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學生誠信問題的表現
可以肯定,相對其他社會成員而言,大學生群體的誠信狀況要更好。同時,不用懷疑的是,現在大學生的誠信狀況正在下滑,在局部甚至出現了大學生誠信危機。以下是有關大學生誠信問題的一些具體表現。
(一)學習方面
1.考試作弊。考試是檢驗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方法,每個大學生不能不重視考試及考試結果。為了蒙混過關或取得領先的成績,一部分大學生不惜采用作弊的手段,或者夾帶課本、資料,或者抄襲他人試卷,或者利用通信設備接收答案,更有甚者雇請槍手代考,這些都是大學考場里面的真實情況。
2.學術抄襲。近幾年來,大學老師、教授、博導涉嫌學術造假的事件屢屢發(fā)生,并且已經在學術界甚至整個社會引起轟動。也許是跟著老師學的,大學生學術抄襲的現象正愈演愈烈,例如拷貝同學作業(yè)、把東拼西湊的論文交給老師或發(fā)表等等,可以說現在的大學生幾乎沒有一個能理直氣壯地宣稱自己沒有抄襲過。
(二)經濟方面
1.拖欠學費。高等教育不屬于義務教育,每個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總要支付一筆相對義務教育來說更加昂貴的學費,這是由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同時,國家又要求不能讓任何一個大學生因暫時交不了學費而輟學。然而,總有一部分學生違背信用原則,惡意拖欠學費,給學校的財政造成不利影響。我們對家庭確實拮據的貧困生表示理解,但我們決不能容忍那些故意拖欠學費的行為。
2.騙貸拖貸。助學貸款是針對貧困大學生的貼息貸款,目的在于解決他們繳費困難的問題。在助學貸款方面,大學校園里面出現了兩種不良狀況:一是某些不符合貸款條件的大學生通過偽造貧困證明騙取助學貸款;二是一些大學生在還貸期限已到的情況下沒有還清貸款。不斷發(fā)生的大學生騙貸、拖貸現象會影響銀行的信心,最終受害的還是大學生自己。
(三)就業(yè)方面
1.簡歷注水。隨著我國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大學生就業(yè)分配制度已經取消,而且在當前條件下,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已趨近飽和,現在的格局是買方市場(姑且把大學生就業(yè)視為出賣勞動力)。面對日益嚴酷的就業(yè)競爭,很多大學生紛紛對自己的簡歷注水,以此來吸引用人單位的眼球。伴隨注水簡歷的是一些假證明、假證書、假材料,于是出現了一個班有10個班長、4個學生會主席的笑話。[1]
2.毀約跳槽?,F在的大學畢業(yè)生在找工作時總是希望手頭握有越多的錄用通知書越好,因為他們可以從中選擇自己最滿意的一家工作單位。有選擇就有放棄,沒被大學生選上的用人單位只好遭遇毀約。而且,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第一份工作是試探性的,他們往往工作一段時間后就跳槽到其他單位。用人單位對這種被動的局面感到很無奈,大學畢業(yè)生在他們心目中的形象正一步步下滑。
(四)日常行為方面
1.提供虛假信息?;ヂ摼W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便了彼此的聯系,大學生是利用現代網絡技術的主要人群之一。網絡除了具有便捷性之外,還有隱蔽性的特征,即網絡兩端的人極有可能互不認識,也不能確定雙方交流的信息是否真實。在這種情況下,部分大學生在網上散發(fā)虛假信息,要么提供不真實的個人資料,要么違心地與他人交流,以達到隱藏真實身份和想法、哄騙對方的目的。
2.感情不真實。談戀愛在大學校園里面正變得越來越普遍,因為高校雖然不提倡學生談戀愛,但一般也不會加以禁止。個人認為,人在大學生階段還不夠成熟,因而大學生之間的戀愛還不夠嚴肅、穩(wěn)重。大學生常常抱著新鮮好玩和試試看的心態(tài)去談戀愛,難免出現相互不忠貞甚至惡意欺騙感情的情況。
(五)誠信觀念方面
1.盲目從眾心理。大學生身上之所以出現如此多的誠信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缺乏應有的誠信觀念。而盲目跟風、消極從眾心理是大學生樹立和保持誠信意識的大敵:別人考試作弊我也考試作弊,別人拖欠話費我也拖欠話費,別人簡歷注水我也簡歷注水,別人網絡欺騙我也網絡欺騙,別人言而無信我也言而無信。
2.自我保護傾向。大學生缺乏誠信觀念的另一個表征是人際關系的自我保護傾向,即認為當前這個社會太復雜了,每個人都在尋求和維護自己的利益,如果我相信別人而別人不相信我,那我不是太吃虧了嗎?因此,不能太信任別人,自己才是最可靠的。
