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673-1875(2008)12-159-01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作文教學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但一直以來,作文教學既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那么解決作文教學之難的“道”又在哪里呢?
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需要進行作文訓練。因此,適當?shù)膶懽饔柧毷亲魑慕虒W的必經(jīng)之“道”。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實踐,我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加強對學生的寫作訓練:
一、觀察生活,積累素材
興趣是學生學習中的一個最積極最活躍的心理因素。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興趣?!币虼耍寣W生有話說,就要求教師把作文課上得生動活潑,使學生喜歡寫作文。有些學生寫作文常常不是眼望天花板,就是抓耳撓腮,苦于沒有寫作素材。其實,寫作素材的一大來源就是生活,關(guān)鍵是要指導學生用慧眼細心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積累素材。這也是新課標對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出的明確要求:“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所以,教師首先應該鼓勵學生關(guān)注生活,從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
二、豐富知識,促進感悟
豐富學生知識的途徑有很多,如:引導學生多著書、勤讀報,欣賞有關(guān)電視節(jié)目,并注意積累。如精彩語句的積累,報紙內(nèi)容的剪貼,電視新聞的記載等;還可以結(jié)合閱讀組織朗讀比賽、故事會……把孩子的讀書興趣引向一個個廣闊的天地。當學生具備了各方面充實的積累,一旦心靈被某件新鮮事物所觸動,他們立刻就能縱橫聯(lián)系,促進他們的感悟,解決他們“無話可寫”的難題。然而,知道“寫什么”后,學生還會面臨“怎么寫”的難題。就這一點而言,可從閱讀入手,“以讀促寫”,具體做法如下:1、在課堂教學中指導學生從教科書中學習作文,學習作者是怎樣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結(jié)合課內(nèi)作文,緊扣訓練重點,統(tǒng)一要求,嚴格訓練。目前,在閱讀與作文有相對孤立的情況下, 有必要強調(diào)在閱讀教學中重視“寫”的訓練, 讓閱讀課“ 寫”起來。2、指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學習作文。語文教材只是教師對學生進行語文基本功訓練的例子,要想使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并把知識形成能力,就必須加大課文閱讀量。“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積累更多的語言材料,增長見識,提高認識水平,才能提高作文能力。
三、培養(yǎng)能力,訓練思維
在作文過程中,要突出觀察、思維和表達能力的訓練。要真正認識事物,不僅要靠觀察,更重要的是靠思維活動的積極參與。因此,作文訓練必須充分地調(diào)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特別要加強想象和聯(lián)想能力的訓練。低年級注意培養(yǎng)兒童的形象思維;中年級注意培養(yǎng)他們的形象思維和初步的抽象思維;高年級要有意識地抓好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轉(zhuǎn)化,使學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達到言之有理。作文教學還要突出抓好語言文字能力的訓練。向書本學習表達,利用這一機會強化表達訓練。觀察發(fā)展了思維,思維促進了觀察能力的提高,表達以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為基礎,又能促進觀察和思維能力的提高。它們之間互相聯(lián)系,互相促進,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因此,突出進行觀察、思維和表達能力的訓練,是提高小學生的作文水平的有效之“道”。
綜上所述,小學作文教學之“難”主要難在如何幫助學生解決“寫什么”和“怎樣寫”兩大問題?!皩懯裁础笔侵缸魑牡膬?nèi)容;“怎樣寫”是指作文的表達形式,即謀篇布局。因此,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把培養(yǎng)學生的認識能力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統(tǒng)一起來。提高學生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過程與培養(yǎng)學生認識能力的過程,應該是在觀察與表達、閱讀與寫作等一體化的教學過程中完成的。我想這應該是我們教師所追求的作文教學之“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