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3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3-1875(2008)12-167-00
中學生(尤其是高中生)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了偏差,認為讀書是做無用功,是浪費時間,還不如把閱讀的時間用于做練習。這些學生沒有認識到閱讀對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我認為讀是學好語文的要素和前提,以下是我的一些學習語文小建議:
一、大聲朗讀可以培養(yǎng)語感
我這里所說的“讀”,是指放聲朗讀。語言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應用最廣泛的一種交際工具,主要靠口頭來表達。口頭表達能力要靠平時的訓練與培養(yǎng),而放聲朗讀是口頭表達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手段。朗讀是要用心去讀,正如朱熹所說:“讀書要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贝舐暲首x能充分調動人的眼、耳、口、心等多種器官,不僅能提高讀書人的注意力和專心程度,而且還能為讀書者帶來愉悅,更能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有了較好的語感,說話能力自然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語文試題中的許多問題便能迎刃而解。更何況語文課本中有些優(yōu)秀文章,只有大聲朗讀才能真正理會其中的意蘊呢,像有些詩詞、抒情寫景的散文等。
大聲朗讀不僅能夠使人從中獲得美好的享受,陶冶了情操,培養(yǎng)了學習語文的興趣,而且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在無形中訓練了你的普通話,提高了學生對漢字的掌握的正確度,又為學生做有關的語音的題目打下良好的基礎。根據(jù)我多年的觀察,現(xiàn)在的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學習語文這門功課時,恰恰缺少這種高聲郎讀的良好習慣,尤其是初高中學生。
二、重復閱讀能夠增強理解能力
讀不但可以培養(yǎng)語感,更重要的是能夠提高一個人的理解能力。對一篇文章或一部書只讀一遍是不行的,必須多次重復閱讀。中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優(yōu)秀的散文、小說、說明文,特別是魯迅先生的部分文章、《紅樓夢》中的有關章節(jié)、科技說明文等,尤其是一些蘊涵較深的詩詞、理論深奧的議論文和文言文,如果只讀一兩遍,根本不能解決問題,非要讀上十遍八遍,才能理解。大文豪蘇軾有言:“好書不厭讀百回,熟讀深思子自知?!?/p>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再難讀懂的文章,開始讀起來不甚理解,只要反復多讀幾遍,即使不能完全理解它,至少也能掌握到百分之六七十。古人學習,就是教師教給你幾本書,規(guī)定你在一定時間內(nèi)讀完一定的內(nèi)容,直至到背誦為止,而老師卻很少講解,甚至根本不講解,完全靠學生在讀中慢慢理解,這種情況魯迅先生曾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提到過。古人的學習方法雖很單調、枯燥,但這種傳統(tǒng)的“多讀”的學習方法還是有其科學價值的,值得我們當今學生去效法。
大作家臧克家曾經(jīng)說過:“讀好文章,如飲醇酒,其味無窮,久而彌篤?!多u忌諷齊王納諫》,讀小學時就成誦了,覺得它故事性強,有情趣,引人入勝,六十年后,再讀一遍,如故人重逢,格外親切。”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不僅當初要反復閱讀,領會其意,而且過一段時間還有再讀的必要。通過再讀會讓你加深理解,獲得新的體味。我也有此體會,初中時讀朱自清的《背影》略知其大意,高考復習時重讀此文,對其內(nèi)容理解深了一層,大學畢業(yè)走上工作崗位,做了父親之后再讀此文,不僅有了親切感,還多了做兒不能了解的更深切的內(nèi)涵,整個感知過程為:“我”不理解父親→“我”感激父親→可憐天下父母心……我想如果再讀,肯定還會有新的感受。
三、廣泛閱讀能豐富知識
語文學科集綜合性、靈活性、應用性等多種功能于一體:涉及到天文地理、文化歷史、風俗民情、政治經(jīng)濟、科技哲學等,包括拼音漢字、文學文化常識、修辭語法、閱讀理解、詩詞欣賞、古文把握、寫作應用等等。要學好它,實在不易。更何況高考又不僅僅取材于課本。可見,除課本外還必須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用以充實和彌補課內(nèi)知識,從閱讀中吸收營養(yǎng),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培根說過:“讀書使人充實,……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
“任何時候,我也不會滿足,越是多讀書,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滿足,越感到自己知識貧乏,科學是奧妙無窮的?!瘪R克思的話告訴我們,知識的海洋浩瀚無邊,個人所擁有的知識極其有限,所以廣泛的大量的閱讀是豐富知識的有效途徑,馬克思生前在大英圖書館閱讀的事跡可為典范。“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講的也的這個道理。
當然,這種閱讀也要有一定的技巧,因為我們學生的時間畢竟有限,不可能對每本書或每篇文章都仔細研讀,必須區(qū)分對待,有的文章要精讀,細細品味;有的只須略讀,一知半解,了解大概;有時要有目的有選擇地去讀,滿載而歸;有時可以隨意地走馬觀花般地欣賞一下就行。究竟采用何種形式去讀,那決定于你閱讀的動機和目的了。
四、積累閱讀有助于寫作
唐代大詩人杜甫有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睂O沐也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之句,這些話足以說明閱讀對于寫作的重要意義。
“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訴,傾訴能否合乎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lián)系。”(葉圣陶)是的,我們學生作文寫得好與壞,取決學生讀的多與少,讀的優(yōu)與劣。通過廣泛的閱讀,我們可以積累大量的資料,如好的詞語、漂亮的句子、優(yōu)美的片段,富有哲理性的語言、布局巧妙的篇章,還有名人的故事、某個方面的杰出事跡、某個歷史典故、某項科研成果與重大發(fā)明等等,這些平時閱讀所積累的內(nèi)容,都為我們的寫作提供了方便。有的內(nèi)容能為我們寫作潤色語言,有的為我們寫作提供素材,有的則是我們謀篇布局的的典范。
“書籍便是這種改造靈魂的工具。人類所需要的,是富有啟發(fā)性的養(yǎng)料。而閱讀,則正是這種養(yǎng)料。”(雨果)閱讀就是吸收,吸收是為寫作準備養(yǎng)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