二、如何從道德角度加強大學生誠信建設
大學生雖然接受了高等教育并被眾人給予很高的期待,但是大學生也是人,作為一個正常的人,就有可能犯錯誤,包括發(fā)生不誠信的情況。然而,正如上面列舉的種種現象,現今大學生的誠信狀況已經觸及人們可以容忍的底線,他們身上出現的違背誠信精神的行為正愈演愈烈,其范圍之廣、程度之深、影響之大,不能不讓我們感到震驚和擔憂。下面,筆者將從道德角度談談加強大學生誠信建設的對策。
(一)誠信教育
1.老師要以身作則。一個好老師,不僅在于擁有豐富的學識,而且在于擁有人格的魅力。大學生雖然比較自主和獨立,但大學教師仍然能對他們產生重要影響。所以,大學老師要把言傳與身教有機結合起來,課上講的跟課后做的要保持一致,對學生的要求自己首先必須做到,只有這樣,教師對學生進行的“傳道、授業(yè)、解惑”活動才能更有吸引力和說服力,學生才能真正在道德方面有所覺悟和提高。要加強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大學教師就應該以身作則,切實遵循誠信的原則,時時處處樹立誠信觀念,保持誠信行為。
2.強化道德課程的誠信教育功能。誠實信用是我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中華兒女的立身之本,“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等都是誠信原則的體現。我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文化具有天然的吸引力,目前大學“兩課”之一的思想品德課的許多內容都來源于此。針對當前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實際情況,高校思想品德課應該加大誠信教育的比重,創(chuàng)新誠信教育的內容和方法,爭取實現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突破性進展。
3.將誠信教育滲透于其他課程。如果說思想品德課是顯性道德教育,那么滲透于其他課程中的德育內容則可稱之為隱性道德教育。西方國家非常重視對學生進行隱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們完全可以將他們的成功經驗借鑒過來。為此,大學德育課之外的老師應當在講授本課程專業(yè)知識的同時有意識地向大學生傳授一些德育內容。當然,這得注意方法和藝術,最好具有隱蔽性,以達到育人于無形的效果。
4.利用政工隊伍進行誠信教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的重要職能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因而努力提高大學生的誠信水平就成為高校政工人員日常工作的題中應有之義?!拜o導員是政工隊伍的基層‘堡壘’,具有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是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此外,由于工作性質的特殊性,輔導員與大學生在生活中接觸更為頻繁,更容易掌握真實、可靠的資料”,“因此,充分發(fā)揮高校輔導員的作用是使誠信制度落到實處,誠信教育深入‘生’心的關鍵步驟”。[2]
(二)環(huán)境熏陶
1.校園環(huán)境建設。大學生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校園里面度過的,他們時時刻刻都在耳濡目染著校園內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所以校園環(huán)境對大學生影響極大?,F在的大學校園與社會有了更加緊密的聯系,社會生活諸多不良現象的不良影響無時無刻不在侵蝕著校園,影響著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因此,很有必要對大學校園環(huán)境進行一次徹底整頓,整頓的對象包括校風,院風,班風,室風,教風和學風,其中校風、教風和學風最為重要。整頓校風就是要讓整個學校的領導,老師,學生,管理人員,后勤人員,媒體機構等都明確自身的使命,自覺樹立誠信意識,積極踐行誠信行為;整頓教風就是要使教師秉承教書育人的理念,對學生進行言傳身教,堅持以身作則,杜絕各種造假事件的發(fā)生,從而給學生做好誠信榜樣;整頓學風就是要讓廣大學生明白誠信的重要性,要他們在學習中講誠信、重信用,積極與作弊、抄襲等學術造假現象劃清界限,做一個合格的守信的大學生。良好的校園誠信環(huán)境會對大學生產生感染和熏陶作用,能夠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提升誠信意識和誠信水平。
