不可能一致,因此,課堂上充滿許多未知的因素。再有預見性的教師,也不可能預料或防止課堂偶發(fā)情況的出現(xiàn),再周密的教案,也不可能為偶發(fā)情況事先設計好具體的解決方法和步驟。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學環(huán)境不可能是完全封閉的,課程也不是封閉的,教師和學生都是課程資源的攜帶者,他們的知識儲備、情感態(tài)度、生活經驗都會帶進課堂,在師生、文本等多個層面的對話中展現(xiàn)出來。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指導者和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必須啟動自己的教學機智,根據教學的需要,準確而又迅速地加以判斷,靈活而又巧妙地加以處理。如果教師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不予反應,不僅有可能喪失有意義的教育契機,還有可能扼殺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生活的積極性,使學生變得愈來愈麻木、消極和被動。肖川教授認為,能不能有效地捕捉并發(fā)掘其教育價值,這就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機智,更高意義上說,取決于教師的教育智慧。②
由此可見,教學機智對于教師而言非常重要??梢哉f,教學機智是教師個人素養(yǎng)的集中體現(xiàn)。
二、教學機智的運用
教學機智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的運用,主要體現(xiàn)在對課堂偶發(fā)事件的處理和對課堂生成的教學資源的捕捉方面。無論哪個方面,教師在課堂上都要首先做到沉著冷靜,不慌不忙,以自信樂觀的心態(tài)來應對突如其來的變化。其次要做到靈活巧妙,使課堂教學和諧自然,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1.以靜制動,排除干擾
要上課了,可教室里還亂哄哄的;要進行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了,而學生還處在上一個活動的興奮之中。這時,教師的沉默往往比大聲嚷嚷更有效。一位特級教師到一所從未見過特級教師的鄉(xiāng)村小學去上公開課。她隨便走進一間教室,誰也沒想到,她進了一個全校聞名的差班。上課鈴響了,教室里亂哄哄的,講臺上亂七八糟地散落著粉筆,桌面上鋪著一層厚厚的粉筆灰。特級教師用目光巡視了一周后,迅速收拾好桌上的粉筆,然后走下講臺,轉過身去,面對黑板,輕輕吹去桌上的粉筆灰。教室里馬上變得鴉雀無聲,緊接著響起了一片掌聲,所有的教師、學生用掌聲給她的開場白打了最高分。
2.借題發(fā)揮,順水推舟
有時學生的言行會出乎教師意料,也因此給了教師教學靈感,于是教師以此為切入點,順著新的教學思路推進教學。有位教師在上《鳥的天堂》一課時,指導學生朗讀“一只畫眉鳥飛了出來,被我們的掌聲一嚇,又飛進了葉叢,站在一根小枝上興奮地叫著,那歌聲真好聽。”忽聽有人小聲哼唱:“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鳥,想要飛卻怎么也飛不高……”引來一陣笑聲。教師也笑一笑,說:“任賢齊的這首歌確實好聽,可是畫眉鳥會這么唱嗎?”學生們紛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大家都認為,鳥兒們生活快樂,不會唱這樣傷感的歌。于是,教師來了個順水推舟:“這樣吧,我們給榕樹上的鳥兒們編首歌,來表達它們快樂的心情。誰開個頭?”剛才輕聲哼唱的孩子興奮地唱了頭句:“我是一只快樂的小小鳥?!绷⒖逃型瑢W接上:“榕樹是我溫暖的家。”緊接著又有同學脫口而出:“這里有我的兄弟姐妹?!瘪R上有人和了一句:“我們無拘無束地幸福生活。”……意外的一幕轉換成生成的情境,教師無意間為學生營造了一個生成的空間,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討論中深化了情感體驗。
3.機智幽默,化解窘境
