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為管理者對管理理論所涉及的內(nèi)容耳熟能詳,然而在管理實踐中,對員工的激勵方式缺存在著嚴重問題。在激勵的時機、激勵主體和客體、激勵方式、激勵方向、激勵的強度和公正性等方面仍然存在問題。針對上述問題可以采取的對策包括,把握適當時機,及時激勵;領導重視,內(nèi)容與形式要統(tǒng)一;選擇恰當?shù)募罘绞?;正確運用正激勵和負激勵;激勵的公平性和差異性策略等方面,以期對管理實踐有所幫助。
[關鍵詞] 激勵 問題 對策
一、引言
目前,管理科學研究和管理實踐在我國都有長足的發(fā)展,一些管理理論已經(jīng)被廣泛的運用。從古典管理學派,包括亞當·斯密的“分工理論”,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 亨利·法約爾的管理五要素、經(jīng)營六職能與十四條原則的管理職能理論,到以行為科學和管理科學為主的近代管理理論,包括喬治·埃爾頓·梅奧在“霍桑試驗”的基礎上提出的人際關系理論,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赫茲伯格的雙因素理論,佛隆的期望理論,亞當斯的公平理論,洛克的目標設置理論,斯金納的強化理論,海德的歸因理論,以及孔茨的現(xiàn)代管理叢林。作為管理者對這些管理理論所涉及的內(nèi)容耳熟能詳,然而在管理實踐中,對員工的激勵方式缺存在著嚴重問題。為此,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一下組織的管理激勵的實踐,以便對其有更加清晰全面地認識。
二、管理激勵在組織實踐中仍然存在的主要問題
管理激勵理論在管理實踐中的運用是我國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體現(xiàn),然而在組織的管理實踐中卻存在著激勵不當,激勵效果不佳的現(xiàn)象,主要表現(xiàn)在:
1.激勵時機選擇不當
激勵時機把握不準,選擇不當而坐失良機,則會削弱獎懲的功效。如過去那種年終結總賬,一次兌現(xiàn)的獎懲模式,很難起到激勵作用,達到激勵的目的。
2.激勵的主客體不合適
激勵的主體不合適表現(xiàn)在,管理人員的個人問題上,即激勵人員的素質(zhì)、個人魅力,以及信任出現(xiàn)問題;組織的考核制度不合理、不健全,激勵全憑個人感覺。激勵的客體不合適表現(xiàn)在,激勵能力有限的員工;激勵已經(jīng)盡力的員工;激勵自主性很強的員工。
3.激勵方式選擇不當
有些管理人員認為,員工不會主動發(fā)揮潛能、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是被動的,過分強調(diào)金錢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需要運用刺激物進行誘發(fā)。對員工的激勵方式單一,或者方式選擇不當,往往以外在激勵為主,忽視內(nèi)在激勵,達不到激勵的目的。
4.激勵方向選擇不當
激勵的方向應與組織目標吻合,才能真正達到員工的內(nèi)驅力與組織目標目標的一致,不能因為激勵措施不妥當而引起員工的行為與組織目標背道而馳,從而使組織績效低下。
5.激勵的方式選擇不當
負激勵使人注意于無錯,正激勵使人注意于前進。辯證地運用正激勵和負激勵是激勵本身所必須的。然而,在管理激勵的實踐正,管理者往往更多地運用負激勵。
6.激勵強度和公正性不當
激勵有強弱之分,在激勵實踐中,主要表現(xiàn)為重獎或重罰。然而,過分優(yōu)厚的獎賞,會使人感到得來輕而易舉;過分嚴厲的懲罰,會導致人破罐破摔。
7.激勵的廣度不夠,且成本太高
有些組織激勵面過窄的做法,讓員工感覺到得到認可的門檻過高,引不起大多數(shù)員工的注意,更無法發(fā)揮其潛能,企業(yè)的日常工作仍然沒有什么積極的變化。再者,有些組織激勵不考慮成本,動輒重獎,有的甚至超過了人才可能作出的貢獻。
三、針對上述問題可以采取的對策
1.把握適當時機,及時激勵
在第一時間內(nèi)給與激勵,趁熱打鐵,事半功倍。我們不妨借鑒西方比較流行的“一分鐘表揚”,“一分鐘批評”。這里要注意:一是把握激勵時機。選擇不同的激勵時機,其作用和效果會有很大差別。二是及時激勵。及時激勵的選擇與管理人員的工作作風和領導藝術有關,同時受工作內(nèi)容和性質(zhì)、目標的明確程度、激勵對象的素質(zhì)、勞動條件和人事環(huán)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提倡“一分鐘表揚”或“一分鐘批評”,進行專項獎懲,隨獎隨懲,有功則賞,有過則罰,注重實效,強化受獎者的榮譽感,激發(fā)受罰者的上進心,創(chuàng)造一種良好的獎懲心理氣氛,充分發(fā)揮獎懲的激勵、約束、催化、導向、調(diào)控作用。
心理學研究表明,及時激勵的有效度為80%,滯后激勵的有效度僅為7%。這體現(xiàn)了激勵的及時性原則的重要性。但這一原則并不排斥長期激勵,即把平時立功活動和年度總結表彰、員工退休待遇結合起來,保證激勵按組織的長期發(fā)展和員工個人的成長目標結合起來,把小激勵疊加變成大激勵,把眼前激勵變成長遠員工進步發(fā)展的動力。
2.領導重視,內(nèi)容與形式要統(tǒng)一
