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币虼?,在貫徹《語文課程標準》的教學實踐中,就必須十分注重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少寫命題作文,提倡自主擬題,讓作文選題更加個性化;改革命題作文,減少統(tǒng)一性,增加選擇性;減少對作文的統(tǒng)一要求,加強對作文的個別指導和具體評價。同時,我在作文教學中,還體會到鼓勵自主寫作,引導課外作文,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這其實也是我結合《語文課程標準》實施,學習葉圣陶等老一輩語文教育學家理論和實踐的一點感悟:
一、課外作文的必要性
葉老在《作自己要作的題目》一文中強調(diào)指出,學生在作文過程中“除教師出的題目以外,自己還要作文,作自己要作的題目”,這使我感悟到必須引導學生課外作文,究其原因有以下3點:
1 命題作文有缺陷。
葉圣陶先生一直認為,學生初學作文,意在練習,初始階段,教師出點題目,便于講授引導,實在是不得已而采取的辦法。如果將命題作文視為固定不變的程式,那就吃力不討好了,因為命題作文的題目無論如何適切,總不能與學生的意思、情感完全貼合,甚至少有關涉,致使學生認為作文只是應付老師的練習功課,自然不會產(chǎn)生濃厚興趣,如此作文怎么會有滿意收效呢?
2 命題作文回數(shù)少。
不單是葉老曾算過這筆賬,我們自己也分明感受到。命題作文大致兩個星期一次,一學期不過lO篇,整個半年中只寫lO篇文章或許還不足,豈不是太少了嗎?何況學生處于應付狀態(tài),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命題作文之外。輔以課外作文,顯然十分必要了。
3 課外作文好處多。
如上所述,命題作文有缺陷、回數(shù)少。引導學生課外作文就顯得尤為必要了。藝術地引導學生課外作文,可使學生免受命題作文拘束?!皩懽约合矚g的題目”;而實際生活豐富多彩,可寫的事情很多。隨時隨地都可以寫,較之兩周一作,練筆的回數(shù)大大增多了;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積累就會增加,學生寫的多了,成為習慣,寫作能力自會不知不覺地提高了。
二、課外作文的可行性
課外作文有其必要性。是否切實可行呢?關鍵在于引導學生不要把作文當成一種負擔,而是自己日常生活中的需要。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當過老師,有著豐富的經(jīng)驗,他認為必須引導學生把日常生活和課外作文密切結合起來。實踐證明,指導學生寫好日記,將課外作文融于日記之中,是行之有效的途徑。
首先是讓日常生活成為日記的材料。我們每天除了洗臉、吃飯、學習、休息等等不可缺少的過程,總會有個人特有的見聞、行為、感受,如果將這些所見、所聞、所為、所感,寫成日記。勢必把生活與日記融為一體,把日記與作文融為一體了。生活是新鮮的,多彩的,日記(作文)也會是新鮮的,多彩的,內(nèi)容的豐富、寫法的多樣、感受的深淺,自然各盡其妙了。
其次是教師的提示、點撥、指導。寫日記可以視為課外作文之主導,它有別于命題作文,又有助于命題作文,二者其實是一脈相通的,只是日記更自由、更靈活、更有趣罷了。值得注意的是教師的適時指導——譬如字數(shù)不論多少,需長則長??啥虅t短。全看內(nèi)容多少而定,否則花言巧語,敷衍成篇,了無意義。譬如強調(diào)寫真情實感,如果無病呻吟,對生活中的人和事視而不見,胡編亂造,那就失去意義,寫出來的文字決不會產(chǎn)生感染力的。又如指導學生注意觀察、聯(lián)想,寫日記時則又選擇精華,寫出真切感受,如果親身參加的活動,更應選取最能觸動自己的人和事來寫等等。這里要介紹的是我最近指導學生寫的兩篇日記:一是抗震救災——選取自己所讀的最感人的報道、所看到的電視中最感人的鏡頭,寫成一篇自己感受深切的日記;二是2008年5月25日,奧運圣火在南通市傳遞,我們看了電視,聽了廣播,寫成一篇日記,反映自己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怎樣觸發(fā)自己感情之弦……學生經(jīng)過提示之后,紛紛叫好,躍躍欲試,表示一定要寫好這兩篇日記。后來我又將這一題材融進命題作文:非常日記一則。作文是學生的心聲反映,我從學生的日記中感受到他們同情災區(qū)兒童、欽佩災區(qū)小英雄、表達救助心愿的思想感情;感受到他們祝福奧運成功,很想當一名奧運火炬手的良好心愿……這樣,課外作文的主渠道“寫日記”與命題作文有機結合起來,效果十分理想。
再次是進行課外作文的展覽、交流、激勵。課外作文要不要檢查?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如果為檢查而檢查,那就同樣成為學生的另一種負擔。如果換一種方式,適時進行課外作文的展覽、交流、激勵,那就給學生一種鼓舞,反而促進他們進一步自覺地寫好課外作文。
譬如我在班上辟出專欄,舉辦了一期課外作文的主題展覽:《在抗震救災的日子里——我的一點感受》,讓學生選出自己最滿意的一則日記,用稿紙謄清后張貼到專欄里,大家紛紛閱讀、評議,學生受到莫大鼓舞。另一個主題專欄是《我們的生活多美好》,真是內(nèi)容豐富,五彩繽紛,學生的所聞、所見、所歷、所感,得到充分反映,同樣令人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