幽默是教學機智的潤滑劑,是教師的學識、智慧、靈感和思想在語言運用中的結晶。我國許多教育改革家都提倡把課上得生動、幽默,以使學生在笑聲中發(fā)展。如上海特級教師于漪就主張努力把課上得情趣橫溢,遼寧特級教師魏書生也提出應使每堂課都要讓學生有笑聲。有位教師帶著教科書急匆匆去上課,到了教室門口發(fā)現(xiàn)門緊關著,他用力推也沒有推開。等了一會兒,上課鈴響了,還不見有人開門。他轉身從后門走進教室,教室里頓時寂靜無聲。學生們都在等待“電閃雷鳴”的到來??蛇@位教師和藹而幽默地說:“當今社會上的確有很多人喜歡走‘后門’,但我不喜歡,今天是個例外,以后我堅決不走,也希望同學們不要讓我再走了?!睂W生們一下就大笑起來,緊張的氣氛也隨之緩和下來。還有一位教師在教室里進行個別輔導時,一位同學想問問題,心里有點急,就高喊一聲“老師,過來”,全班同學大笑。這位學生馬上意識到自己的無禮,紅著臉不知如何是好。這時,教師走過去,幽默地說:“今天我非常聽你的話,下次你可要聽我的話喲!”一句幽默,使學生從窘境中解脫出來,對教師更加尊重。課堂教學中幽默運用得好,不僅能使自己擺脫窘況,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增進師生感情,而且會使學生在有意無意間受到認知震撼,由此產生學習的熱情和動力,進而掌握知識,增長智慧。
4.避實就虛,巧加點撥
學生有時在課堂上會答非所問,或者提出一些古怪的、與教學無關的問題。教師不必急于回答,可以緩沖一下,再將問題拋給學生,或者趁勢點撥,巧妙地把問題引導到教學的主題上來。請看下面一個教學片斷。
(課始,教師依次出示了幾個生字:鳥、兒、花、開。)
師:其中有沒有小朋友不用老師教就已經認識了的字?
生:(老師的話音還未落,一位小男孩立刻站起來)老師,第一個字我認識,是“一匹馬”的“馬”。
(聽課席里爆發(fā)出一陣笑聲。剛才回答問題的小男孩似乎有所察覺,紅著臉低下了頭。)
師:(在“鳥”字的下面寫了個“馬”字,并朝小男孩微笑著)你真棒!起碼“鳥”與“馬”這兩個字你都有點認識!
(小男孩抬起頭,奇怪地望著老師。)
師:老師猜想你把“鳥”認成了“馬”,肯定有原因,你愿意告訴大家嗎?
生:(小男孩點點頭,輕聲輕氣,吞吞吐吐地說)這兩個字長得太像了,它們都有“豎折折鉤”和“一橫”。
師:你說得多好啊,把“鳥”與“馬”這兩個字的相同點告訴了我們大家?,F(xiàn)在,請你再仔細看看這兩個字,你一定會發(fā)現(xiàn)它們還有不同之處呢!請你來當小老師教大家認這兩個字,好嗎?
(小男孩高興地走上了講臺……)
在這個教學片斷中,教師對學生回答錯誤這一事實避而不談,卻巧加點撥,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對“鳥”與“馬”兩個字的比較上,并讓出錯的學生來當小老師,使這個學生走出了失敗的陰影,重新獲得了自信,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5.深層對話,捕捉靈感
對話是新課程背景下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它是建立在師生平等基礎上的學生、教師、文本三者之間的互動。文本提供對話的資源,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通過對話,相互交換對文本解讀所獲得的信息和啟示。思維的激活源于對話的啟迪、碰撞,只有深層次的對話才有閃光點的生成。有一位教師上《匆匆》一課,學生通過朗讀和對話,感悟到文章表達了對時間流逝、歲月匆匆的惋惜和留戀之情,這時有學生突然提出:作者為什么兩次用“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這個疑問句?教師敏銳地意識到,學生對于時間的無情還感受不深。于是針對這個問題,引導學生討論:一個人能長生不老嗎?昨天已經過去,我們還能回到昨天嗎?作者反復地問“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究竟表達了一種什么情感?學生的討論非常熱烈。有的學生說,我們的童年過去了,就再也不會回到童年了。有的學生說,生命是由時間構成的,每活一天,就從生命的日歷上永遠撕去了這一頁。有的學生說,作者反復發(fā)問,不僅表達了對時間流逝的無奈,還表達了不甘心虛度光陰的情感。通過討論,學生深化了對文本的理解,與作者的情感產生了共鳴。這種教學機智的運用,要求教師具有捕捉“焦點”話題的意識和能力。教師若能及時捕捉住“焦點”話題,就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參與對話的熱情,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
三、教學機智的錘煉
教學機智并非與生俱來,可望而不可及,只要教師熱愛教育,熱愛自己的學生,勤于思考,注重實踐,勇于探索,就能夠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教學機智。
1.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學機智從哪里來?我們認為,教學機智只能從教師內心的土壤中生長出來,這塊土壤是由文化底蘊、學識修養(yǎng)、精神修養(yǎng)等構成的。如果這是一塊肥沃的土壤,教學機智就會茁壯生長;當然,如果這是一塊貧瘠的土壤,教學機智就很難萌芽。教學機智也不可能從外面灌輸進去,沒有任何一門課程可以直截了當?shù)亟探o我們教育智慧。那么,怎樣讓我們內心的土壤變得豐厚而肥沃呢?最好的辦法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系統(tǒng)地閱讀,批判性地閱讀?!拔淖肿鳛楸磉_人類思想與情感的載體,其廣闊與纖細、玄妙與確當,恐怕是其他形式,比如圖像與音韻所比擬不了的。文字背后有廣闊的空間,給思想留下了縱橫馳騁的廣袤的場域?!雹?/p>