作為管理人員,比較合理的做法,首先應該體現(xiàn)在組織的完善、合理、民主、公開的考評制度的建立上。其次要加強自身能力的提高,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比如,有的管理者在應用需求層次理論時常犯的錯誤是:他們常常主觀猜測員工的需求來代替員工的實際需求。因而達不到激勵的目的。第三在激勵的措施上,要激勵哪些具有一定潛力的員工,最大限度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第四對自主性很強的員工,采取具體的目標激勵。第五要把精神激勵和物質(zhì)激勵緊密結合起來,相輔相成,同步進行,才能達到最佳的激勵手段。任何割裂精神激勵和物質(zhì)激勵的做法,一定會削弱激勵的作用。
3.選擇恰當?shù)募罘绞?/p>
在實際的工作中,運用目標理論和期望理論來實現(xiàn)組織目標、達成組織績效時,員工積極的行為表現(xiàn)的動因既有組織的激勵,也有員工的組織公民行為。
卡普蘭和諾頓在最新出版的《協(xié)調(diào)一致》一書中舉了一個大家所熟知的例子。每年的春秋兩季,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兩所學校會進行賽艇比賽。每位運動員都會為了在比賽中獲勝而做出巨大的犧牲。那么他們能夠得到多少錢呢?沒有錢。這些運動員之所以犧牲休息時間并勤奮鍛煉,是因為他們能夠享受積極備戰(zhàn)、與隊友合作,進而贏得比賽的樂趣。在一項關于“如果沒有對金錢的需要,員工是否仍繼續(xù)工作?”的跨文化研究中。在6個被調(diào)查的國家中,日本人選擇繼續(xù)工作的比例最高,占被調(diào)查人數(shù)的93.4%;英國最低,占68.8%;美國居中,占88.1%。因此,在激勵的方式的選擇上,應把物質(zhì)激勵與精神激勵結合起來,以精神激勵為主;把內(nèi)在激勵與外在激勵結合起來,以內(nèi)在激勵為主。
4.激勵的方向應與組織目標相一致
物理學的原理告訴我們,作用于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只有在方向一致的情況下,合力最大。因此,要使企業(yè)的內(nèi)部組織、崗位乃至整體的行為及其結果始終保持與企業(yè)的目標相一致,使組織的發(fā)展與員工的職業(yè)生涯相一致,這就要求激勵的方向應與組織目標吻合,不能因為激勵措施不妥當而引起員工的行為與組織目標背道而馳。
5.正確運用正激勵和負激勵兩種方式
正激勵和負激勵是一種已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激勵手段。組織的負激勵會讓人集中精力在無錯,而不是在“有對”。精力都在無錯上了,就不會有更多的精力在開創(chuàng)的事情上面。正激勵讓人集中在對的地方,讓人集中在前進,在創(chuàng)造,在超越。每個人都應該正激勵自己,欣賞自己所做的事情,改進自己讓自己更欣賞自己。這種對先進的褒獎,或者對后進的懲罰,都對他人起著一種暗示、刺激、鼓舞、鞭策的作用。因此,正激勵遠遠比負激勵更容易起到效果。
6.激勵的公平性和差異性策略
獎勵和懲罰的目的都是為了激勵先進、督促后進,使多數(shù)人從中受到教育,進而提高企業(yè)效益。激勵要因人而異,要根據(jù)不同職工的個性心理特征,采用相應的激勵方法,激勵必須要公平,反對平均主義、一刀切的做法,要把公平理論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激勵的有效性表現(xiàn)在:公正、公開、民主和差別上。在激勵的實際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公平原則,讓每個人都感到受到了公平對待;必須反對平均主義、“一刀切”,否則激勵會產(chǎn)生負面效應。
7.提高激勵的廣度和激勵本身的回報率
要改變激勵的廣度不夠,達不到激勵大多數(shù)的目的的現(xiàn)狀,就要提高激勵的廣度,科學的激勵方法是縮小獎項,擴大受獎面。從而使大多數(shù)的員工心理對激勵的目標有所預期,行為上有所表現(xiàn),自然會起到激勵的作用。同時要改變不及激勵成本的做法,激勵也要考慮成本,如果成本太高,甚至超過了人才可能作出的貢獻,則得不償失。這種不考慮激勵成本的本質(zhì)是反激勵的,不僅達不到激勵的目的,還可能適得其反。
除了上述激勵策略外,被采用的激勵策略還有,目標激勵、榮譽激勵、贊美激勵、休假激勵和信任激勵等。因此,每一個組織在采用何種激勵方式時,都必須考慮組織的員工、內(nèi)外環(huán)境的實際情況,采取適合本組織的激勵措施,真正達到激勵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羅明亮.組織行為學[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7,8
[2]郭根山.運用黃金分割原理進行激勵.企業(yè)文明網(wǎng),http://www.cnpctn.com.cn,2008,2,2
[3]內(nèi)在激勵與外在激勵.http://finance.QQ.com,2006,06,15
[4]黃維德.組織行為學案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5]羅明亮.組織公民行為研究[M].北京:經(jīng)濟管理出版社,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