2.社會環(huán)境建設。大學生生活、學習在校園,主要受到校園環(huán)境的感染,然而他們又深受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因為大學校園總是被社會包圍著,不斷接受來自外界的信息和人員。尤其是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大學生大多擁有個人電腦,網絡上反應各種社會現象、社會思潮的信息悉數進入大學生的視野,無論是精華還是糟粕,他們都客觀地接觸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大學生已經很社會化了。社會化了的大學生總能通過各種途徑了解社會動態(tài),接受并模仿社會上其他人們的行為。為此,有關部門應當規(guī)范市場主體的商業(yè)活動,要讓他們樹立誠信觀念,商家做買賣要明碼標價,童叟無欺,要堅決打擊那些制假售假、坑蒙拐騙、欺行霸市、假冒偽劣的現象,切實維護消費者的利益;政府應當首先確立誠信原則,積極打造誠信政府,要推行政務公開,使政府置于人民的監(jiān)督之下,要讓政府說到做到,杜絕開空頭支票的行為,從而取信于民,要防止暗箱操作,保證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媒體應當秉承誠信的職業(yè)道德,以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努力做好全體社會成員的誠信宣傳工作,要向公眾說明誠信的重要性,積極推廣誠信典型事跡,要報道真善美,引導公民的誠信行為,要大力揭露假惡丑,號召大家與無誠信的現象作斗爭。總之,只有整個社會都洋溢著誠信的空氣,大學生才能在正確風向標的指引下樹立起人生的誠信觀。
(三)道德實踐
俗話說“實踐出真知”,關于我們到底需要什么樣的道德以及如何實現這樣的道德的問題,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最深刻地體察到,也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檢驗已有的道德認知、道德觀念是否正確。大學生參加道德實踐是理論聯系實際的生動體現,目的在于以課外實踐的形式實現對大學生的道德教育。所以,誠信實踐是加強大學生誠信建設的重要途徑,高校應當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為大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誠信實踐機會。其中,大學生簽訂誠信考試承諾書、承諾在考試中堅持誠信的做法就是大學生誠信實踐的好方式,在考試的過程中不管誠信與否每個大學生都能產生內在的道德體驗,可以使他們朝著有利于提高誠信水平的方向發(fā)展。此外,舉辦流動書籍活動,募捐,義賣,推銷等也是大學生進行誠信實踐的途徑,各個高校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方式讓大學生參加誠信實踐的鍛煉。
注釋:
[1]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 cn/GB/shehui/1063/3099821.html.
[2]謝守成等.大學生誠信現狀及制度建設.當代青年研究.2008(3).
參考文獻:
[1]魏昕、博陽.誠信危機——透視中國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版.
[2]張柏清.誠信:當代大學生的道德“名片”.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6(9).
[3]余建波,賈學玲.誠信:大學生道德教育的基石.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3(5).
[4]謝守成等.大學生誠信現狀及制度建設.當代青年研究.2008(3).
[5]余修日等.關于社會轉型時期大學生誠信問題的研究.教育與職業(yè).2007(17).
[6]趙瑋玉.對大學生誠信缺失的探討.現代商貿工業(yè).2008(2).
[7]劉俊英等.當代大學生誠信缺失與重建.黨史博采.2007(4).
(作者:系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學生。)