蘇霍姆林斯基講過這樣一個生動的故事。有一天,一位有33年教齡的教師上了一堂觀摩課。課上得很成功,聽課的老師們都被這位教師高超的授課藝術迷住了,都忘了記筆記。課后,大家問這位教師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堂課,這位教師回答:“對這堂課我準備了整個一生,可以說,對每堂課我都用整個一生來準備。但直接對這個課題的準備,則花了十五分鐘?!庇靡簧臅r間來準備每堂課,意味著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博覽群書,不斷補充自己的知識,使自己的思想如潺潺流水,永不枯竭。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升我們的教學機智,在三尺講臺前得心應手,課堂上達到游刃有余的境界。
2.做一個反思的實踐者
有人說,經驗加反思等于教師成長,這話是很有道理的。一位教師工作了十年,也許積累了十年的經驗,但如果他沒有注意反思總結,就可能把一年的經驗重復了十年。教育實踐和教育情境具有生成性特點,所以無固定的模式和技能技巧可以套用,教師必須憑借自己對教育教學的理解和感悟,對靈活多變的教育教學情境作出自主判斷和選擇,這就是反思。教師在反思時,借助教育理論或他人的經驗,立足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成敗的心理原因,對于自身實踐方式和策略進行多視覺、多層次的思索,對過去與現(xiàn)在的教學行為進行對照分析,肯定正確的,糾正錯誤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以科學理性的態(tài)度對自己已有的行為和習慣進行重新審視和考察,篩選并保留好的行為習慣,淘汰和改進不好的行為習慣,并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取得成效,逐步積累,形成教學機智。
有人說,電影、戲劇是遺憾的藝術,其實,教學又何嘗不是遺憾的藝術?教師必須養(yǎng)成反思的良好習慣,讓反思與實踐同行,隨時把教學中的一孔之見、一思之得記錄下來,把教學中的失誤和疏漏記錄下來,那么,教師的教學水平將會在不斷糾正差錯中得到迅速提高,教師的教學機智也會日趨成熟。
3.讓師愛的情感充分涌流
師愛是教學機智產生的源泉。師愛是教育的前提,“教育之不能沒有愛,猶如池塘之不能沒有水,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夏沔尊語),沒有師愛就沒有教學機智的產生。
教師對學生的熱愛這種高尚的情感是不可能在學府或書本中學到的,它是教師的一種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具備這種職業(yè)修養(yǎng)的教師,把學生都看作一個個“正在成長的生命”,能感受到責任的重大和使命的光榮,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善于跟他們交朋友,感覺跟孩子們交往是一種樂趣,從而關注孩子們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孩子們的心靈,和他們進行平等的對話和溝通。許多教學機智的產生正是源自教師對學生這種真誠的愛。我們不妨思考一下,為什么那些特級教師每到一處都能很快和孩子們融合在一起?為什么他們能在學生不斷變化的課堂上揮灑自如?著名特級教師斯霞將自己教育成功的經驗歸結為“童心母愛”,值得我們深思和體會。④
教學機智猶如一個人的語感,它是教師所特有的一種高度自動化的課堂應變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說,教育機智是教師全部的思想、知識、閱歷、智慧乃至人格的反映。充滿教學機智的課堂教學,理應成為教師努力追求的理想境界。
注釋
①②③肖川,張文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關鍵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67,51頁
④李永進:《教師的魅力探微》,《教師繼續(xù)教育》,2005年第1-2期,第23頁
作者單位 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教育研究與教師培訓中心
(責任編輯 田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